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個班都有幾個酷女孩兒」,以此為讀者的《Nylon》雜誌如何移向數字化?

「每個班都有幾個酷女孩兒」,以此為讀者的《Nylon》雜誌如何移向數字化?

紙媒停刊,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九月初,美國時尚雜誌NYLON正式宣布紙質版停刊。它裁掉了整個紙媒編輯團隊的 12 名成員,並宣稱十月刊將是雜誌的最後一期。

NYLON打算完全轉向數字化平台。Marc Luzzatto,它的執行主席在一份聲明中稱,「隨著社交平台的出現和變化,我們的聲音、內容和品牌將會變得更強,營銷解決方案也在不斷地進步。」

作為轉向數字化的一部分,Nylon 計劃通過創意工作室製作短視頻來吸引更多年輕女性的注意。Nylon 傳媒公司的董事長 Jamie Elden 認為,Nylon 的創意工作室「非常了解 Z 世代和千禧一代的喜好」,能夠打造極具影響力的活動。

另一方面,9 月 6 日,《NYLON 尼龍》中國版公開創刊號封面,TFBOYS 成員易烊千璽成為首封人物。美國母版宣布停刊的消息傳出後,NYLON日本版的主編戶川貴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幾乎不受什麼影響」。

和美國版NYLON一樣,這本雜誌的日本版和中國版都以音樂、時尚和年輕人關心的流行文化為主,此外它還有韓國版、新加坡版、印尼版、泰國版。而如今NYLON在不同地區,顯然面對的是各自不同的命運。


NYLON,紐約和倫敦新潮事物的聚集地

如果你想看點和主流時尚媒體不太一樣的東西,1999 年誕生的NYLON,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最佳選擇。

Nylon 的名字來自紐約和倫敦的結合,New York+London,它代表了全球最能引領潮流文化的兩座城市。雜誌的創刊團隊由另類搖滾雜誌Ray Gun的出版人 Marvin Scott Jarrett 和 Jaclyn Jarrett 組成,Jarrett 賣掉了他在Ray Gun的大部分股份,起用Ray Gun的前任主編 Mark Blackwell,還挖來了超模 Helena Christensen 擔任NYLON的創意總監。

NYLON沒有簡單地把自己定位在時尚雜誌或者娛樂雜誌上,而是試圖融合更多的內容:時尚、音樂、美妝、派對,它涵蓋時髦年輕人想要了解的方方面面。受益於強大的編輯團隊,NYLON創刊之初就有著不錯的資源,再加上它不隨大流的獨特品位,儘管內容眾多卻也在摸索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風格。

比如說,地下樂隊是NYLON雜誌封面的常客,一些小眾電影和尚不知名的設計師品牌也常常出現在雜誌內容當中。、NYLON雜誌的視覺設計、排版和插圖都很有創意,即便拍攝的對象是人氣明星,NYLON也總能詮釋出她們在鏡頭下不同以往的獨特氣質。

美國雜誌撰稿人Heathr Taylor對NYLON雜誌有著類似的見解——「它一直是一本很先鋒的雜誌,它讓超模變得平易近人,和大明星有著紮實的訪談。它似乎有一個水晶球,總是能夠預測我們明天熱衷談論的趨勢和人才。」

出版至今,美國版NYLON創造了很多堪稱經典的封面,它們是 Nylon 風格的最佳證明。

在 2005 年 11 月刊中,美國歌手 Fiona Apple 登上了NYLON的封面。她穿著白色連衣裙,一頭波浪捲髮自然垂落,整張封面沒有多餘的修飾,只用了一個簡筆畫蘋果把 Fiona Apple 的名字圈了起來。這種清新自然的風格即便是放在現在也不過時。

演員 Scarlett Johansson 化身搖滾樂手、手持吉他出現在NYLON2008 年七月刊的封面中。那時 Scarlett 剛剛發布自己的處女大碟《Anywhere I Lay My Head》,NYLON別出心裁地把當期雜誌定義為「The Music Issue」,還用了突出的黃色背景文字。同一期雜誌內推薦了不少新星,日後聲名大噪的 Katy Perry 也在其中。

那些喜歡NYLON的女孩兒們,被稱作是 Nylon Girls,獨立、有主見是她們獨特的標籤。這一定義被NYLON從美國帶向了亞洲,並迅速俘獲了大批讀者。

創刊於 2004 年的日本版NYLON是它的第一個海外版本,由日本版Dazed的主編戶川貴詞兼任主編。戶川貴詞曾這樣形容NYLON的目標讀者:「每個班級都會有那麼 2、3 個…不管是誰,都能第一眼看到的那個時髦又酷的女孩。」

如他所說的那樣,日本版NYLON又酷又時髦的勁頭一點沒變,這讓它在一眾甜美日系風的時尚雜誌中尤為突出。例如公認形象甜蜜的日本女星新垣結衣就數次登上NYLON封面,展現了 Like a Boy 的帥氣形象。

後來,日本版也被認為是最得NYLON精髓,甚至在排版和攝影風格上更勝一籌的版本。有數據顯示,2017 年,日本版的 NYLON雜誌銷售額比去年上漲了 15%,數字化和營銷廣告收入總額上漲了 25%,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戶川貴詞聲稱「不受什麼影響」的原因。


NYLON 不止是雜誌《NYLON》,它早已為拋棄紙媒做好了準備

Nylon 的野心從來都不局限於雜誌,它還做了很多事情,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

在雜誌之外,Nylon 涉足社交媒體、音樂、短視頻甚至社團活動、網店。事實上,傳統紙媒試水網路,Nylon 稱得上是先行者。

早在 2006 年,Nylon 就和 MySpace 聯手,打造免費的在線版本 Music Issue。同年,Nylon TV 創建了自己的 YouTube 官方賬號。

在嘗試短視頻初期,Nylon 的內容五花八門,例如時裝周幕後訪談、博主晒衣櫃、美妝教程、紐約探店等,並沒有主打的固定欄目。YouTube 的 Nylon Video 頻道最近更新是在五個月前,點擊率最高的紀錄來自去年發布的《Maisie Williams (aka Arya Stark) Pranks Game of Thrones Fans》,這個不足 4 分鐘的視頻邀請了《權力的遊戲》中 Arya 的扮演者 Maisie 出鏡,用隱藏攝像頭拍下了 Maisie 在權游主題商店接待客人時發生的趣事,最後獲得了 980 多萬次的觀看。

最近幾年,Nylon 似乎摸索到了短視頻製作的路子,推出不少創意十足、話題度也不錯的視頻,也逐漸把視頻資源集中在自家網站上,幾乎保持著每天更新一個視頻的速度。它推出了美妝視頻 Hack Mouth 系列,也採訪介紹各種歌手,緊追時尚圈的熱點。比如它最近就推出了不少紐約時裝周台前幕後的視頻,也訪問了時下大熱的中國說唱團體 Higher Brothers。

在線上,電商 Nylon Shop 大約有 3000 多件商品,服飾、家居、美妝、科技周邊等等。Nylon 來到線下舉辦的各類活動一直大受歡迎,它在 2008 年時與 Live Nation 聯手舉辦了第一屆 Nylon Music Tour,還邀請到了電子搖滾樂隊 She Wants Revenge 助陣,後來 Nylon 走進校園,舉辦讀書活動Nylon Book Club,反響也不錯。

GIF/527K

而 Nylon 自身的一些變化,早就預示著它會拋棄紙媒轉向數字化了。

2014 年,Nylon 開除了 13 名員工,占當時公司總人數的 1/3,接著它宣布要轉型數字化。把自己的網站賣給了 Fashionindie.com,並宣稱旗下所有地區NYLON雜誌、男士雜誌NYLON Guys以及數字和社交媒體資產將與 FashionIndie 合併成立新公司。NYLON的創辦人兼主編 Marvin Scott Jarrett 及其擔任該雜誌出版人的妻子Jaclynn Jarrett 雙雙離職,出版人和 CEO 換成了 FashionIndie 的股東 Dana Fields 和 Joe Mohen。

合併之後,原來的FashionIndie網頁卻一直都處於 coming soon 的狀態,首頁唯一的入口導向了 Nylon Media 旗下運營的意見領袖機構 Socialyte。後者號稱有一萬個頂尖的意見領袖資源,提供完整的市場營銷方案的諮詢和制定服務。

目前,Nylon Media 覆蓋了 3500 萬數字用戶,它在去年年底和今年一月分別推出了 Nylon Studio 和 Nylon Productions,負責提供原創節目和策劃現場活動。

今年五月,Nylon 收購了成立於 2012 年時尚和美容活動會議公司Simply Stylist。這家洛杉磯公司的業務同時針對消費者和企業服務,它在洛杉磯、紐約州、芝加哥和迪拜等地舉辦活動和交流聚會,為對時尚、美容感興趣的人士以及公司和品牌搭建聯繫。

看起來,Nylon 的轉型之路勢在必行,即便不是所有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滿意。

在NYLON雜誌宣布紙質版停刊的當天,它的美容編輯 Jade Taylor 在 Instagram 發布了一張對著 Nylon 霓虹燈招牌豎中指的照片,以及一大段文字內容,她控訴 Nylon 裁員,並寫道「現在留在 Nylon 的人並不真正地關心讀者,Nylon 的精神已經死了。」

決心完全轉型之後,關於 Nylon 的最新一個消息是,Nylon 任命 Snapchat 原副董事長 Evan Luzzatto 為總裁,以幫助 Nylon 更好地完成紙媒到數字化媒體的轉型。

美國女歌手 St.Vincent,將出現在 10 月 13 日正式發行的雜誌上,成為《NYLON》美國版最後一期的封面人物。

圖片來自:Nylon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花王與富士膠片合作推出染髮劑,據稱可以進行三原色搭配
70 年前電影海報成了收藏品,單張價值可達近 30 萬元
國慶檔有多火熱,節前一周檔期就有多清淡
感動過許多人的日本貓咪站長的故事,可能要拍真人電影
歐萊雅第二代繼承人去世,這位全球女首富有著跌宕的一生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