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 不乏中國馬拉松愛好者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 不乏中國馬拉松愛好者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 不乏中國馬拉松愛好者

10公里跑前準備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李潔):如今,作為一項群眾運動,馬拉松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9月17日舉行的北京馬拉松的參賽人數達到3萬,卻還無法滿足眾多跑步愛好者的需求。不少長跑者走出國門,參加世界各地的馬拉松賽事,感受運動的快樂,也順便遊覽風光,一舉兩得。9月24日,第五屆莫斯科馬拉鬆開跑,3萬多人蔘賽,其中有不少來自中國的馬拉松愛好者。

9月24日,莫斯科秋高氣爽,陽光明媚,是適合戶外運動的好天氣。這天,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參賽人數3萬多人,而2013年舉行第一屆時只有6000多人參加。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今年的莫斯科馬拉松首次允許殘障人用助力車參加比賽,首次進行網路直播,甚至首次對參賽者進行興奮劑檢測。

今年的莫斯科馬拉松賽程分為全程馬拉松和10公里長跑。來自莫斯科的尼古拉和安德烈之前喜歡拳擊運動,這次他們想嘗試別的運動方式,於是結伴參加了10公里跑。他們說:「我們跑了10公里,這是我們第一次跑,感覺非常好。至於42公里的馬拉松,那是件很嚴肅的事,我還沒想好,但是我們有可能嘗試一下21公里的(半程馬拉松)。」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 不乏中國馬拉松愛好者

第一次參加10公里跑的尼古拉和安德烈

他們第一次參加長跑比賽,很興奮,拿著完賽獎牌照相留念,不知道也不關心跑完全程用了多長時間,完全沉浸在戰勝自我的快樂中。

莫斯科今年從5月起每個月都組織形式不同的長跑活動,例如,5公里跑、10公里跑、彩色跑、夜跑、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等,鼓勵民眾參與到健身運動中。活動中,有些父母帶著小孩子,讓他們感受跑步的魅力;有些與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一起在跑道上留下美好回憶;有些與朋友相約參加比賽,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瑪琳娜來自莫斯科的一個跑步俱樂部,今年與夥伴們一起參加全程馬拉松。她說:「這是我第五次參加馬拉松,四次在莫斯科,一次在聖彼得堡參加的。(這次我跑了)3小時13分的成績,還比較滿意。」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 不乏中國馬拉松愛好者

開跑了

除了瑪琳娜這樣來自俄羅斯的參賽者,莫斯科馬拉松還吸引了來自7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馬拉松專業選手和普通愛好者。來自北京的倪玉生2012年開始喜歡上馬拉松,到目前為止已經參加了世界幾十個國家的130多場馬拉松比賽,這次莫斯科馬拉松的成績是2小時54分。談到為什麼跑馬拉松,倪玉生說:「玩啊,愛好啊,覺得自己有能力跑,跑得快,又跑得好,就跑啦。」

對於第一次參加的莫斯科馬拉松,他說:「感覺賽道挺不錯的,坡多一點,(沿途)挺美的。」

莫斯科馬拉松的設計路線是從能容納8萬人的盧日尼基體育場旁出發,沿著莫斯科河和街道,經過高樓林立的莫斯科中央商務區、繁華的特維爾大街、標誌性建築克里姆林宮等30多個莫斯科景點,最終返回盧日尼基體育場。長跑者一路奔跑,一路欣賞沿途景緻。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 不乏中國馬拉松愛好者

參加莫斯科馬拉松的上海南京路長跑隊

67歲的上海人彭慧珍和她們的上海南京路長跑隊就是這樣一群邊跑邊玩的快樂老年人。彭慧珍堅持長跑18年了,她很自豪地說自己半程馬拉松的最好成績是1小時52分。這次她和20多個隊友組團參加莫斯科馬拉松。其中12人跑全馬,最年輕的30多歲,年齡最大的已經73歲,仍然快樂地奔跑在全程馬拉松的賽道上。長跑隊里其餘10多人集體參加10公里跑,其中歲數最大的83歲。擔心這位老人家走失在陌生的人流中,彭慧珍細心地用一條彩帶將兩人的手腕系在一起。談到長跑隊的跑馬經歷,彭慧珍自信地說:「全國各地的馬拉松都去啊,大連、重慶、廈門、北京、廣州、西藏、內蒙,都去啊。只要有的,我們都去,然後一個星期跑一個(馬拉松)。沒去過的地方都想去一去。(不過,我們)以跑步為主,然後再順帶玩一玩。」

長跑隊總是把跑步擺在第一位。只有參加完馬拉松,隊員們才舒心地計劃在莫斯科走走看看。

在馬拉松跑道的終點,一面飄揚的洋紫荊旗在碧藍的天空下非常醒目。這是來自香港的一個馬拉松團體,50多人組團參加莫斯科馬拉松。領隊說,團員的平均年齡68歲,這是他們第四次參加莫馬。馬拉松結束後,他們計划到聖彼得堡繼續參觀遊覽。

正如上海南京路長跑隊的80歲老人說的,他要跑到100歲,會越跑越年輕。事實上,在每個長跑者的身上都能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和積極健康的心態,以及對生活的美好期待。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 不乏中國馬拉松愛好者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鳴槍開跑 不乏中國馬拉松愛好者

第五屆莫斯科馬拉松完賽獎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