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pp Store首批開發者的信條:篤信未來 十年不渝

App Store首批開發者的信條:篤信未來 十年不渝

騰訊數碼訊(杜傑)2007年元旦剛過,徐子瞻和4個年輕人聚在北京,除了做他們賴以為生的軟體外包業務,某天晚上還非常有儀式感地看了一場10000公里以外的發布會,在當時看海外發布會這件事極其困難,當然這難不住做軟體開發的他們,就是這場在當年關注度不高的發布會,以及那個後來被稱為「幫主」的日漸消瘦的長者,讓這個10人團隊,在10年的時間裡擴充到400人,成為國內第一家登錄主板的純手游公司,並被評為「中國十大App設計開發公司」。

當然這都是後話,彼時能夠帶給他們震撼的就是那部被叫做iPhone的手機,而真正成就他們的卻是一年後才上市的App Store。沒有人能夠說清第一代iPhone到底為什麼吸引人,就像徐子瞻他們自己也說不清那個晚上為何異常興奮,他們只知道一件事:「iPhone is everything for everyone」, 這個手機就是未來。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他們只說對了一半,10年來iPhone之所以屢屢被認為引領未來,有相當大的功勞要歸於App Store及其生態鏈,這個在當年要挑戰Symbian、Linux以及Windows Mobile三大主流移動操作系統的新生兒,雖然一出生就站在了iPhone以及喬布斯這兩大巨頭的肩膀上,但要想獲得國內開發者的認同絕非易事,而第一批敢於吃螃蟹的開發者,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是要付出極大勇氣的。

1

那個熬夜看完iPhone發布會的徐子瞻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對iPhone一直念念不忘,在大學時代就接觸蘋果產品,對其產品和精神非常崇拜,並自詡為果粉中的hard core的徐子瞻在iPhone發布以後,第一時間叫朋友從美國買了一台,用他自己的話說:「使用後被徹底震撼」,隨即只用了很短時間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公司轉型,放棄原來的外包業務,轉向iPhone應用的開發。

這個決定對於當時的團隊來說需要勇氣,首先放棄外包意味著公司斷了收入,要在當時的App Store 通過付費下載賺到錢,就需要去和世界一流的開發者比拼,不僅是技術的比拼,更有挑戰的是設計的比拼,作為一個來自中國的初創小團隊,怎麼能設計出全球用戶喜歡的App成為最大的挑戰。

與徐子瞻同樣被iPhone吸引的還有Wesley,2009年初的時候他還在一家遊戲公司打工,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並沒有做喜歡的事情」,而那一年的春節他入手了一台iPhone,並且從剛剛上線半年的App Store上下載了幾款小遊戲,就是這一夜,躺在床上玩了一夜遊戲的Wesley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辭職,自己開發遊戲!

Wesley有點叛逆精神,他覺得當時國內盛行的端游、頁游都不能接受,反倒是GB、PSP等掌機很合他的胃口,所以他堅信同樣的體驗移植到iPhone上,再加上觸屏操作一定會大受歡迎。於是程序員出身的他單槍匹馬,拉上一個外包設計就開始了「吃螃蟹」似的創業。

與徐子瞻和Wesley兩位獨立開發者不同,陳晏堂所在的合合信息在2009年12月初次登陸App Store之前,就已經與三星、moto合作,並且嘗到了預裝的甜頭。但是從彼時風頭正勁的Windows Mobile平台移植到初生牛犢一般的App Store,也是由於其創始人鎮立新博士預見到了iPhone的智能化趨勢以及App Store的生態威力,而在2009年能夠在手機上解決名片掃描的痛點(那時還沒有大規模使用二維碼),登陸App Store之後想不火都難,以我身邊人為例,這款名為《名片全能王》的應用,幾乎是那時的裝機必備。

2

僅用兩周就開發出第一款遊戲的Wesley對處女作的期待沒有那麼大,0.99美元的定價讓他覺得如果能有10個人下載就很開心了,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天居然有接近100人下載了這款叫做iDragPaper的小遊戲,在今天看來這款遊戲依然有它的賣點,排行榜功能可以帶來近乎病毒似的傳播效率。

同樣採用以小博大策略的徐子瞻和他的團隊也上線了第一款App,這個在今天看來仍不過時的工具叫 「Translator」,是利用Google Translate API做的一款翻譯App。這個App技術難度不大,挑戰在於設計。

聰明之處在於,他們借鑒了當時 iPhone上簡訊的設計,以對話泡泡的形式來展示翻譯,最終證明這個設計極為簡潔並且符合iPhone用戶的天然習慣,其結果就是,」Translator」上線第一個月依靠付費下載的商業模式,掙到了10萬元人民幣。

「雖然只是一筆很小的錢,但當時這讓我們非常驚喜,高興得跳起來,因為這不僅讓我們這個小團隊在斷掉外包後能夠活下去,同時這證明了我們這個中國草根創業團隊能夠做出全球用戶都喜愛的產品。」

這番在今天聽起來都飽含激情的言語,對彼時的開發者來說是莫大的鼓勵,有一點徐子瞻說得很對——App Store從創立伊始就存在的付費下載的商業模式,對平台本身、對開發者、對用戶三者來說,恰好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平衡點,而在之後的9年中,這一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從未改變。

這個在今天看來天經地義的商業模式,背後卻寫滿了幸運與艱辛。

對徐子瞻這樣的草根初創團隊來說,新平台上的第一個作品在第一個月就能盈利10萬元,除了敏銳的嗅覺以外多少還有一些幸運的成分,要知道在2008年,穩居移動操作系統頭把交椅的Symbian僅一個季度的出貨量就達到1850萬部,而此時iPhone的累積銷量連Symbian的零頭都不到,只有680萬部,Symbian攜旗下五大手機巨頭在國內攻城略地,設立研發中心,開發者大會貫穿全年,顯然,為當時一部賣到8000多元的諾基亞N95機皇開發App更有前途。但幸運的徐子瞻和他的團隊卻在Symbian最風生水起的時候轉投iOS懷抱,除了幸運和勇氣我不知道再用什麼去形容了。

但是對於App Store平台來說,初始的運營總是寫滿艱辛,那時用戶們最津津樂道的行為就是「越獄」,各種「李鬼」應用商店遍布網路,幾乎沒有人為這個平台付費下載App,這個從Symbian時代就沿襲過來的使用習慣,直到iPhone 5s發布之後才漸漸消弭,可見平台推行的阻力之大,用戶之頑固。

3

就像少年的成長那樣,前行路上總是少不了彷徨與迷茫,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停下前行的腳步。

徐子瞻及其團隊的第一款App 「Translator」 上線並帶來下載和收入後,堅定了圍繞iPhone和App Store來製作產品的理念。他們清醒地意識到,App Store為偏隅西南的草根團隊來帶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是幾乎沒有任何商務和市場營銷能力,只懂埋頭開發,不懂如何俘獲用戶,更不用說實現收入的絕大多數初創者所夢寐以求的機會。

徐子瞻看得很清楚的是,Translator僅依靠App Store ,一次性解決了渠道、銷售和收款問題,打通了移動應用開發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放眼2008年的移動平台開發環境,再沒有如此高效的開發平台了。

接下來就是典型的勵志故事了,徐子瞻和他的團隊又做了很多App並在App Store上線,比如「工具箱」、「酒店查詢軟體」、「航班查詢軟體」、「社交軟體」、「新聞軟體」等等。其中一款Twitter客戶端軟體「Twitbird」,和一款新聞閱讀軟體「MobileRSS」最為成功,長期排在下載排行榜前列,也使得公司發展到了50人規模。

2011年,徐子瞻的tap4fun進行了第二次重大轉型,轉為開發iOS遊戲,成為國內最早一批開發iOS移動網路遊戲的開發商。轉型遊戲以後,依靠當時App Store提供的免費下載+內購系統,立刻獲得了巨大成功,tap4fun全面轉型定位為移動遊戲開發商,之後的遊戲產品數量、質量、收入、利潤和人員規模都持續上升,成為國內主要的移動遊戲開發商之一。

今天當你瀏覽tap4fun官網時,會發現他們同時運營的遊戲多達9款,其中必有你玩過的一款,這個獲獎無數,早已邁入頂級遊戲開發者行列的團隊已然褪去稚氣,成為蘋果公司現任CEO蒂姆·庫克的座上客。

享受到App Store初期紅利的還有Wesley,無心插柳的是,在2009年夏天上線第一款遊戲後,他又用半年時間做了第二款遊戲Band Band Jump,上線的同時捎帶手把之前那款iDragPaper改為了免費版,因為當時很多開發者流傳免費遊戲+廣告也是一條生存之路,沒想到這個意外之舉讓這款半年未更新的遊戲徹底火了。

那年聖誕節這款遊戲在英國、美國、日本、瑞典均處於下載排行榜第一,超過Apple自己的應用,接下來的2010年一年下載量達到1000萬,並且Wesley的公司前3-4年的主要收入都來自這個遊戲的廣告,一年幾十萬美元的收入,對於那時只有3-5個人的團隊來說,簡直是幸福不要來得太突然。

之後Wesley的公司又在2010年上線了Finger Balance,當時在App Store美國區收費遊戲排名前10,免費遊戲排名第一。直到現在,Wesley的公司也不過30多人,但年收入達到2000萬,這一切似乎都要拜2009年春節的那個「遊戲之夜」所賜。

徐子瞻和Wesley兩位獨立開發者在享受App Store初期紅利的同時,合合信息也嘗到了在全球範圍樹立品牌的甜頭。

通過App Store,他們不僅獲得了全球用戶的認可,同時基於在App Store的排名和下載量,贏得了客戶的認可。後來《名片全能王》和三星、華為、Softbank、中華電信等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在App Store的排名。包括合合信息的天使輪融資,就是經緯創投的創始人張穎看到《名片全能王》在App Store上總是排在商務類第一名,就促成了投資。

這款屢被蘋果編輯團隊挑中,作為商務類目推薦的應用,在2009、2011、2013三次獲得App Store年度最佳應用的稱號。到目前,《名片全能王》已經擁有超過3億用戶,遍布全球近200個國家。

這個堪稱教科書一般成功的案例,讓合合信息將之後的App都在App Store上發布,如啟信寶,匯聚了1.1億家企業的120個維度的徵信數據。合合信息也步入了C輪融資,估值超過30億。

而在開發者獲得巨大成功的背後,是App Store自身的突飛猛進,截至2017年3月,蘋果系統在中國有180萬名開發者,過去幾年蘋果向中國開發者支付了900億元人民幣現金。其中,僅在過去12個月,蘋果就支付了400億元。

4

Wesley知道其實這一切要感謝的不止是那一部iPhone,說到底是App Store以及蘋果的理念吸引了他。「蘋果鼓勵創新,而我們不想被同質化,這與蘋果的理念十分相符。例如早期遊戲設計注重體驗,讓觸控屏和傳統遊戲機制相結合,因此比較受歡迎。」在Wesley看來這才是首批App Store開發者所應有的信條。

而在近幾年的時間裡,Wesley也意識到App Store的「淘金熱潮」歸於理性,現在的競爭更加激烈,畢竟市場規模變大了100倍都不止,2010年50萬的目標收入就已經很宏大了,但現在幾十億美元也只能算是一個小目標。

隨著開發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獨立開發者湧現出來,但是對於新開發者來說,只有差異化才能從大公司突圍,主流遊戲永遠是「巨人戰爭」。

與Wesley有著同樣共識的還有合合信息,當年在開發第一款應用的時候,絕對是App Store的紅利期,整體環境比較開放,只要想清楚這款應用可以給用戶解決什麼問題,保證用戶體驗,就能相對輕鬆地獲得第一批用戶。而現在,移動軟體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想要進入這個市場必須萬分慎重,想清楚自己的用戶所在、產品未來方向以及贏利點。只有這款產品真正解決了用戶痛點,並且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才能有的放矢,獲得用戶的認可。

與此同時用戶要求也變得更高,對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更加苛刻,需要開發者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最重要的是,推出自己獨到的產品,保證好的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

回望初心的徐子瞻除了Wesley那一份理性的判斷,還想說的就是「感謝」二字,我知道這不是客套的辭令,能夠在9年的時光里伴隨App Store這個平台共同成長,除了惺惺相惜的依賴就是由衷而表的感激之情,只是你很難說要感謝的是2007年隆冬時節的那場發布會,還是10年後的今天坐擁180萬中國開發者的App Store。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徐子瞻們對於蘋果這家公司的核心精神的信仰,始終未變,也許正是當年的愛屋及烏才有了今天的與子偕老。

作為第一批開發者,我想他們是最有資格評說這個平台的,徐子瞻看到的是,App Store與蘋果都變得更加開放了, App Store做了不同國家地區的本地化,比如現在能夠用微信、支付寶直接在App Store上購買虛擬物品就是對中國用戶體驗的巨大提升。

不過面對洶湧而來的新一代開發者,徐子瞻這樣的老司機更加篤信「Quality is the best business plan」這個信條。現在環境競爭更激烈了,流量獲取的成本更高了,為了生存和發展好像需要做更多事情。

但實際上,越是競爭激烈,越是浮躁的環境,高品質、有靈魂的產品越能脫穎而出,被全世界追捧。

面對成長迅速且日益龐大的開發者群體,蘋果也在不斷完善App Store的開發環境與體驗,例如去年6月蘋果宣布對審核進行革新,主要變化是減少了審核時間,約50%的App審核在24小時內完成,90%的審核在48小時內完成。更快的審核使得開發者得以快速修復問題,並更加順暢的整合用戶反饋。

與此同時,蘋果也在整風肅紀,去年秋天,蘋果開始評估並移除了幾十萬個不能在App Store上發揮作用、年代過長或是不符合審核規定的App,這對於用戶體驗是有利的。

而在最近,蘋果也應廣大開發者要求推出了新的評分和評論API,除了幫助開發者激勵用戶提供反饋之外,也允許開發者直接在評論里回復用戶,無論是針對某個問題表示支持或是簡單致謝用戶。

對於新改版的App Store,可能很多細心的開發者會發現有些變化,那就是露出的機會變多了,比如像故宮博物院、Fortune City、Loner這些本土開發者的作品在改版後迅速出現在編輯推薦的位置上。

其實所謂的紅利期,App Store也是一直存在的,因為蘋果的生態系統總會有創新點湧現出來,比如近幾年WWDC上都會釋放新的API和開發工具包,例如HomeKit、HealthKit等,再比如今年提供的AR應用,這些都是開發者的新機會,在這些新機會面前新老開發者人人平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比拼的就是反應速度與用戶體驗,這些新機會就是新的紅利。

5

今天,當你被數以百萬計的App和遊戲包圍得不知所措,對於付費、內購方式習以為常的時候,可曾想過當年在夾縫中求生存的App Store走過的是怎樣一條披荊斬棘之路,而像徐子瞻、Wesley、陳晏堂這樣勇於吃螃蟹的首批開發者又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在陌生的平台邁出了第一步。

對於App Store的過去9年來說,累計支付的900億人民幣就像徐子瞻掘到的10萬元第一桶金一樣,無論多麼耀人也只代表過去。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App Store再不需要其他產品的光環籠罩,它早已成為包括iPhone、iPad在內的iOS系統的靈魂。

今天,當無數開發者投入App Store的時候,他們有著與首批開發者10年前看到初代iPhone時同樣的信條:這是最好平台,這是最好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數碼 的精彩文章:

HTC U11 Plus細節信息曝光 採用全面屏設計
LG展示最新柔性OLED檯燈 使用壽命超長
人類已經無法阻止!人工智慧的十個重要里程碑
整合VR系統的智能室內自行車 在家也能動感單車
HTC宣布今年Viveport開發者可獲全部應用收入分成

TAG:騰訊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