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郝萬山:中醫理論與五行學說!

郝萬山:中醫理論與五行學說!


 點擊上方"岐伯有道"可關注我們



編者按







陰陽五行,中醫之根本。那麼該如何理解木火土金水?五行又是如何指導中醫的診斷和治療的?郝萬山老師詳細解讀了五行與五材的關係及五行生剋方面。


 


從物候觀察,春季是氣的展放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的生命活動,便名以「木」氣;夏季是氣的上升運動控制或主導著生命活動,便名以「火」氣。



秋季是氣的內收運動控制或主導著生命活動,便名以「金」氣;冬季是氣的潛降運動控制或主導著生命活動,便名以「水」氣;而長夏是氣的平穩運動控制或主導著生命活動,便名以「土」氣。


 


五行之間,以季節為序,相資生、相養助,叫五行相生;五行之間,以季節相間為序相制約、相抑制,叫五行相剋。有相生則不會導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剋則不會造成某行的太過,從而保證了一年之中氣機變化的穩態。





《內經》把五行和陰陽並列起來,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學說是古代人類研究大自然氣的運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運動規律的古代自然科學學說。


 


五行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根據《黃帝內經》和其他古籍的記載,從氣的運動方式,討論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非五材


 


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間四季氣的運動變化規律、揭示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揭示人體各器官氣機特性和相互聯繫的學說。




在五行學說中,木火土金水這

5

個字,已由具體的

5

種物質或材料的原義,升華到

5

種氣的運動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萬事萬物普遍規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所謂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




但若按其字義理解為

5

種具體的物質、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稱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的說法,《尚書大傳》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為人用」的記載,指的都是五材,

5

種具體的物質和材料。即使將其說成是

5

種元素,也仍然屬於五材的範疇。


 


五行的「行」字,《說文解字》說:「人之步趨也」,也就是邁步行走的意思,進而可引申為行動、運行、運動。




所謂「五行」,應是指自然界氣的

5

種運行方式,或說是

5

種運動形式。




漢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說:「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意思是說,用「行」字,是用來表述大自然之中氣的運動、運行方式的。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說得更清楚:「天地之氣,合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




行者,其行不同,故為五行。比相生而間相勝也。」顯然是說,五行是指天地之氣的運行,有了陰陽,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為天地之氣的運行方式不同。




五行之間,以季節相鄰的次序相生,以季節相間的次序相勝,也就是相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濕燥風」,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聯繫起來的。因此在《黃帝內經》里,又把五行叫作「五運」。


 


這些都說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間四季氣的運動變化規律、揭示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揭示人體各器官氣機特性和相互聯繫的學說。




因此在五行學說中,木火土金水這

5

個字,已由具體的

5

種物質或材料的原義,升華到

5

種氣的運動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萬事萬物普遍規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五行的屬性和歸類


 


伴隨著天空的斗轉星移,伴隨著地面上春、夏、長夏、秋、冬季節的更替。大自然的氣機進行著展放、上升、平穩、內收、潛降這樣有序的運動和變化,古人分別用木、火、土、金、水來代表它們的運動特性,這就叫五行。


 



五行所代表的氣的運動形式和特性各是什麼?將自然界萬物用五行進行歸類的依據是什麼?古人是用「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來研究的。


 


由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使生活在北半球的華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時,很容易觀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視運動和周年視運動。


 


就周年視運動而論,當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時分指向東方時,地面上則是春季;指向南方時,則為夏季;指向西方時,則為秋季;指向北方時,則為冬季,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對應的來歷。




東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傷寒例》中,就有「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決病法」,記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

8

個大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氣以及七十二候的關係。




可見以觀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來確定四季和節氣的方法,是由來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確的,這在《傷寒論》中稱之為「斗歷」。


 


仰觀天文,斗柄指東;俯察地理,地面為春。在這個季節微風和煦,冰雪消融,種子生根、發芽,草木根須下伸、枝葉上層。蜷曲成團而冬眠的熊,在春風的呼喚下,爬出樹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




盤成圓盤而冬眠的蛇,被春風喚醒,伸展身體,慢慢爬出了山洞,開始了一年的新生活……從物候的觀察,到古人關於春季陽氣布陳、發散、發陳的論述,皆提示,

在春季,是氣的展放、疏泄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




因樹木的根須和枝條皆喜展放條達,故古人便將氣的展放、疏泄運動形式,以「木」來命名,

因此「木」在五行中,並不是指具體的樹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氣的展放疏泄運動。




天有五行,人有五臟,在中醫學裡,稱肝和春氣相應,也就是說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氣的疏條展放之氣相應,臨床通過調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療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療婦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




但有的書上說肝主「升」,春氣主「升發」,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氣主生髮、展放,則是《黃帝內經》的本義。


 


斗柄指南,地面為夏,氣候炎熱,草木在地下的根須長勢明顯減緩,而在地面上的枝葉則繁茂生長,動物更加活躍,自然界一派欣欣向榮、蒸蒸向上的景象。







從物候觀察,到古人關於陽氣至夏洪盛、夏氣揚蕃秀之令、萬物蒸蒸向上、養長之道的論述,皆提示

在夏季,是氣的上升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




由於火性炎上,故以「火」字來命名。

因此主升的是火氣,而不是木氣。木氣的運動一旦由「生」變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鬱火上炎,那就是病態了。


 


斗柄指西,地面為秋,氣候涼爽乾燥,草木枝葉枯萎,根須末端乾枯,養分向主幹內收,向果實和種子內貯藏;冬眠的動物此時在體內積聚了大量脂肪,以致顯得臃腫肥胖,以便等待嚴冬到來,進入冬眠狀態後慢慢利用這些能量。




從物候的觀察,到古人關於至秋要收斂神氣、養收之道、秋氣正收斂之令的論述,皆說明

在秋季,是氣的內收、收斂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於金屬密度大,象徵著收斂密集,故以「金」來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為冬,氣候嚴寒,萬物閉藏。種子深藏土中,生機潛閉,處於滯育狀態;冬眠的動物深居洞中,基礎代謝降至最低水平。從物候觀察到古人關於冬季地戶閉塞、陽氣伏藏、陽氣下沉、地氣下降、冬氣正養藏之令的論述,皆提示

在冬季,是氣的下降、潛藏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於水性就下,象徵著下降、潛藏,故以「水」來命名。


 


從春至夏,是由木氣的展放到火氣的上升,為氣的陽性運動;由秋到冬,是由金氣的內收到水氣的潛降,為氣的陰性運動。其間由陽轉陰,需經由夏秋之交的轉折過度,此時中醫稱之為「長夏」。




在長夏,暑熱未去,陰雨連綿,氣候悶熱潮濕。此時草木枝端長勢減緩,已經開花結果,正在化育種子和果實;動物孕育胎兒,繁育後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躍。




由此推知,此時是

平穩運動的氣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也就是氣的展放和內收運動相均衡,上升與下降運動相均衡,保持了一種動態的穩定,而土性最為敦厚平穩,於是便用「土」字來命名。


 


其實由春季木氣的展放,轉為夏季火氣的上升;由秋季金氣的內收,轉為冬季水氣的潛降;由冬季水氣的潛降,轉為春季木氣的展放,都存在著平穩過渡的一段時間,於是《黃帝內經》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說法。所謂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後

18

天,都是平穩運動的土氣佔主導地位。


 


伴隨著天空的斗轉星移,伴隨著地面上春、夏、長夏、秋、冬季節的更替。大自然的氣機進行著展放、上升、平穩、內收、潛降這樣有序的運動和變化,古人分別用木、火、土、金、水來代表它們的運動特性,這就叫五行。




當然季節更替的決定因素,乃和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球到太陽距離的周期性變化相關,並不取決於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過是觀察天象的參照物罷了,但卻是五行歸類的內容之一。


 


五行的生克


 


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從而保證了一年之中氣機變化的穩定狀態。只有這樣的穩定狀態,經過幾十億年的氤氳衍化,才化育了萬紫千紅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


 


五行之間,以季節為序,相資生、相養助、相促進,這叫五行的相生

,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說的「比相生」。春季木氣的展放,為夏季火氣的上升創造了條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氣的內收為冬季水氣的潛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




火氣升至極點,必將停止上升而轉為穩定,叫火生土;長夏土氣的平穩,隨著秋季的到來,則將轉為金氣的內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氣潛降,生機閉藏,則為來年春季木氣的疏泄展放蓄積保存了能量,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間,以季節相間的次序相制約、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剋

,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說的「間相勝」。如木氣的展放,抑制土氣的過度平穩,以防其壅實內收傾向過早出現,叫木克土;土氣的平穩,可制約水氣的過度潛降,叫土克水。




水氣的潛降抑制著火氣的過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氣的上升,抑制著金氣的過度內收,以防其過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氣的內收,制約著木氣的過度展放,叫金克木。


 


誠然對五行生剋的解釋,也有從五材之間的關係來論述的。如《素問·寶命全形論》說:「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又如《五行大義》說:「木生火者,本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等等。表面看來,很是機械,甚至十分牽強,但從《素問》所言「萬物盡然,不可勝竭」來看,應是以五材之間的關係來代言五行的生克規律。


 


清代醫家黃元御在《四聖心源》里說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剋,皆以氣而不以質也,成質則不能生克矣。」黃氏所說的「氣」,就是指氣的運動,「質」則指具體的材料或物質。




故黃氏進一步說:「相剋者,制其太過也。木性發散斂之以金氣,則木不過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氣,則火不過炎;土性濡濕,疏之以木氣,則土不過濕;金氣收斂,溫之以火氣,則金不過收;水性降潤,摻之以土氣,則水不過潤。




皆氣化自然之妙也。」雖然在有些細節上和前面的解釋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從氣的運動形式之間的養助、制約關係來認識五行生剋的本質。


 


五行之間,有相生則不至導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剋則不致造成某行的太過。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從而保證了一年之中氣機變化的穩定狀態。




只有這樣的穩定狀態,經過幾十億年的氤氳衍化,才化育了萬紫千紅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於是植物有了生長化收藏的生命節律,動物有了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


 


《素問·天元紀大論》說:「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

」把五運也就是五行和陰陽並列起來,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傷寒卒病論集》說:「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儘管有人認為這段話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張仲景的原話。




但肯定不是現代人的話,可見古人顯然沒有把五行當作地球上的

5

種具體材料、物質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萬事萬物的氣的運動規律,甚至稱其為「五常」。


 


由於五行學說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的觀點,甚至在運用五行對自然界以及人體臟腑器官的分類上,出現不同的認識,這完全可能並且客觀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




何況道家、丹家、兵家、儒家,根據各自學派之所需,對五行學說進行附會改造,這也都是歷史事實。但是,中醫學中的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一樣,原本是古代人類研究天地大自然氣的運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運動規律的古代自然科學學說。




中醫學是依據自然規律和生命規律來預防和診治疾病的。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2010-1-14

),轉自醫源世界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下面是你最愛的微信榜單, 家庭倫理道德思想, 中醫知識, 國學傳統文化, 並提供最新的免費公益傳統文化培訓, 開啟幸福圓滿人生...





快去關注吧,還等什麼呢?!



如何關注


長按二維碼

,選擇「

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

一鍵關注。


②複製「微信號ID」,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關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國學傳統文化,家庭倫理道德思想,性理療,講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可加微信

jrbchk

交流







聖賢治要


daodeis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聖賢治世精要, 國學傳統文化, 家庭倫理道德思想, 歷史文化








改變我們眼中的世界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剎那,就踏上了回去的旅途,這中間的所有經歷都叫命運,而所有的過程和感悟都是收穫,這所有的收穫都是補課,而生生世世的補課都是為了邁向涅槃! 當我們內心的世界改變了,我們眼中的世界就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也就改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經方治療慢性咳嗽淺談
郭力話健康:氣血不足調理方
治療婦科病何須大方:月經病簡效方
風寒和風熱感冒 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生活處處有中醫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