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逝去的傳奇:那些試飛成功後又下馬的中國軍機

逝去的傳奇:那些試飛成功後又下馬的中國軍機

如何在機頭進氣方式的戰鬥機上騰出空間安裝雷達,是米格-21系列用戶們苦苦探索的一個事情。1998年6月8日,殲-7FS首飛成功,從外形上看,殲-7FS 與原有殲-7 系列戰鬥機的最大區別是,改變了原機頭進氣方式,即演變為下頜式進氣。圖為採用了雙三角翼(迷彩塗裝)和三角翼(紅白塗裝)的殲-7FS。

在西方開始對中國進行武器禁運、蘇-27還未引進的1990年,殲-8III(「八三工程」)工程開始研製,並於1993年首飛。由於使用了技術不成熟的渦噴-14發動機,導致其試飛全程都被發動機問題困擾,其4架原型機中有2架先後墜毀,直到2001年,殲-8III由於無法解決可靠性問題而下馬。殲-8III最典型的外部特徵是機頭右側,右開的雷達罩活頁機構(見右上角小圖)。

上世紀70年代,西安飛機公司提出了深入改進的轟-6I方案:採用四台英國「斯貝」渦扇發動機代替原有的兩台渦噴-8發動機,最終這架試驗型轟炸機安裝了4台英國「斯貝」MK512渦扇發動機並於1978年成功首飛。但由於從1980年開始,中國大幅度削減軍費,而且「斯貝」發動機的數量和後勤維護也很成問題,轟-6I方案被放棄,只改裝了一架,該計劃最終下馬。

作為全世界最後一款專業魚雷攻擊機,強-5乙除了可攜帶普通魚雷外,還可攜帶國產「魚-2」型空射火箭魚雷,這個技術在當時還是非常先進的。由於增加了對水面搜索功能,強-5乙的機鼻加大而且微微下垂。強-5乙雖然生產了6架裝備部隊試用,但由於在機載設備配套存在大量問題,而且當時水面艦艇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強,魚雷攻擊機沒有生存空間,項目在1979年下馬。

上世紀60年代後期,中國空軍提出了研製「小殲」的計劃,用於「適應人民戰爭需要,開展空中游擊戰」,殲-12隨後應運而生,原型機於1969年12月26 日首次試飛成功。但那個時候,世界上的新型戰鬥機正朝著體積大、設備全、技術複雜的方向發展,1978年2月,有著「空中李向陽」之稱的殲-12決定停止研製。

殲-8IIM則是網友們比較熟悉的一款出口型殲擊機,設計思想是充分利用國際合作途徑,採用成熟的先進技術改裝殲-8II,作為1996年首屆中國珠海航展上最大的明星,殲-8IIM戰鬥機一直因為「出口失敗」而被人詬病,其實殲-8IIM未能出口中東某國的原因是中國軍方的不同意——殲-8II在當時畢竟是國產最先進的戰鬥機。

雖然中國下馬的軍用飛機很多,但這裡我們僅挑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且成功首飛(試飛)的型號,那些尚停留在方案階段的下馬型號我們不再列出。隨著殲-20的入役,中國第二款隱形戰鬥機「鶻鷹」何去何從,就成為了國內外媒體一直關注的話題,「鶻鷹」是否會成為新世紀以後第一款試飛後而下馬的項目嗎,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性能大幅提升,首艘國產航母即將安裝新型相控陣雷達
比翼齊飛震撼亮相 中國海軍航空兵首次參加中巴空軍聯訓
80年前悲壯一幕 中國海軍決死不退全部殉國
96台海危機 解放軍的主戰裝備水平有多弱
直15動力之源渦軸16展出 可助其成為王牌軍用運輸專機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