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小說,比《圍城》更懂現代人的婚姻

這部小說,比《圍城》更懂現代人的婚姻

在介紹今期【周日讀書】這本書之前,先聊聊「IP會老去」這個問題。

這兩天被一條新聞刷屏,內容是美劇《老友記》首播23周年。眾多英語愛好者以及70後寫文章回憶這部電視劇。

作為一名85後,我表示完全無感,因為一直提不起興趣去看這部年代久遠的「都市時尚劇」。同齡人當中,除了極少數為了學習英語的會熱心啃,比我年輕的都不知這部電視劇為何物。

《老友記》首播於1994年,它的觀眾定位在美國大都市20至35歲單身年輕人。掐指一算,《老友記》的觀眾是美國的60後和70後,現在看來幾乎是「老人家」。(P.S.這裡沒有貶低中年人的意思,稱呼上年紀人為「老人家」源自國內00後創業者。)

在那一輩人眼裡,《老友記》是陪伴他們在城市打拚的美好回憶,一想起「年輕」、「奮鬥」就會聯想到《老友記》這個劇集品牌。但現在,國內的20歲出頭年輕人,他對大城市的印象來自國產劇《歡樂頌》,或者美劇《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花》。他們不會去看90年代的美國電視劇。

無論《老友記》再經典再牛逼,它和它的粉絲終會老去,它的IP會被時間貶得一文不值。

終有一天,它變得落伍,被遺忘。

這個跟讀書有什麼關係呢?

曾經不止一個朋友跟我提過,很想靜下來讀點經典好書,但總覺得讀不進去。

其實,不單只我的朋友有這樣錯覺,我自己也是如此。

很多有一定歲數的圖書,它們描述的人情世故、社會風俗、思維方式,被深深地打上時代烙印。讀者能收穫什麼,永遠不會再出現的BP機,比現代人慢半拍的職場技巧?

很多經典好書,它是它所在年代的「網紅」、大IP。等到現代,它展示的倡導的東西不再流行,IP沒落。現代人讀不懂,沒興趣讀,是自然不過的事情。

讀者提不起興趣閱讀過氣的經典名著,不是讀者的錯。

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無論放在哪種時代、哪個政治經濟環境都能通用的經典作品,才是流芳百世的大IP。

比如今期要介紹這本小說——《革命之路》

這部誕生於1961年美國小說,在2009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大獲好評。該同名電影獲得空前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於原著,放在今時今日仍不落伍。

因為有一樣東西100多年沒有改變:一夫一妻制婚姻

這小說的故事很簡單,一對30歲出頭的自由戀愛的年輕夫婦,購入城市郊區的房屋,生兒育女,妻子當全職主婦,丈夫在城裡上班混日子。慢慢地,兩人對生活厭倦、不滿,爭吵、冷戰,然後被時間撫平。某一天,妻子提議賣掉房子居家搬遷到國外、重新生活。剛開始丈夫對此提議感到興奮。就在這時候,丈夫獲得公司器重、升職加薪,妻子再次懷孕,丈夫想留下來。妻子覺得好不容易找到新生活的出路,她不想此時要孩子,不想放棄「逃離舊生活」的計劃。兩人再度無休止爭吵,婚姻陷入僵局。妻子決定偷偷實施墮胎,沒想到意外發生了……

最後他們的故事,以一場意外結束。丈夫賣掉房子、帶上孩子們搬走,而那小區將會迎來新的年輕夫婦。

雖然小說的背景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美國,但絲毫不影響現代人(中國人或者美國人)理解這部作品。小說的主人翁是受過大學教育、按部就班成家立室的普通人,他們在婚姻生活里不滿的、懊惱的,在現代仍然一個樣。

這部小說,非常寫實地描述,一對婚齡5、6年的年輕夫婦會如何爭吵。他們會有年齡焦慮,會對謀生的工作不爽,會對無聊的人生憤懣。

沒試過從戀愛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會想不明白,為何曾經熱戀的一對璧人會惡語相對。

結婚這個決定,跟婚姻是兩碼事。作者借女主的心理獨白告訴你,將戀愛變成婚姻,做這個決定不難。

「這個公寓(指婚前同居的家)能提供那麼多樂趣,有一半的原因是它讓這段關係看起來像婚姻。直到兩人從大會堂里登記結婚回來,這段婚姻有一半的樂趣是因為它看起來像偷情。」

等進入婚姻,男男女女的人生被綁在「家」這個平台。證明啊證明,這似乎就是30+歲年輕男子成家立室的理由。

(來自男主心理獨白)「我並不比她更想要一個孩子。就從那一刻開始,他的生活就由一連串他不想要做的事情組成。他選擇了一份無聊至極的工作,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跟任何一個有家的男人一樣可以負起責任;搬進一間價格過高的高檔公寓,是為了證明自己信奉有序和健康的生活;要了第二個孩子,證明第一個孩子不是個錯誤;在郊區買下一處房子,因為那是一般人生活軌跡里下一步應該採取的行動,而他則證明了自己也有能力這樣去做。證明啊證明,這似乎就是他娶了現在這個妻子的全部理由。」

作為家庭主婦,女主感覺很虛無、迷失。丈夫沒有告訴妻子,其實他在干著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上班、賺錢、養家,是一件挺無趣的事。

(丈夫)在這種公司的最大優點在於,每天早上九點你就可以切斷腦子的電源,讓它停止一整天,而沒有人會看出腦子轉不轉有什麼區別。

這裡教會了他全新的方法去安排白天的時間——差不多是時候下去喝杯咖啡了,差不多是時候去吃午餐了,差不多是時候回家了。這三件事情是每個工作日相對愉快的部分。

生活的種種微小不滿意,經常觸發夫婦二人爭吵、冷戰。妻子突發奇想,計劃居家搬到國外,自己找份全職工作,試圖換來丈夫追尋事業的機會。

殊不知,這個空想只是一個「逃離」,妻子始終拿不出可靠的工作養家糊口,丈夫也不見得有高大上事業要去追。妻子只想用一個改變,去改變充滿細小不滿意的婚姻。

逃離,是婚姻的一個常見主題。舉個例子,貧賤夫妻百事哀,妻子被逼撐起整個家,她沒日沒夜工作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是為了躲開那個好吃懶做的丈夫,暫時逃出那個家。又比如,夫婦兩人工資收入不對等,女強男弱,慢慢地兩人懶言少語,丈夫寧可外出打發時間,也懶得呆在裝潢華麗的家。逃離,是婚姻里兩人偽裝的面具。

回到《革命之路》。眼看反覆爭吵無結果,男主和女主居然不再吵了。貌似妻子接受丈夫的升職加薪的事實,接受懷孕生子、被動「安定下來」的安排。事實上,妻子選擇一個人做決定、偷偷實施墮胎,獨自一人從兩個人的婚姻世界逃離。

「她再也不需要更多的建議和指導。她現在平和、冷靜,她清楚地意識到一件很久以來她就知道的事實,一個無論是她父母還是克萊爾姨媽(她的長輩)還是弗蘭克(她的丈夫)都沒有教過她的真理:如果一個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於自己內心的事情,那麼往往只能一個人獨自去做。」

讀到這裡,我覺得已婚人士可以不用再讀下去。無論小說結局如何,妻子始終會想辦法在心理上「逃離」。結局不重要,想逃的狀態,才是作者想展示的婚姻真諦。

不過一部完整的作品,是會有一個句號。劇透一下,這小說結局是個悲劇,女主偷偷墮胎失血過多身亡。

這部小說的本意是想嚇唬對婚姻充滿嚮往的年輕人么?我想不是。不管有沒有女主的悲慘意外,女主和其他現實世界的妻子們會繼續過著婚姻生活,吵鬧著,憤懣著,無聊著。這才是婚姻的真實面貌。

因為想逃離,才會產生不切實際的空想,試圖快刀斬亂麻的野心。

你還記得最近跟配偶吵架的情形嗎?是不是惱怒過後萌生奇怪想法?等氣消了空想也消失了。回到現實吧,婚姻就是一覺過後,太陽照樣升起。

這小說結尾也回到了現實。一位老年妻子在評論那個墮胎身亡的年輕女子,對別人的婚姻評頭品足,而老先生假裝認真聽妻子的話——

「不過從這裡開始,他什麼也聽不見了。愉悅的、雷鳴般的寂靜席捲了他。他關掉了他的助聽器。」

多有意思的婚姻生活場景!

在本文的開頭,我在感慨年代久遠的作品IP會老去。

像《革命之路》寫於大半個世紀前的小說,難道不會過時么?

想想還是有可能。但前提是,「一夫一妻制婚姻」這個IP過時了。

如果你還信奉一夫一妻制婚姻,不妨讀一讀這部小說。無論時代怎麼變,人如何老去,總有憧憬婚姻的年輕人滿懷希望地走進來。

~The End~

寶媽後話:

這部小說花了半天讀完,驚呼好作品,想快快寫文跟大家分享。

寫著寫著又到了24:00,【周日讀書】變成「周一發文」,囧~

本文圖片來自同名電影劇照,真心覺得女主角選得好貼近原著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偽女權的全職媽媽 的精彩文章:

用Excel學理財:終極篇
戀人間的靈魂對話,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偽女權的全職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