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之在颱風頭頂「動土」、「捕捉」轉瞬即逝閃電?看「風四郎」的那些獨門絕技!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之在颱風頭頂「動土」、「捕捉」轉瞬即逝閃電?看「風四郎」的那些獨門絕技!

最先進

首個

紅外探測儀,

閃電成像儀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不是顆星星,而是當今最先進的氣象衛星!

搶先看風四郎的那些獨門絕技:

千里眼:搭載迄今為止我國最先進的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在赤道上方約35800公里處,可獲得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

大氣CT機:搭載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干涉式紅外探測儀,1個小時便能完成一次對我國及周邊區域大氣的垂直探測

捕捉器:我國首次在衛星上安裝靜止軌道閃電成像儀,可對我國及周邊區域的閃電頻次和強度進行探測

監視器:能夠對地球同步軌道的帶電粒子輻射和磁場環境進行實時監測

下面,我們來聽聽「風四郎」是怎麼說的吧······

風四郎 攜帶

大氣ct機

我,是顆「高大上」的氣象衛星,這可不是我自吹自擂!我不但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儀器,我還很「接地氣」!絕對不會讓你覺得我遙不可及。

我搭載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干涉式紅外探測儀,1個小時便能完成一次對我國及周邊區域大氣的垂直探測。

我是大氣「CT機」!大氣在空間分布上是三維的,除了水平運動之外,大氣還同時一刻不停地進行著垂直運動。其溫度、濕度和壓強又是隨時間變化的。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便是天氣現象的本質,而天氣預報就以大氣觀測數據為基礎。

獲取晴空大氣三維結構和垂直運動信息的任務就交給了大氣垂直探測儀器。我搭載的靜止軌道干涉式紅外探測儀,就像CT切片一樣,把晴空大氣在垂直方向上切層,獲得大氣垂直方向上的精細數據。重要的是我的活乾的又快又好!1個小時就能完成一次對我國及周邊區域大氣的垂直探測,相較於極軌衛星多星組網探測頻次和探空站的12小時一次!

同時,探測儀的空間解析度是16公里,大大優於探空站200公里的平均間隔,具備現有探空系統3000倍的能力,對於亟待進一步提高精細化的預報來說那簡直太棒了!

用此技具體做了點啥

人類姑娘出門總喜歡帶把傘,有雨的時候,她們可以撐起一把傘,來一場雨中漫步;陽光熾烈的時候,她們依然會撐起小傘遮擋烈日的陽光。

有我在,沒有日頭的時候出門帶不帶傘的問題就基本可以解決了!天氣預報員們回答「明天是否會下雨」這個問題的時侯也增加了不少底氣。

被洪水淹沒的長沙橘子洲

就拿6月底至7月初南方暴雨過程來說,我的前任——「風雲二號」拍的皂片,看上去「白花花」的一片。而我拍攝的雲圖,不僅能夠看到雲的清晰結構,更加能夠看到多層雲、多種雲,具備了能夠解析暴雨天氣不同層次水汽輸送等新增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對於預報降雨,對於了解整個暴雨過程的發生髮展都具有極強的作用。

風雲四號觀測下的

江南暴雨雲系監測圖像。

風四郎 有個

千里眼

我有雙千里眼,你一定想知道在遙遠的太空,我都可以看到什麼吧?

我搭載迄今為止我國最先進的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在赤道上方約35800公里處,可獲得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

作為一顆氣象衛星,我可不是用來時刻監視你的,而是要看清高空中無時無刻不處在運動狀態的大氣情況,我的可見光最高解析度是500米。

首先,你要知道,我是一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即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相對於地球我是保持靜止的。(插一句:氣象衛星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兩種)

我的視力特別好!你們人類最好的視力也就是5.3吧。我距離地球很遙遠,「風雲三號」(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系列衛星距離地面的高度只有大約800公里,而我距離地球表面的距離是「風雲三號」的40多倍,即35800公里!35800和800,就算你的數學在不好也能對比出來,如果要得到同樣分辨的圖像,靜止軌道衛星的難度可想而知。

讓我火眼金睛的法寶是啥?就是它——「風雲四號」四大載荷之一——先進的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它也是迄今為止我國靜止軌道最先進的成像儀。

我可以24小時「凝視」地球,完成1幅圓盤圖的觀測由「風雲二號」需要的30分鐘縮短至15分鐘;還可以靈活地對想要觀測的區域進行高頻次連拍,針對東西、南北各1千公里區域的觀測時間僅需要1分鐘。

這幅彩色衛星雲圖是風雲四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

在實際應用中,這一性能相當「給力」,比如某個區域有突發天氣狀況,需要馬上獲取當地雲圖,「風雲四號」只要1分鐘就可以掃出一張區域圖像。

此外,讓我驕傲的是:我首次製作出彩色衛星雲圖,最快1分鐘生成一次區域觀測圖像,青藏高原湖泊、黃海細胞狀雲系、西伯利亞積雪、赤道附近熱帶對流等均清楚可見。

風雲四號首批圖像發布:青藏高原監測圖

用此技具體做了點啥

我身上搭載的掃描成像輻射計主要承擔獲取雲圖的重任,在風雲二號觀測雲、水汽、植被、地表的基礎上,還具備了捕捉氣溶膠、雪的能力。

其實,從發射到現在,我一直處於在軌測試期間,但是,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試試自己的新技能,想干點兒服務公眾的事兒了。(內心戲:測試就當做是對我的歷練吧!)

在沙塵天氣監測上的「首秀」,我就成功的彌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5月3日至7日,北方地區迎來最強沙塵過程,10餘省(市、自治區)被黃沙吞噬,影響面積達163萬平方公里。網友調侃,感覺一直在「吃土」。

北方地區籠罩在沙塵暴的淫威之中,吼吼,該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可是,如此強勁的沙塵過程在地面監測站卻並沒有發現沙塵的蹤跡。原來,此次過程中的溫帶氣旋非常強,沙塵被卷的非常高,都跑到雲的上面去了。不過,這一切都逃不過我的眼睛。如今,我能夠對沙塵進行立體監測,從而把沙塵更加清晰的刻畫出來,從而有效的識別沙塵的來源、判斷其發生髮展。

這是5月4日早晨,

我傳回的三通道彩色合成監測圖。

哈哈,是不是有點像個拐杖呢。

當然,到6月20日至24日華北特大暴雨,再到6月底至7月初的南方持續降水、颱風「苗柏」「南瑪都」,甚至九寨溝發生的7.0級地震……在軌測試的7個月,沙塵、暴雨強對流、颱風等幾類災害性天氣輪番登場,幾乎每次重大天氣過程都有我的身影。

面對颱風

颱風監測,是氣象部門的重中之重!

今年,為了看颱風,我還特意挪了挪「窩」。成功入軌後的初期,我一直在東經99.5度運轉。5月25日起,我漂移到了風雲靜止衛星的主業務位置(東經105度)附近,提早做好業務值班準備。這可是觀測颱風的「頭等座」,相當於在颱風的「頭頂上」進行觀測。加上我攜帶的高時空解析度多光譜成像儀最高解析度可以達到五百米,能把颱風的結構形狀、細節等等看的更加清晰。

而這些信息對於颱風的定向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颱風在登陸廣東前,我也開展了高精度的觀測,對掌握颱風的強度、包括風雨分布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台共舞是種什麼體驗?

從7月23日的監測圖像可以看出,「洛克」中心位於香港,整體結構比較鬆散。同時,颱風「奧鹿」的中心位於北緯28.2度、東經151.3度。今年第6號颱風「玫瑰」的中心位於北緯30.6度、東經167.3度。

這都是我這雙天眼看出來的!你羨慕嗎?

風四郎 de

捕捉器

我國首次在衛星上安裝靜止軌道閃電成像儀,可對我國及周邊區域的閃電頻次和強度進行探測。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捕捉」閃電很有興趣,但是,以人類現有的技術,進行閃電的探測可不那麼容易!而我,就可以「捕捉」轉瞬即逝的閃電!

一般來說,閃電持續時間很短,比人類眨眼的速度還快。「風雲四號」儀器團隊中「抓閃電」的高手就是靜止軌道閃電成像儀,這也是我國首次在衛星上安裝。

閃電成像儀的主要作用是對閃電進行觀測,獲取觀測覆蓋區範圍內的閃電分布圖。該儀器可對我國及周邊區域的閃電頻次和強度進行探測。將閃電的實時、連續觀測數據與雲圖疊加起來,就能實現對強對流天氣的監測與跟蹤,進而形成閃電災害預警。

風四郎 de

「監視器」

可能你對空間天氣聽起來有些陌生,你們把這種由太陽活動引起的短時間尺度的變化,稱之為空間天氣。有時,空間天氣的變化會給地球磁層,衛星運行和安全,以及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所以,你們必須要了解它,做好相應的觀測。

我能夠對地球同步軌道的帶電粒子輻射和磁場環境進行實時監測

我能夠對地球同步軌道的帶電粒子輻射和磁場環境進行實時監測,空間天氣預報員便可據此開展空間天氣預報和預警;同時,對衛星空間天氣效應的監測有助於對衛星異常狀態進行甄別,並能對衛星防護和運行策略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

例如,飛機和船隻導航、衛星姿態調控、輻射環境計算等都需要精確的磁場模型。同步軌道磁場數據可以驗證全球磁場模型,還可同化到磁場模型中,進行業務應用;同步軌道磁場可以用於評估地磁活動水平,增加對近地空間環境的認識,促進對地球磁場與太陽風相互作用的理解,提高空間天氣的研究和應用水平。

當然,我的獨門絕技可不止這些。除此以外,我還在哪些地方大展拳腳?

我還能

進行氣候預測與氣候資源的利用

我可以支持亞洲夏季風發生髮展成熟消亡全過程跟蹤分析。另外,可見光資料、雲產品、入射太陽輻射產品是太陽能資源評估的重要參數。

保證四大載荷和諧相處

控制衛星不晃動很難!很多東西會對衛星平台和其他載荷產生姿態上的干擾。

而首次使用的全新研製的SAST5000平台,採用力矩補償技術、星地一體化圖像導航與配准技術和整星隔震系統,解決了這一世界性難題,實現了載荷同時工作,這樣的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航空

我甚至能夠提供航空關注的雲類型、雲相態、對流、產品,尤其是新增的火山灰、閃電、高空湍流(對流層頂摺疊)等監測產品解決了航空氣象業務應用急需,將有利支撐飛行安全保障。

哎呀,總之我的優點太多太多,可能說很久也說不完!在未來,我一定會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和能量為你們做好監測與服務!相信不會讓你們失望!

-END-

中國氣象報社出品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作者:牛彥元、盧健、唐淼

專家顧問: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張志清

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總工程師李卿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陸風

圖片:中國氣象報社、網路

為酷酷的「風四郎」點贊!

風四郎的更多內容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局 的精彩文章: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之連颱風眼中的雲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新生代氣象衛星上崗了
二十四節氣話秋分:秋分,分的是什麼?
12年最強太陽耀斑,引起世界多地上演極光秀,漠河今夜或見極光
「小不點」還是「大怪獸」?——2017年最大太陽黑子正式現身
氣象科技究竟有多厲害?這幅漫畫描繪得很清楚了

TAG:中國氣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