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網點裡有「大智慧」

小網點裡有「大智慧」

中通快遞集團黑龍江哈爾濱平房網點負責人徐洪泉,一位生於70年代末地地道道的東北漢子,熱情、樂觀、堅韌、有想法,在「快遞江湖」闖蕩17年,每個人生轉折點上,靠的都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敢想敢拼的魄力。

2000年,當時還在上大學的徐洪泉以兼職快遞員的身份首觸快遞,一輛「二八」自行車是他唯一的家當。

2004年,為了把快遞做好,徐洪泉用僅有的生活費參加了哈爾濱商業大學的物流管理專業培訓,並順利通過了考核。

畢業後,當同學們紛紛走上「體面」的工作崗位時,他毅然決定,將快遞做到底。

2009年,通過幾年的積累,徐洪泉拿下了中通快遞集團黑龍江哈爾濱平房網點的經營權。

萬事起步難。哈爾濱平房區地處遠郊,區域分散,服務範圍很廣。「整個區域由生活區和開發區兩部分組成,生活區為老國企員工家屬樓,沒有街牌只有樓號;開發區跨度廣、企業零星分散,工廠之間的距離遠。」常常派件不到十票,可卻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快遞員每天早出晚歸,卻拿不到相應的收入,儘管徐洪泉給了快遞員不少補貼,但是人員流失率依舊高居不下。

那時候件量少,人員也少,為了留住員工,徐洪泉不僅給員工送件提成,還給員工收件最低價,最後的差價全部歸員工自己所有,像餐補、話費補貼、車補等更是不在話下。

「2010年左右,員工不到十個人,大家相處起來像是哥們兒,偶爾他們犯個錯,我可能會踢他一腳,說他一通,踢完了,說完了,這個事兒就這麼過去了,員工也不會往心裡去。」但是,早先管用的方法到了網點壯大後,效用竟變得微乎其微。

「2015年左右,有的員工都能拿到一萬元左右的工資,在哈爾濱算是很高的,但還是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而離開,讓我一時間很煩惱。」

徐洪泉發現,由於網點不斷壯大,員工不斷增加,而曾經喜歡和他掏心掏肺的員工少了,也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想要聚在一起也成了難事。

「有時候新來的員工更是說不得,甚至有時候一句沒說,在客戶那裡受了氣就直接撂挑子不幹。」

員工留不住,客戶就不穩定;客戶不穩定,網點就難發展。為了保證網點的平穩發展,徐洪泉去外地的兄弟網點考察學習了長達一個月,回來總結後發現,一家公司無論大小,要想管理好,先要懂得管人,抓住員工的心;要想管好人,首先要從建設和落實企業文化開始。

「用我們的產品造就更多人的幸福」,中通的使命徐洪泉如數家珍。而作為基層網點,他認為也應該有適合自己的落地和延伸,齊心協力謀發展,「我們平房網點有三條原則,一是為客戶創造價值;二是使企業贏得尊重;三是使員工擁有幸福感。同時我們結合實際,提出了五個關鍵詞:責任、價值、拼搏、快樂、成長。」

所以在平房網點,這些看起來虛華的東西並不是檯面上的「擺設」,而是要真真切切落到實處的「綱領」——每當有新員工入職時,徐洪泉都會為大家講解一堂企業文化課。

徐洪泉說:「來做快遞員的人,大多最初都覺得自己只是一名快遞員,送快遞而已,多送一個就多賺一點,很少有人明白這份工作對於團隊和社會的意義。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有理想的,或許因為現實生活,錢成了他們奮鬥的唯一目標,所以需要我們這些過來人幫他們點燃內心火熱的希望。」

「在社會上生活,無論是誰都有其社會屬性,承擔著各種責任。選擇做快遞,就要承擔起這份快遞的責任。我們送的每一票快遞都不僅僅是快遞,它有可能是遠方兒女對家人的心意,是一份親情;它有可能是救命的葯,是一個生命;它有可能是客戶等了許久才買到的物品,是一份期待……這個時候你還會覺得你送的僅僅是快遞而已嗎。」

通過徐洪泉的不斷講解,網點員工逐漸明白快遞人擔負的責任和使命,逐漸認識到基層快遞人的價值。

一個快遞網點,它是員工們工作的地方;同時它又像一個學堂,是員工們塑造自我的地方。在網點文化的引導下,徐洪泉帶領著平房網點的員工們朝著越來越正規化的方向邁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通之聲 的精彩文章:

中通快遞邀請你「上車」了
一大波新功能來襲!
市場佔有率升至50%,中通東莞沙田網點有訣竅!
七年如一日,中通「老快遞」的一天
中通小哥,炎炎盛夏「暑」你最美

TAG:中通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