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周最重大的一隻青銅鼎,器名十分怪異,禁止出國展覽

西周最重大的一隻青銅鼎,器名十分怪異,禁止出國展覽

中國的鼎文化歷史悠久。鼎,不僅是一種食器,更是一種禮器,在國家重大典禮活動中所處的地位獨特,通常被視為國家政權的象徵。

夏朝初年,天下劃分為九州,禹令九州獻銅,鑄九鼎以鎮九州。從此,九鼎成為王權的象徵,成為尊貴的國之重器。《左傳》云:「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遷鼎和定鼎,成為王朝興亡和政權更迭的代名詞。

天子九鼎,諸侯七鼎,鼎在統治階層倍受重視,是禮器中的重中之重,在青銅器中的分量也最重。商朝是青銅鼎鑄作的第一個高峰期,西周則是第二個高峰期。滄海桑田,一隻只寶鼎重見天日。從目前出土情況看,商朝最重大的青銅鼎為後母戊鼎,重達832.84公斤;那麼,西周最重大的青銅鼎是哪一隻呢?

清代時,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並稱「海內青銅器三寶」,其中大盂鼎通高102.1厘米,口徑78.4厘米,重153.5公斤;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從器形規模看,大克鼎在當時是西周之最。

1979年12月10日,陝西淳化縣石橋鎮史家塬村村民許萬軍在自家地坑院南側取土挖窯時,意外挖到一隻器形巨大的青銅鼎,面對這件龐然大物,是交是留,許萬軍難以定奪。其父許文芳是村黨支部書記,覺悟高,聞訊後毫不猶豫地決定上交,並讓長子許萬軍去縣文化館報告。五天後,大鼎被用車運走。

這隻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徑83厘米,重226公斤,平沿、方唇,口沿二直耳,耳圈大而高,飾夔紋,寬體垂腹三柱式足,腹外壁有三個半圓形大耳,與三柱足相對應,腹上部飾獸面紋三個,每一獸面紋之下又各浮雕出一牛首,每柱足也飾浮雕獸面。如此渾厚的形制,生動的造型,奇偉的紋飾,絕無僅有。

這究竟是什麼時期的青銅鼎呢?文物斷代,要看器形、銘文、紋飾,還要看出土地。因大鼎無銘文,器形、紋飾符合商周之際青銅鼎特徵,但是因出土於淳化,此地靠近西周發祥地和都城,專家將其定位西周早期青銅鼎。如此一來,西周第一大鼎、重鼎的頭銜就落到了這隻大鼎頭上,大克鼎略遜一籌。

考古界,青銅器通常靠銘文記載的人物、事件等來命名,但許萬軍發現的這隻大鼎上面沒有一個字。不得已,專家只能在器形上下功夫,將其命名為「西周獸面紋五耳鼎」或「西周屈舌鼎」。這兩個怪異的名稱不好記,也不好聽,為了彰顯淳化歷史文化,此鼎又被以出土地命名,稱作「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是迄今所見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者,也是中國迄今出土的圓鼎中最大者,霸氣十足,堪與中國方鼎最大者——後母戊方鼎相媲美。

淳化大鼎胎壁寬厚,形體恢弘,凝重壯闊,一經出土,立刻受到關注。1982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淳化大鼎郵票,並曾被調往美國、日本等國展出,在全世界引起轟動。而今,淳化大鼎收藏於淳化縣文化館,被譽為淳化文物的「驕子」,國家瑰寶。2002年,淳化大鼎成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劉秉光)

西周最重大的一隻青銅鼎,器名十分怪異,禁止出國展覽

西周最重大的一隻青銅鼎,器名十分怪異,禁止出國展覽

西周最重大的一隻青銅鼎,器名十分怪異,禁止出國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周厲王果真是昏君嗎?推土機挖出一件青銅器,顛覆正史
周武王八世孫周夷王,為何烹殺姜子牙五世孫齊哀公?
一件青銅簋,考證其鑄作時間,讓人聯想到齊哀公被烹事件
周昭王伐楚,絕不是三次那麼簡單!一件青銅簋揭開真相
西周青銅器銘文,頻繁提到一位軍事統帥,被誤作姜子牙

TAG:劉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