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乘客叫車遭遇套牌出租 滴滴:只能補償打車券

乘客叫車遭遇套牌出租 滴滴:只能補償打車券

網約車平台曾以便捷、安全的體驗掀起了交通出行領域的革命,但是最近,北京的石先生通過滴滴打到了一輛「假出租」。

網約車平台曾以便捷、安全的體驗掀起了交通出行領域的革命,但如果乘客通過滴滴打到了一輛假計程車,事後滴滴又拒絕協助挽回損失,那還會有如滴滴一直宣稱的「讓出行更美好」的體驗嗎?

北京的石先生最近就打到了這樣一輛「假出租」,通過滴滴叫到的這輛計程車居然還掛著河北牌照,在早高峰時期出現在外地車牌限行的北京市區,最後給的發票也屬假冒。滴滴對此的態度是,打到「假車」一事與滴滴無關,拒絕協助石先生解決假髮票問題。計程車公司表示該車為套牌車,不在公司的監管範圍內。石先生只能報警。

時間財經調查發現,這種現象並非個例。其中原因除了司機違法套牌和冒用他人賬號外,滴滴公司在監管上也難逃其責。多家租賃公司告訴時間財經,在計程車、快車賬號的審核與監管上,滴滴存在疏漏。

對於石先生所遇情況及計程車審核問題,時間財經詢問滴滴公司相關人員,截止發稿,未獲答覆。

打到假出租 客服稱與滴滴無關

石先生質疑,滴滴公司一直宣傳它每一輛車都通過了非常嚴格的審核,保證車主的信息真實和乘客安全:「那麼,我是如何通過滴滴平台打到一輛假計程車的?」

石先生回憶,9月1日早上九點多鐘左右,他通過滴滴叫來一輛計程車從草房到酒仙橋北路,當時由於趕時間並沒有注意到車牌號,直到付款時發現車費比往常多出20多元,小票也不同於一般計程車的藍色字體,而是黑色字體,便心生疑慮,下車後才發現車牌號碼並非手機上顯示的「京BQ1078」,而是「冀」打頭的河北車牌。

於是,石先生投訴至滴滴客服,前後共與滴滴客服交流過三次。石先生稱,滴滴的態度是,一是它們已經調查出來,確認運營車輛肯定不是註冊車輛,而且很有可能是一輛假計程車;二是由於司機在每次乘客付完錢後,就立馬提現了,滴滴沒有辦法退還多付的款項,賠償方案只能是補償打車券;三是滴滴是第三方平台,對於計程車沒有監管權力,應該找計程車公司和運管部門去反映該問題。

滴滴方面一直堅持稱,該司機的審核註冊沒有問題,懷疑是真司機把相關信息賣給假司機才導致人車不符。但是,石先生質疑:如果沒有問題,滴滴為什麼不願提供該司機的相關註冊信息和聯繫方式?

京BQ1078所屬的北京輕普計程車公司則表示,該車輛系克隆車,不在其監管範圍。對於京BQ1078車輛及所屬司機是否註冊過滴滴賬號,以及之前有無乘客投訴類似情況,該公司表示經常接到類似套牌計程車投訴。該公司還表示,這輛車在石先生打車的時候不在其客戶端所顯示的位置,有可能是因為之前開這輛車的司機將賬號賣給了假司機。

據石先生所述,滴滴對此的回復耐人尋味,先是聲稱公司有規定乘客不能查看司機運營資格證等信息,後又改口說並沒有相關規定,只是敷衍乘客的借口。更讓人不解的是,滴滴方面聯繫石先生問其是否願意提供聯繫方式給假司機,表示對方願意私下退還多收的車費。

「不把假司機的聯繫方式給乘客,反而要把乘客的信息透露給假司機,這合適嗎?想查的不給查,多收的錢不給退,假髮票無法報銷也解決不了,假計程車也管不了,這就是滴滴的態度,」石先生說。

石先生投訴至運管局,運管局表示克隆車涉及刑事案件,建議報警。無奈之下,石先生只好選擇報警。

截止時間財經發稿,石先生的損失仍無人負責。滴滴公司也一再拒絕了時間財經的問詢。

時間財經發現,通過滴滴打到「人車不符」的車輛的現象長期且大範圍存在。馮女士、申先生都有過相似的經歷。馮女士稱:「上次我同事在滴滴上打計程車,打來的也不是滴滴上顯示的車,她當時很害怕,還特意讓我記車牌號。」

馮女士認為,滴滴平台應該加強監管才好,畢竟出行安全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問題。

誰的責任?監管存空白

滴滴認為,在前期資料審核上平台方並無過失,事後又有投訴封號的處理機制,打到「假車」一事與滴滴無關。計程車公司則表示車輛系克隆車,不在其監管範圍。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用滴滴打到一輛「假車」,很可能沒有人為此負責。

9月16日,據新京報報道,有乘客打車遇克隆出租發生車禍,造成乘客張某「特重型顱腦損傷」,經法院審理認為,克隆車司機裴某已構成交通肇事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4年。但是,因裴某稱其及家屬沒有能力賠償,受傷的張某至9月16日未收到賠償。

報廢計程車如何變成網約車?在上述事件中,肇事司機是用1.7萬元從另一名開克隆車的朋友楊某購得車輛,網約車賬號也是從楊某處獲得。

多家租賃公司負責人告訴時間財經,在計程車、快車的審核上滴滴確實有疏漏。他們質疑滴滴的根據是,為什麼不能像專車一樣審核計程車、快車?

一位租賃公司對時間財經說:「按道理來講,滴滴完全可以對計程車、快車做更好的監管,比如說每天要求傳車牌,還有每天用人臉識別看司機是不是和駕駛證上的一樣,包括證件的真實性也可以和公安部門對接起來,但是顯然計程車、快車它沒有做得這麼嚴格,滴滴肯定是有這個責任來做的。」

一位計程車司機猜測,滴滴需要維持一定規模的運營車輛,所以在審核上的鬆緊程度會根據車輛的實時數量做一些調整。

「本來滴滴要求車輛年限在8年以內,前段時間我認識的有人開著十年以上的車出來拉活,一問說是滴滴平台放鬆審核了,又能開了。特別是晚上,北京城郊的地方,什麼樣的車你都可以打到。」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黑車「綁架」打車軟體的手段主要有:黑車司機用他人信息註冊賬號,包括使用親友信息、計程車司機自己不用打車軟體,收取費用配合黑車司機註冊;計程車司機利用倒班休息時間開黑車拉客;已經離職的計程車司機並未註銷自己的賬號,賬號供自己或他人使用;黑車使用偽造的信息申請賬號。

多位計程車司機告訴時間財經,出現套牌車情況,有可能是原本計程車輛報廢后,賬號並沒有註銷,司機將其非法轉賣給他人,也有可能是從專門從事信息倒賣人員處購得。

還有一種可能是,一位網約車業內人士對時間財經稱,計程車有倒班,所以一輛車合理的對應多個司機,但是有些司機可能會出於利益的誘惑,將車輛信息賣給非法黑司機。輕普計程車公司則表示有可能是因為之前開這輛車的司機將賬號賣給了假司機。

但是,時間財經並未發現有地下渠道可以真正完成計程車賬號的代註冊,一些滴滴司機群中號稱的計程車賬號代註冊都要求提供駕駛證、計程車行駛證。石先生遭遇的套牌車到底是哪種情況,損失如何才能挽回,在無法得到滴滴公司配合的情況下,只能等待警方的調查。

當越來越多的乘客通過滴滴打到「套牌車」,一方面是乘客的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是被套牌司機的信息無辜泄露,滴滴作為平台方,處理態度拖沓而傲慢。

既然審核資料沒有問題,為什麼不能出示註冊司機非隱私部分的資料以驗證其審核的規範性?既然是通過網路支付,會綁定手機號、銀行卡,滴滴一定有辦法聯繫到克隆車司機,為什麼拒絕提供該司機的聯繫方式,甚至要幫助司機私下解決問題?

就此問題,時間財經多次聯繫滴滴公司公關部人員,截止發稿,滴滴方面並未回復。

「或許,對於乘客來說,只有在上車之前多加留意,出行安全才能得以保障,」一位租賃公司負責人如此說道。

北京時間財經記者 萬珮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間財經 的精彩文章:

攜程酒店漲價背後:實行動態傭金 掌握定價權

TAG:時間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