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卉說l大語文思維晉級專題欄目叮噹想怎樣設計孩子的大語文課程?

卉說l大語文思維晉級專題欄目叮噹想怎樣設計孩子的大語文課程?

「元情緒能力」的解釋音頻在第二篇文章篇頭

怎樣設計孩子的大語文課程?

上一次公眾號發表後,有家長很想了解我們私塾的大語文內容,

內容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課程的設計。

這個設計思路,是圍繞著怎樣讓孩子的語文素養提升上去,基礎知識打好基礎,讓他們很自信地在生活中應用語文,也能在考場上輕鬆應對。

這些目標的實現,看起來不簡單,但又是我們必須去努力的方向。

怎麼設計,才能達成這個目的?

有這麼一句話很多人都知道: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語文,即語言和文學的統一。

其中語言要培養的是一國國民,尤其是中小學生,對母語的認同感和使用能力;

文學則兼具思想和審美的功能。

前者強調的是它的工具性,後者強調的是它的人文性。

好的語文課本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壞的語文課本則是二者只得其一,或貌合神離。

1987年汪曾祺在哈佛有一次演講,題目叫《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他說:

語言的美,不在語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現的意思,

而在語言暗示出多少東西,傳達了多大信息,即讓讀者感覺、「想見」的情景有多寬廣。

……

語言不是一句一句寫出來,「加」在一起的。

語言不能像蓋房子一樣,一塊磚一塊磚,壘起來,

那樣就會成為「堆砌」。

語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話,而在話與話之間的關係。

中國人寫字講究「行氣」。

語言是處處相通,有內在的聯繫的。

語言像樹,枝幹樹葉,汁液流轉,一枝動,百枝搖;

它是「活」的。

我們的語文教材在講解漢語的特點時,過分注重字詞句的拆解訓練,什麼字音字形、字詞搭配、病句辨析等,

究其因在於,我們的課本是為應付考試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課本是為培養「公民人格」的。

用馬克思﹒韋伯的術語說,

我們追求的是「工具理性」,

他們追求的是「價值理性」。

說到語文教材上,就是一本好的語文教材僅僅強調語言,是遠遠不夠的。

語言,說到底,不過是思想的剪影。

語言之美要通過文學作品來呈現;否則,就成了一堆僵死的符號。

我們的大語文就是根據中國應試教育中語文的弊端,給孩子們設計了一個「越學越活」的語文課。

第一步: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大腦是怎樣運作的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相似的大腦結構,他們只是更善於利用大腦中的某些特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大腦的潛能,最終幫助他們獲得了成功。通過有意識的鍛煉,我們也可以改變腦神經的連接,讓自己的大腦更積極,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成功者的大腦》

[美]傑夫·布朗 、馬克·芬斯克、莉斯·內伯倫特等

重新塑造孩子對大腦的認知

1、自我意識:像成功者那樣思考自我

良好的自我意識感有助於孩子更好地理解他與世界上其他人的關係。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能敏銳地覺察到如何能增加機會,創造有利於學習的環境。

2、動機:培養成功的內驅力

教育孩子對為什麼要學習的認知,著重培養他們興趣和榮譽感。

3、專註:鎖定重要的事情

如何分配神經資源很關鍵。高效的學習是通過將細節整合到寬泛的專註點中,大腦變得更靈活、更有創造力,也更富創新精神。

4、情緒平衡:讓情緒發揮有利的作用

愉快的大腦與厭學的大腦的區別在於他們的元情緒能力。

5、記憶:「記住」成功者的大腦

孩子的思考力來源於他的記憶力,但記憶並不只是錄像帶。孩子的大腦不只是在記憶中存儲大量的信息,他們還運用過去的經驗來構建新知識。

6、復原力:重返成功

很多孩子不喜歡學校的語文課,我們就把他過去的厭倦情緒當做一次失敗的經歷,幫助他回複信心,發現興趣,愛上語文課。

7、適應性:重塑大腦

大腦的可塑性很強,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鍛煉使它更發達。我們把教學重點放在深度學習和工作記憶的訓練上,不斷讓孩子輸出(備課,講課),一般兩三個月,他們的深度學習習慣就養成了。

8、關愛大腦:保養、保護與改善大腦

很好地照顧孩子們的大腦。給它餵食恰當的食物,讓它有充足的睡眠和鍛煉,用正確的方式使用大腦,保證它的腦活力。

第二步: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王老師的周末課

動機,在心理學上一般被認為涉及行為的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說白了就是學生想做某件事的念頭。

動機並不是忽然閃現在腦海中的,而是分為3個階段的遞進過程,也叫作「動機三段式」。

第一個階段是:「路線規劃」階段。它就象我們開車去旅行時的地圖,在這個階段,給學生的大腦安裝了一個 GPS,每一個目標就會在腦海里像 GPS 的紅點一樣閃爍不停。

第二個階段是:「激發」階段。就是「給油門」,目的地已經被輸入到學生的神經系統的 GPS 中,他已經知道了終點在哪,此時他就有了強大的意願想學習了。

第三個階段是:「行駛」階段。GPS 定位成功,油也已經加滿,你也知道要去哪裡旅行了,最後要做的就是前進行駛了。孩子到了這一個階段,他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培養起來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回到學校之後,有後勁的原因。

第三步:用連接思維重拾孩子學習的自動權

當我們逼迫孩子拚命刷題,到處補課時,卻忽略了他們成長系統內部的連接和貫通。孩子的成長是從一個「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程。孩子在三年級之前,他們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對外界事物還是很感興趣的,但到了四年級之後,好奇心下降,他要為成為一個社會人做理性大腦發育的準備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突然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家長以為他是學業壓力大了,不開心了,只知道一味地往開心方面引導,有的甚至在物質上給予滿足。其實,這是因為他們沒有人對他們進行認識提升方面的引導,沒有完成從好奇心向理念認知的轉向,越是這個時候,家長老師越是強調專心學習,別胡思亂想。缺少與生活和外部世界連接的孩子,常常是脆弱和單薄的。

今天看了2017年耶魯大學校長致新生開學的演講,他鼓勵學生要做一隻狐狸,而不是一隻刺蝟。

「狐狸知道很多的事,刺蝟則只知道一件大事」。

當受到威脅時,狐狸表現得非常靈活,它想到一個聰明的辦法,能夠靈活巧妙地應對這件事情。然而,當刺蝟受到威脅時,它永遠只會以一種方法來對應:捲成一個球。

狐狸機巧百出、通曉百科,而刺蝟一計防禦、見解深刻。

當下,我們的孩子該像狐狸還是刺蝟一樣思考,耶魯大學現任校長彼得·沙洛維給出了他的答案。

所以,培養孩子連接思維尤為重要。為了這個教學效果,我們除了私塾的每天的話題討論,還有戶外教學,時政解析,各門課的老師講課時,都要用大數據的思維設計課堂結構。

傳統的工作正在快速地消失,而不為人所知的工作正在洶湧而來。未來工作的共性就是需要深度知識,深度知識不是簡單地重複、複製原有的舊知識,而是在知識與知識之間建立聯繫,創生新的知識。知識連接越緊密,生命力就越強。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前不久提出了關於教育創新的新理念,那就是「萬物互聯」:學生需要理解世界萬事萬物的相互關聯。在教育過程中經常發現,很多孩子難以記住孤立的某個重要人物或概念定義,卻能在生活場景的理解和應用中輕而易舉地記住;很多孩子無法熟記長篇累牘的經典名篇,卻能在立體化的圖文聯想、連接中輕車熟路地記住所學到的新知。

這種連接思維化學習,知識的連接,人與人的連接,是一個讓學生一個人被動的學習,到大家一起學習的過程。它實現的不僅是學習者數量的變化、學習空間的移動性,更實現了個人成長到群體發展的跨越。

我們的教師自覺自為地參與到這種學習的組織、建設,發揮著自然的領導作用,不斷地創造新的教育資源,打開課堂教育的封閉空間,激活和學生交互學習的能動性,同時也為自身的成長尋找新的自由發展領域。

這就需要從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工具等方面,

不斷創新改變,適應時代的變革,

真正培養具有「終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未來人才」。

很多知識,如果沒有發生連接,

從單獨的視角來看,是沒有生命的、枯燥的毫無意義的。

即使學生今天花了很多時間去記憶和背誦,

過幾天常常會忘卻。

這是浪費生命和時間。

對於社會來說,

知識的總量並沒有增加,

而是越來越陳舊,更不要說創生知識。

知識的連接常常是因為人與人連接而產生最大的效益,這就是團隊合作的力量,知識的互補性和創造性就在團隊合作中應時而生。這也不是我們獨自發明的,這有點像STEAM課程(S T E A M 是科學( S c i e n c e ) 、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的縮寫。STEAM教育是綜合的技術教育, 它需要跨學科融合,STEAM的課堂常常是基於真實問題解決的探究學習、基於設計的學習,強調發展學生的設計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STEAM教育符合當下創新教育、個性化教育的理念。近幾年,我國許多中小學都開始在學校課程中探索和實施STEAM課程,並進行本土化的實踐和研究。),是不同學科間知識連接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項目化製作和學習中,從生活世界的現實問題出發,用科學、數學、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知識去動手實踐。這樣的模式下,學科間的壁壘不再存在,邊界變得模糊,不同學科的知識以問題或主題為核心,相互連接、融合、貫通,使得學習不是簡單地學習知識,而是創造知識。

私塾手工課

私塾有4個辦學原則:

是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要了解學生思考世界的角度,並且鼓勵他們;

是給予學生任務挑戰,通過項目式學習讓學生深入學習;

是加強與成人世界的聯繫,我們希望可以讓學生跟成人一起工作,不僅僅是老師,可能是設計者,可能是教練;

是整合型的課程,教師其實是一個設計師,我們沒有傳統的分科課程,也不會給你一個課本,讓老師去講課本。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獲得、儲存、交流和使用信息、知識的方式——這一方式對教師的角色同樣提出挑戰。

有一種觀點甚至認為:以後學校將不再存在,教師的職業也將消失。

其實,這種觀點危言聳聽,忽視了智能化、連接化教育的本質和核心。

在連接思維的教育方式下,教師的作用變得尤為重要。

當我們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候,教師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在連接思維的教育模式中,教師依舊處於中心。

最後,我說一下私塾的大語文設計:

1.學生先學習「價值理性」(為什麼學的傳道,解惑),然後學習「工具理性」(學以致用的術,技巧)

2.讀經典(接觸全人類的偉大的「狐狸」),學道理(知道許多大道理背後的小道理,常識和相關的系統知識),建構通洽的概念體系,繼而完成系統思維的建模。這個環節的完成,也是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價值觀構建的重要環節。

3.抓基礎知識的輸入,側重正確的輸出,聽說讀寫思全面訓練

4.搶奪碎片化時間的終極戰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環境做教具,微課程、群學習、碎片化學習等方式

5.學習內容更多元,做到這一點,需要擠出盡量多的自由時間,設計更多的自由學習內容。在即將到來的教育分層的時代,學生們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誰上了有設計含量的課程,是否遇到了懂得教學設計的好老師。

往期回顧

卉說l大語文思維晉級專題欄目叮噹想(二十)大道理背後的知識比道理還重要?

2017年開始之道少年養志(思維晉級系列課程)周末課程表說明:

關注我們

訪卉思維功夫館QQ:284945969 213928828

微信群組:訪卉思維功夫館2群

歡迎加入群組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卉說大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卉說大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