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荊州發現一明朝墓志銘 引起歷史人物籍貫質疑

荊州發現一明朝墓志銘 引起歷史人物籍貫質疑

原標題:荊州發現大明周希旦之母墓志銘 周希旦籍貫起疑

志銘

日前,湖北荊州收藏家王啟林在整理藏品時,發現一合《明故周母吳氏孺人墓志銘》,約500字的銘文字字清楚,書法上乘,信息豐富,文獻、史料、文物研究價值頗大。立碑者是周希旦,荊州地方志無載,但《四庫全書江南通志》記載有同名周希旦,安徽旌德人,曾任陝西道御史等。荊州新發現的墓志銘文說周希旦的父親落籍江陵,母親葬於郢城外。銘文中和志書中的周希旦是同一人嗎?

銘文釋讀

墓志銘為細密青石料,長寬約為55-53厘米見方。志蓋篆書略作裝飾有藝術美感,且頗顯靈動,天趣,不呆板,不悲切。銘文為陰刻楷書,全文錄下並試做句讀:

《周母吳孺人墓志銘》

賜進士第四川按察使司楚築傅作雨撰

賜進士第直隸鹽城知縣翼野曹大咸訂

婿見雲劉民裕書丹

周處士(不願為官的高士或隱士稱處士)諱祥,號三峰,先世為江西南昌鉅族,商於荊,自處士肇父諱安及曾大父(曾祖父)諱勝武。處士雖在闤闠(意為街市,讀音huán huì)第,為人淳樸謹餝(飾),不厚價薄值、目語額瞬、譚智於尺寸之間。居頃之,因家草市,始室(指三十歲)孺人,孺人江陵詩禮舊氏,而翁見處士可妻,因妻之。孺人勤儉賢淑,素有家教,內襄處士經營數十年,更置田租,市貿易,郊耕鑿(鑿),家道日益,遂附江陵籍,無還豫章桑梓意。萬曆甲戌處士捐館舍,子方齠齡(拼音tiáo líng,意為七八歲,童年時代)孺人居孀撫孤、教子授室無異處士。時孺人愛厥女亦與子無軒輊雲。

嘉靖戊子年二月十四日子時,孺人所生之年月日也。萬曆戊子年三月二十日申時,卒之年月日也。郢城丑未向(墓碑刻字的方向叫向,其背面叫山。丑山未向,南偏東30°左右)與處士合冢,孺人葬所也。本年四月十一日卯時,葬之年月日也。希旦,孺人子也。子詩,孺人孫也。女二,一適宿州別駕子湯繼祖(無考)。湯之外孫男二,三聘幣聘也。一適庚午進士劉民裕,劉之外孫男二:湛春陽春也。

銘曰:楚與豫姻,厥家遷成。頻繁中饋,婦職咸勤,享年六袞(整六十歲),壽復何增?娥眉毓秀,玉潤崢嶸,占候告吉,松楸郁青,藏之壤廈,永貽安寧。吉旦萬曆十六年戊子年孟夏月甲寅朔,孝子周希旦謹立。

——500字的墓志銘交待了周的家世,可見周希旦父母家族概況,還記錄了其高祖的名字。

周希旦的父親周祥,南昌巨族,經商到荊州,為人厚道。定居草市,三十歲才娶了江陵一破落的書香門第之女吳氏。這就是周希旦的母親。

周母夫唱婦隨,家道振興。周父萬曆二年(1574)去世,子女尚未成年,周母撫孤,也不重男輕女。

周母1528年生於草市,比張居正小3歲,從馬河草市一帶「止梆頭」的地名傳說來看,周母是張居正的街坊近鄰!

1588年三月下旬,周母60歲去世,與先逝14年的夫君同穴異棺合葬。立碑時已是四月中旬。銘文可見,周母是一位中年守寡,子女出息的慈母。這樣一位母親,按說官方應立有牌坊。

銘文中,有地名江陵、草市、郢城,還有周希旦兩個姊妹的情況,一個嫁給宿州別駕(副市長)子湯繼祖,一個嫁給江陵進士劉民裕(《四庫全書河南通志》載:劉民裕,湖廣江陵人,萬曆三十四年任封邱知縣)可見周家經濟或社會地位還是較高的。墓志銘既有周希旦家史遷徙發家史,也有其家姻親關係、鄉宦關係。銘文還可反映明代與地風水葬俗。

明代的荊州草市,是荊州城東門外、郢城南,沙市西來北去的結合部,也是荊州城護城河連接太湖港(實為太暉港)的國家漕運碼頭,及長江轉長湖北上荊襄運河的碼頭。因此,明清以來,草市都是荊州稅榷和沙市海關的東關。(今仍沿襲有東關橋等地名)草市,是荊州內河喧鬧的跳蚤市場,水路旱路趕早集,晌午時分草草散去。可能伴隨著「江西填湖廣」的國家大移民戰略,400多年前,周希旦的高祖自江西南昌遷徙荊州,選中了草市安家落戶。

銘文額首撰文、校訂、書丹者都是江陵籍進士見於明史的官員。

志蓋

張居正人才庫里的鄉宦

傅作雨,江陵人,萬曆二年(1574)甲戌科殿試金榜:第二甲賜進士出身。曾任吏部主事,與夷陵王篆爭風,請求下放到嶺北。有一個故事傳說:他在嶺北時捕獲盜賊一千多人,只斬殺了首犯,對脅從者,一律寬恕,因而虔州人稱為『傅佛』,並修祠堂祭祀他。

當時江西巡撫中丞張岳與傅作雨的哥哥傅作舟{隆慶五年(1571)辛未科殿試金榜,曾任南京戶部給事中}有矛盾,就遷怒於他,草擬奏文彈劾他。張岳的母親知道後大吃一驚,說:『這是人們稱道的「傅佛」啊!怎麼可以因為他的兄長而誣陷他呢?於是彈劾的事就擱置起來了。幾個月後,張岳背著母親,密整彈劾奏章。這時屋樑忽然墜落,砸碎了案桌。夜裡,又夢見關聖人斥責他,並告誡他應當像伯夷叔齊那樣不念舊惡。張岳醒來嚇出一身冷汗,急忙邀請傅作雨等,並公開懺悔,還感嘆:『傅公,神人都在護佑你啊!』從此後,張岳把傅作雨引為知己,並將他推薦給朝廷。

傅作雨任四川按察使,正三品,相當於現在的省紀檢、政法委書記。

萬曆二十二年春,貶至廣東雷州半島徐聞的湯顯祖《寄傅太常》信中以弟自稱,關係非同一般。

湯顯祖與公安三袁也十分密切,多次來沙市、公安,感嘆荊州是戲窩子:琵琶多於飯甑,措大多如鯽魚。

受湯顯祖、「公安派」三袁影響,沙市文人在塔兒橋旁成立了文學發燒友聚會的「陽春社」。還建有「陽春書院」。

《湖廣通志》記載:徐鑛,江陵人,生而聰慧,父訓甚嚴。萬曆癸丑成進士,後歷任銓曹,有清通之譽。建陽春書院於鄉,後進多所造就。歷官右僉都御史。現沙北新區徐橋據傳與其相關。

曹大咸,《湖廣通志》也可查到:轉三楚文獻錄,曹大咸字元和,江陵人,萬曆丙辰進士,令鹽城、山陽兩縣。入為禮科時,因倭封貢事敗,言官疏論輔臣趙志皋及張位沈一貫語多切直,位以宿怨疑咸又疏請東宮亟行大禮中不報,遂因趙南星事去而名益重。咸居家孝友築防捍水,邑人徳之。

傅作雨的哥哥傅作舟,夷陵人王篆(嘉靖壬戌進士。歷官總憲吏部左侍郎,有經世之略,張居正以天下才推之京師,號為鐵御史。)京山人曾省吾都是湖廣荊州府同鄉,也是張居正器重的同鄉,更是張居正被清算後深受牽連的人士。

張居正長子、原禮部主事張敬修經不住再三拷掠,屈打成招,枉供曾向曾省吾、王篆、傅作舟三家轉移、藏匿財產,約值銀三十萬兩。張敬修愧恨交加,自縊身亡,臨死前寫下一紙絕命書,控訴丘橓等人「屈坐先公以二百萬銀數……且又要誣扳曾確庵(省吾)寄銀十五萬,王少方(篆)寄銀十萬,傅大川(作舟)寄銀五萬。雲『從則已,不從則奉天命行事』。恐嚇之言,令人膽落……」《張文忠公全集61附錄》充分揭露了丘橓等人酷刑誘供、蓄意陷害無辜的罪惡行徑。

周希旦籍貫起疑

荊州發現周希旦之母墓志銘,此周希旦是安徽旌德周希旦嗎?

《江南通志名臣》載:周希旦,字汝魯,旌德人,嘉靖進士,由推官擢御史,首疏崇正學養。聖躬時,新鄭恃宮僚舊恩當國專恣,希旦諭之。轉應天府丞時,苦旱疫,希旦兩疏請賑得發金二萬賑之。

旌德縣網站《海瑞好友周希旦》介紹:周希旦,明嘉靖壬戍進士。【明清進士題名碑錄嘉靖四十一年壬戍科(1562)】初任浙江興化府推官,不久升陝西道御史。任上針對皇帝不理政務,喜好玩樂,上疏《崇聖學、養聖躬》,得到嘉獎。當時高拱為相,自恃是皇帝老師,在朝中專橫跋扈,大臣敢怒而不敢言,而周希旦耿直上《乞罷斥屢劾輔臣疏》,正直之聲震動朝野,但高拱不久東山再起,大肆報復,周希旦被罷官歸家閑住十七年。

隆慶六年,高拱下台,張居正繼任相位,決定對高拱排斥的官員重新起用。萬曆十二年,周希旦任浙江道御使。他又上《請止入貲途、正士習疏》,再次受皇上獎勵。後轉任河南道御使,考核官吏甚為公正。1588年遷南京大理寺丞,審訊大奸商王某誣陷等案,得到海瑞支持。當時正是嚴嵩父子當權之時,但周不避禍福,奏章屢上,侃侃陳言。

周希旦上疏共有百餘卷,收集在《台中疏稿》和《白下遐思》等書中。致仕後,自備農具,在父母墓旁居住守孝,分祖產,置義田,以贍養同族中貧苦孤獨者。

古旌德縣城今球場街為其立「三朝執法」坊。

旌德同鄉曹小兵在《周而復祖居地旌德南沖》博文中說,旌德是中國靈芝之鄉、中國宣硯之鄉。旌德東部不起眼的小山村南沖是個古村,這裡也是旌德周氏的興旺地。現代著名作家家、書法家周而復先生的祖居地就在這裡。

南沖周家祠堂相傳是金陵府尹兼府丞周希旦為孝敬父母而建,廳右豎刻:萬曆丙申(1596)八月吉旦。旌德文廟原有塊青石碑上有周希旦的記載,此碑後流向旌德縣公安局看守所大院。

旌德周希旦的生卒年不詳。墓誌中的江陵周希旦和旌德周希旦是同一人嗎?這一切都需要深入細緻考證。

墓志銘中,假如周希旦的父親與張居正同年生於1525年,三十歲完婚是實指。周父逝於1574年是確切的,則他活了49歲,時年周母46歲。

記載他有兩女一子。假如周希旦是幺兒子,髫齡是實指,則江陵周希旦約生於1566年,那年周父41歲。他的兩個姐姐最多大他9-10歲。母親去世時,周希旦22歲。

墓志銘的收藏者王啟林表示,這件實物引發了多個疑問,提供了新線索,比如圍繞周希旦,荊州與旌德之關係究竟怎樣等等,提出了荊州人文及明史研究新課題。因此,保護好實物,決不讓它受損或外流,同時多方研究和利用,是他們的文化自覺和責任驅使!

湖北省收藏家協會理事江國強說,明史上的周希旦是勤政廉潔之士,搜集事實,考證研討,傳揚周希旦精神,人文化毓,對於促進地方發展大有裨益,如果能將人文資源化為文化旅遊的新亮點,就更完美了。(記者 楚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的和尚有多牛,朱元璋和尚出身,另一個和尚輔佐朱棣成就霸業
明朝不滅亡,中國的版圖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史上最後的漢人正統政權擁有百萬大軍卻失去人心無法調動遂亡
明十三陵之旅,墳墓豪華大氣,依山而築,氣勢磅礴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