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患上抑鬱症,我還要不要工作?

患上抑鬱症,我還要不要工作?


在我主持的抑鬱症群中,我經常聽到這個問題,而且我自己也總是這樣問自己。「你怎麼知道你的極限在里哪?」抑鬱症群里的一位女性希望知道她是否應該繼續艱難地做她的全職工作,還是換做兼職工作。

患上抑鬱症,我還要不要工作?


工作內容

很多專家認為最好堅持工作,不要讓抑鬱中斷工作。積極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博士說,發揮力量為社會做貢獻是治療抑鬱的良藥。即使你感覺很不好,你從工作中、志願服務中或任何有價值的活動中獲得成就感,但這些成就感最終會推動你康復。我認為Seligman博士的話是對的。

但是,在強迫自己努力工作這件事上,我總是犯錯。我的工作是編輯精神問題專欄。我的治療師和朋友們總是稱讚我在抑鬱發作期間,仍然繼續努力工作。是的,這確實讓我覺得我並沒有完全崩潰,提升了受傷的自尊。這種做法也許是值得的。

但幾個月前,我意識到,治癒我所有慢性疾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少強迫自己工作。所以,我決定給自己一年的調整期(從七月份開始),對所有不是必須由我來做的事情,比如廣播節目、訪談、演講、商務午餐和電話等等,說「不」。我做了一個「壓力清單」,意識到有75%的壓力是很容易消除的。


自我分析

如果你想弄清楚,在抑鬱的時候,你強迫自己工作的極限在哪裡,你可能需要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1. 應該向左還是向右?

我遵循了哈德森博士的建議:「向左走時請右轉」。也就是說,有時候你需要做出和你的直覺相反的選擇。我發覺我不停地強迫自己努力的做法使我很長時間處在生病的狀態。我不停地在編輯我的專欄,說明我太投入現在的工作。這給我亮起了一個紅燈,我沒有給自己必需的休息。

所以,問自己「你是過分強迫自己努力,還是需要被強迫?」這將幫助你了解抑鬱時應該怎麼做。如果在康復或生活中,你總是因自己做得不夠完美而不斷自責,也許你應該減少工作,去做兼職,給自己時間療愈。如果你通常需要別人激勵去改變,那麼督促自己去做事也許是正確的選擇。

2. 你的壓力源是什麼?

對於康復,管理壓力比我曾經想像的要重要得多。壓力幾乎會損害身體的每一個生理系統,磨損重要器官,使你更容易患情緒障礙。皮質醇不斷湧入你的血液,對生理和心理都不利。對我來說,通過書寫壓力清單找到壓力源是很有幫助的。

例如,我不喜歡在電話里講話。我其實一直都知道這一點,但直到我開始寫壓力清單,我都把這件事給忘記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感到用科技設備交談會消耗我的能量。從七月起,當我開始允許自己說「不」時,我限制接電話數,這使我每天多出15分鐘時間休息——躺在床上,做觀呼吸練習。

通過列出你所有的「壓力源」,你可以看到你在哪些地方強迫自己,而自己卻不自知。進而調整自己的生活,給自己留出時間治療。

你的主要壓力源很可能是你的工作或是一些明顯的責任。但是,也許存在一些其他的壓力,進入你的中樞神經系統,未被發覺。而它們也是導致壓力過重的原因。

患上抑鬱症,我還要不要工作?

3.你對自己好嗎?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在決定是否強迫自己做事的時候,你必須先問問自己,這份工作,這個新課,或和某人共進午餐等等,是自己真的想做還是出於其他原因。

在一天里時不時問自己這個問題後,我意識到,我花了大量時間在處理電子郵件和電話。做這些事情並不是我想做的,而是因為我害怕不做會產生不好的後果。

我不想讓任何人因為我沒有回信而生氣,更糟糕的是,我不想任何人不喜歡我。我從小就被教導絕不要中斷關係,能拉關係就拉關係——你永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需要某人的幫助。

但是,這導致我精疲力竭和慢性疾病。現在我更原意信奉,如果有人因為我不能回復對我生氣是沒有關係的。甚至他不喜歡我,也是沒有關係的。如果我想治癒我的慢性疾病,我必須對待自己比對待別人更好一些。而我已經花了太長時間對待別人比對待自己更好。

在三個月的休整實驗後,我發現不強迫自己做某些事情要比強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達到的效果要好。然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你需要根據你的情況做出自己的決定。

更多關於改善抑鬱焦慮的信息,請加微信公眾號「健心家園」(ID:iask365)。



患上抑鬱症,我還要不要工作?

教你一招,快速改善情緒!
一種新型的抑鬱症治療方法:認知偏見修正
心理學家:使用第三人稱自我對話,可以在1秒內降低抑鬱情緒
心理學家:讓你快樂起來的6個小方法
康復故事:走出抑鬱症,我找到了自己

TAG:健心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