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調中國下調印度,經合組織為何修改增長預測?

上調中國下調印度,經合組織為何修改增長預測?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孔帆】

9月20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上調了對中國、俄羅斯和歐洲(除英國外)2017年的增長預測,2018年的全球經濟前景似乎也更加強勁。

在這份預測中,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深陷退歐談判的英國的前景在日益惡化。根據經合組織的預測,英國經濟將成為2018年七國集團(G7)中增長最慢的。要知道,該國在2016年時曾在該集團名列前茅。英國財政部對此預測表示重視;第二個是印度,雖然它可能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但是它也成了OECD以外的主要經濟體中,為數不多的增長預估被下調的國家。該國經濟增長預估從之前的7.3%下調至6.7%。

雖然經合組織的展望考慮了各個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比如稅務等),但是,不難發現,一個國家經濟前景是否看好,與這個國家「折騰」(用時下的話來說,就是「作」)與否有很大關係。

英國的「折騰」是脫歐。進入今年8月,隨著兩輪「脫歐」談判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英國央行下調了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統計數字,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一季度環比增長0.2%後,第二季度增長為0.3%,上半年整體經濟表現平平,乏善可陳,GDP增幅顯著放緩。由此可得出結論:從整體上看,英國經濟目前正步入「穩定但乏力」增長的階段,並存在著未來下行增大的可能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下調了對英國經濟的展望。該組織在近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中,將今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2%下調至1.7%。

把英國與歐元區的經濟做一比較,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歐盟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長0.6%,歐元區19個國家經濟在總體上鞏固了強勁擴張的勢頭,增長幅度連續第二個季度相當於英國的兩倍。

英國連續兩個季度GDP跑輸歐盟,關鍵應歸結於局勢因素。「脫歐」公投前,英國經濟復甦強勁、增幅居冠,這也得益於當時的穩定政局形勢。

英國為自己的「作」付出了代價。但是,英國幸好在此之前就抓住了歐盟之外的「機遇」,那就是加深了與諸如中國這樣的關鍵新興市場國家的聯繫。

這無疑是非常明智的。由於中英兩國之前和現在的努力,「脫歐」 並沒有讓中英「黃金十年」失色。雖然英國首相特里薩?梅(Theresa May)領導的新政府的立場,在開始時對中國的想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英國新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比前任首相戴維?卡梅倫明顯冷淡)。但是,梅首相很快糾正了這一偏差:她稱讚習近平在達沃斯對全球自由貿易重要性的表態,《金融時報》更是表示「梅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為潛在的經濟盟友。」

「脫歐」前,英國在布魯塞爾一直力挺讓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由於其他國家的阻撓,最終未能實現;英國是第一個支持由中國牽頭的亞洲開發銀行的西方國家。

今年年初,一輛來自中國的列車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從浙江義烏出發,緩緩地開進了東倫敦的Barking車站,而英國是義烏在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BBC在報道中讚賞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感嘆道,「中國用現代科技重新打通了古代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非常了不起!」

今年6月,中國的共享單車登陸英國,向曼徹斯特和索爾福德兩座城市投放了1000輛共享單車,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7月,習主席在漢堡會見特雷莎·梅時指出,中方願同英方一道,推動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再上層樓,更多造福兩國人民。特雷莎·梅回應,英國致力於推進英中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堅持兩國關係「黃金時代」的大方向。英國願積极參与「一帶一路」框架下金融等領域合作。

雖然目前英國經濟增長緩慢,但是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PWC)今年2月預測,英國經濟長期將保持樂觀,並將在未來30年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發達國家。

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哦,但是我們把這個預測分析看完,就會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報告中預計英國脫歐受到的主要經濟衝擊將在2020年前顯現。2020年後,英國經濟增速將恢復到其長期經濟趨勢,主要受勞動年齡人口增速、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投資以及科技進步等基本因素影響。

普華永道經濟學家還指出,英國經濟增長的關鍵推動力,一是對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敞開大門,二是與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建立良好的貿易和投資關係。而英國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可以說日益完善。從這個層面分析,英國屆時再次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發達國家,也並不令人意外。

有意思的是,這個預測指出,到2015年德國和英國仍維持在前10,但法國將跌至12,義大利跌至21,雙雙被越南之類的快速增長新興經濟所超越。

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預測的可信度,僅從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的表現來看,法國的前景的確不好說,他呼籲歐盟限制中國的投資,限制中資在歐收購。那麼,說好的全球化呢?緊跟其後的是義大利、德國要求「圍堵」中國,德國由於經濟體量稍大,再加上也不是真正的限制中國,可能會維持在世界前十。而義大利要是也這樣做,那前景真的會很慘。

再說說印度,前一段時間,印度怎麼「作」,大家都應該很清楚。雖然這次和中國「作」,沒有什麼直接後果,但是,這個舉動惡化了中印關係,損害了雙方的互信。儘管如此,中國外長王毅表示,兩個鄰國有分歧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本著互相尊重的精神,以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為基礎,恰當處理和管控事態。王毅還表示,中印兩國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顯然,王毅最後句話才是關鍵。如果印度繼續「作」,那麼,巨大的合作潛力或許會變成巨大的對抗壓力。今年金磚峰會上,習主席與印度總理莫迪兩人會面注目後,伸手緊緊相握逾10秒,是當天「握最久」的會面。媒體分析,通過這次握手,習近平也傳達了同樣的信息。

中印關係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卻常常被媒體描述為「龍象之爭」,尤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沿線重要國家的印度卻沒有作出積極響應。有學者指出,這可能是印度追求世界大國的心理在作祟,這種心理使其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擔心中國經濟會對印度經濟造成衝擊。

而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和印度亦有源遠流長的千絲萬縷的關係,也將促進中印進一步經貿的往來和人文交流。比如,兩國關於基礎設施建設構想具有契合點:擴大農村、基礎建設投資等;中印經貿合作具有廣闊空間:從阿里巴巴投資印度電商Snapdeal、螞蟻金服入股印度最大在線支付工具Paytm,再到正泰集團與印度TATA、POWER等知名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和新能源網路體系。

印度和中國作為亞洲的主要大國之一,如能開啟「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各領域合作,這不僅反映兩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也能為區域甚至世界的和平發展注入能量。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是,印度不再折騰,如果還是任性地「作」下去,它的經濟前景,就不是經合組織預測的下滑一點點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估價不到3萬 中國花瓶瑞士拍出逾億天價
韓國海灘驚現3米「怪魚」,經鑒定為鯨鯊已將其放生
「納粹滾蛋!」德國多地抗議極右政党進議會
2017德國大選:極右翼選項黨成最大「冷門」
中國既要當美國的學生,也要當美國的老師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