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貓膩: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服務協議》

貓膩: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服務協議》

Vision Sharing是一個展示和發現創意作品的自媒體社區

關注微信公號:共享視覺加V認證的就是我們~

責任都是用戶承擔,權利則由平台獨家享受

你的注意力能持續多長時間?

中國社科院一份研究報告說,中國網民對於熱點的關注最多持續 72 小時。

好像確實如此,一周前沸沸揚揚的新浪微博版權爭議現在看上去就已經徹底過去了。

當時新浪微博修改《服務使用協議》,規定微博成為了用戶內容的獨家發布平台,維權賠償全部歸微博所有,以及用戶不得自行授權任何第三方使用微博內容。

由於大量用戶,尤其是內容生產者開始質疑微博平台利用條款侵佔用戶版權和使用權。幾個小時後,微博緊急修改了協議中新增的條款。只留下了禁止用戶授權任何第三方使用微博內容的條款。

微博 CEO 王高飛出來解釋說,更改《協議》只是防止第三方直接來微博抓信息,「如果有人在微博上發了違法的信息,被其他第三方轉發了鬧大了,最後我還要被請去喝茶。」

第三方顯然是說今日頭條,今日頭條從今年 8 月開始做自己的微博,鼓勵用戶自動導入在微博上發的內容。不管是注意力有限,還是微博的說辭有用。反正現在談這事的人不太多了。

不過好像也不太對。如果一個人在萬達的商城裡說話、自拍,萬達說內容版權歸它,理由是擔心太古里拿走。

這樣的理由,恐怕不會有人買賬。但同樣的事情,在互聯網上就成了理所應當。

而這不是微博一個公司的事。

我們統計了 30 個中國互聯網服務里對內容版權的規定

我們篩選了中國區 App Store 免費榜上前 50 個應用,這當中有 25 個你可能發布信息的應用。

不只是微博、微信這些常見的社交應用,還有快手、西瓜視頻、全民 K 歌這類用戶上傳視頻、音頻的平台,以及京東、餓了么、美團等點評、評價的服務。

我們還補充了知乎、豆瓣、百度知道、網易雲音樂、大眾點評這 5 個用戶經常發表內容或評論的平台。

最後一共是 30 個互聯網服務:

社交網路和問答:微博,微信,知乎,豆瓣,百度知道,百度貼吧,內涵段子

購物和外賣:淘寶,閑魚,京東,餓了么,美團,大眾點評

音視頻服務:騰訊視頻,快手,西瓜視頻,全民 K 歌,網易雲音樂,優酷,土豆,愛奇藝,UC 頭條,嗶哩嗶哩,抖音,QQ 音樂,唱吧,火山小視頻

工具類:Face U,美圖秀秀,搜狗輸入法

從《用戶服務協議》來看,如何使用用戶信息,互聯網公司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所有的權利都屬於互聯網公司所有,總共有 9 家。

「一旦接受京東的協議,即表明您主動將您發表的任何形式的信息內容(如商品評論,話題文章)的任何可轉讓的權利(如著作權、財產權),全部獨家且不可撤銷地轉讓給京東所有」

也就是說,寫商品評論是幫平台免費撰稿。甚至其他平台複製抄襲了你的商品評論,侵權賠償都不會屬於你。

美團、快手、大眾點評、Face U 都是這一類需要完全轉移用戶權利的服務協議。百度空間則要求和用戶共享發布信息的版權。

淘寶、鹹魚、還有騰訊視頻則是申明整個平台上所有的信息權利都歸平台所使用。

淘寶網內的所有產品、技術、軟體、程序、數據及其他信息(包括文字、圖標、圖片、照片、音頻、視頻、圖表、色彩組合、版面設計等)的所有權利(包括版權、商標權、專利權、商業秘密及其他相關權利)均歸淘寶網服務提供者及/或其關聯公司所有。

第二類,不強制要求轉移你的權利,但是平台獨家擁有使用權,只有 2 家。

百度外賣、餓了么這兩大外賣平台的《用戶協議》對於獨家使用的描述都很統一。

「用戶發表內容的知識產權獨家排他性地無償轉移給平台使用,並獲得以平台自身名義維權後全部賠償。」

也就意味著,你平時吃飯曬照的信息都只能讓這兩家平台使用。

第三類則是最常見的 ,信息的所有權還是你,但無條件的全部授權都屬於平台。總共有 19 家。

「用戶在平台上傳、發布或傳輸的內容的知識產權歸用戶所有,一旦您使用我方平台服務即代表了您同意在全世界範圍內,永久性的、不可撤銷的、免費的授予我方對該內容的存儲、使用、發布、複製、修改、改編、出版、翻譯、據以創作衍生作品、傳播、表演和展示等權利以及再授權給其他第三方以上述方式使用的權利。」

永久性、不可撤銷、免費、可轉讓是這種用戶協議中最常出現的默認要求,對於用戶來說,這意味著即便擁有版權,你所發布的任何信息已經成為應用服務商可以隨意使用的資源。

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平台、優酷、土豆、愛奇藝、網易雲音樂、UC 頭條、百度知道、內涵段子、嗶哩嗶哩、搜狗輸入法、美圖秀秀、全民 K 歌、抖音、QQ 音樂、唱吧、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等都是這種全面授權的模式。在這種協議里,雖然申明了用戶擁有著作權和知識產權,但是重要的改編、出版等權利都授權給了平台。

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平台可以出版,甚至把你的文字改編成網劇,並且不用支付一分錢版權費。

同樣是承認用戶版權,並通過《協議》授權用戶使用,知乎和豆瓣則顯得很克制。僅僅是擁有免費的、不可撤銷的、非獨家使用許可,用於各類平台本身的產品和服務上。

而你可能沒有意識到的,你發布的彈幕,嗶哩嗶哩也有權展示、散布及推廣。

而除了文字信息,你製作的視頻、音頻上傳後使用權也不是你的。

「用戶同意授予平台所有用戶發表的作品在全球範圍內的免費、不可撤銷的、永久的、可再許可獨家使用權許可」

全民 K 歌、抖音、QQ 音樂、唱吧在用戶協議中都明確,用戶必須為自己上傳作品是否侵權負責,以及平台可以無條件地使用你們的作品。

最令快手用戶在意的是第十八條知識產權中的內容:

用戶應對其所提供作品造成的一切後果承擔完全責任。

用戶同意快手對於用戶上傳的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享有免費的、永久性的、不可撤消的、獨家的、完全的許可和再許可權利。此許可和再許可權利包括但不限於此作品的著作權等權利。

用戶同時承諾, 不就上述作品以及上述作品的改編作品對任何第三方進行任何形式的許可使用。

這三句條款意味著快手將不用因為平台內容侵犯他人版權而負責賠償,以及可以無條件使用用戶上傳的信息,並且獨家享有全網播放權。

同樣是無條件使用用戶作品,今日頭條旗下的西瓜視頻以及火山小視頻都在用戶協議中申明,用戶上傳視頻後,默認將作品的發行、傳播、改編等權利免費、永久不可撤銷地授權給平台。

明明是自己的臉,拍出來的照片版權也不屬於你。

「一旦使用 Face U 拍攝照片上傳到伺服器中,則視為您將信息的版權永久授予我們。我們將對照片享有對信息存儲、核查、展示等權利。」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明明需要用戶和平台共同承擔的版權審核責任,變成了用戶需要自行承擔。而用戶創造出來的作品,從文字到照片,使用的權利和利益都免費地轉移給了平台。

原本只是用於規範用戶使用行為的協議,為什麼最終變成了一份「安裝即接受」、「所有權和維權賠償都歸我」、」違法責任用戶承擔「和「更改不需要通知你」的條款?

互聯網公司拿走各種權益,靠的是那份沒人能讀下去的萬能協議

「我已閱讀並同意以上用戶協議」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什麼謊話不會讓人於心不安,上面這句肯定是其中之一。

根據英國最新的調查,只有 7% 的用戶會在註冊的時候閱讀《用戶服務協議》。

但我們都知道,這份調查真正說明的問題大概是 7% 的人撒了謊。

大多數人簽合同的時候,不管去公司入職、還是租房,一般都不會直接簽名,多少要翻一下,或者看一眼合同上的內容。

而線下,我們經常接觸到的紙質合同都不會太複雜。無論是銀行開戶,還是運營商開卡,或者簽訂租房合同,它們的協議基本上也就是一兩頁紙。

銀行客服或者房地產中介還會手把手地指出合同上需要注意的事項,並確認你知道後才會讓你簽字。

但你在網上點「我已閱讀並同意《用戶服務協議》」大概真的不會看它。

因為用戶協議實在是既枯燥又太長了。

如果你想要弄清楚騰訊各項服務的用戶協議條款,首先你要去研究《騰訊服務協議》,這其中有 6667 個字。而在使用騰訊某一特定服務時,該服務可能還會另有單獨的協議。

大部分互聯網服務的協議都接近騰訊的規模。根據統計,互聯網用戶每年需要同意 1462 條隱私政策。如果用戶每條都會仔細閱,這需要花費 244 個小時才能讀完它們。

一天看 8 小時,你得看一整個月。

從互聯網誕生開始,《用戶協議》就是互聯網公司獲取用戶信息的免責手段

美國在線(AOL)是從撥號時代就開始幫用戶接入互聯網的公司,也是幫助互聯網進入美國大眾視野的先鋒。

1994 年的時候,馬化騰、李彥宏、拉里·佩奇都還在讀書。馬雲那會兒還沒接觸互聯網、扎克伯格還在上小學。

在這一年,AOL 惹上了大麻煩。《華盛頓時報》報道了美國在線 AOL 直接出售用戶個人手機號碼給廣告營銷公司。這篇報道第一次大範圍地引發了關於互聯網服務用戶隱私的爭議。

隨後,美國在線 AOL 在沒有通知用戶的情況下,對服務條款進行了修改。默認用戶同意美國在線可以把用戶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發送給廣告公司作為營銷使用。

雖然 AOL 後來撤銷了相關條款,但互聯網公司通過用戶協議儘可能多的獲取權利這件事情,沒爭議就默認繼續了下去。

4 年後,一個更成功的互聯網公司通過《用戶服務協議》和新的商業模式解決了拿你的信息打廣告的問題,它就是 Google。

在 Google 的用戶服務協議和用戶隱私使用條款中,這家互聯網巨頭詳細描述了收集用戶信息的方式並如何應用在 Google 自己的廣告服務中。

不只是搜索引擎,Google 旗下其他服務也承擔著收集用戶信息的作用。直到今年 7 月之前,每一個 Gmail 用戶的郵件內容都會被用來分析用戶習慣打廣告。

沒有像 AOL 成為轟動互聯網的爭議,因為 Google 並沒有把用戶隱私數據交出第三方廣告公司,它自己控制信息、自己控制廣告欄,收錢把廣告打給特定用戶。

今天地球上最大的社交網路 Facebook,也是在《用戶服務協議》的幫助下一步一步讓用戶允許 Facebook 公開自己更多的數據。

2010 年在舊金山舉行的 Crunchie 比賽上,25歲的 Facebook CEO 馬克·扎克伯格表示,隱私已經不再是「默認的社會規範」。

中國發生的事情沒有太大區別。矽谷大公司做的事,基本上這裡也都發生了。

現在還演化到手機廠商通過《用戶協議》讓你交出其它服務的數據。

今年 8 月,騰訊和華為陷入了一場關於用戶數據隱私的爭論。

騰訊指責華為奪取用戶隱私數據,而華為則表示這是得到用戶授權的正常行為。

這並不只是華為一家,實際上,在小米雲服務的《用戶協議》中明確寫著。

用戶使用本服務即表示用戶同意根據小米公司隱私政策收集和使用有關用戶及用戶使用本服務的某些信息。用戶進一步同意,基於向用戶提供本服務和其中任何功能的目的,小米公司可收集、使用、傳輸、處理和維護與用戶帳戶有關的信息。

最終,這依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諷刺動畫《南方公園》 15 季第 1 集的主題就是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服務協議》。

在劇集里,主角 Kyle 沒有閱讀蘋果用戶協議就開始使用 iPad 。隨後,喬布斯(播出時還在世)把包括主角 Kyle 在內的三個沒有閱讀就同意 iTunes 用戶協議的用戶關押起來,進行可怕的人體實驗。

現實當中,雖然當然不存在因為簽 iTunes 協議被變成人體蜈蚣的情況,但也有極端的例子。

2011 年,訴訟纏身的互聯網探索者亞倫·斯瓦茨自殺了。他在自殺前被判 35 年監禁,因為他違反了學術期刊庫 JSTOR 的用戶協議,下載並對外公開只對學生和研究人員有限度開放的付費論文。

不過這些都是極端例子。這麼多年來,互聯網公司通過冗長的協議拿到各種權利,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它並沒有直接讓你覺得有什麼不便。

這不是說你的數據很安全。你大概可以相信 Google、騰訊這些大公司對於數據安全是謹慎的(或者,可以么?)。但你能信任一個隨時可能倒閉,屆時得變賣一切的創業公司么?

說實話泄漏信息很少對你產生可見的影響。大部分人說大部分的話、拍的大部分照片,對作者自己來說,並沒有變成錢的可能。

比較明顯的是內容被分析之後帶來的廣告。有時候你在京東搜索過的商品,出現在百度的廣告里。或者淘寶里看了沒買的東西出現在微博的推薦欄,會讓你覺得有點意外。

如果你在餐廳和朋友吃飯聊到酸奶,下樓路過沃爾瑪的時候店員過來說,聽說你要買酸奶,這裡有……大概會嚇到不少人,但在互聯網上這樣的情況每一秒都在發生,而我們已經習慣了。

越來越便捷的數字生活正以一種看似荒謬但卻又合理的方式轉變著我們對於權利、隱私使用的態度。

大眾點評讓用戶再也不用冒險試錯。上傳地理位置信息,可以讓用戶快速使用地圖應用到達目的地。用戶再也不需要記住朋友的生日,因為無數服務會給提醒。

這些都是免費的。

這些公司雖然不像銀行那樣網點隨處可見,但在它們背後同樣有高昂的運作成本,數據中心、網路帶寬、營銷費用和越來越多的員工都是成本。

百度 2016 年已經有 4.6 萬員工,構建起騰訊的服務背後是 4 萬多員工,阿里巴巴則有 3 萬 5 千人。

事實上,對比 1960 年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和今天市值前十的公司。儘管今天這些公司過半做著互聯網生意,但僱傭的員工並不比幾十年前的製造業少。

為了免費和便利,用戶出讓了一個又一個權利和隱私。

什麼隱私不適合讓互聯網公司獲取。這個領域範圍始終在變化,但不論怎麼變,總是在收縮。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享視覺 的精彩文章:

對於營銷,我想你可能有些誤會
自然為現場,沒有對白的故事
當大兵手中的槍換成花朵
解讀日常聊天表情的真正用意,你還敢發嗎?
超級英雄為何偏愛緊身衣?

TAG:共享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