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郎中:中醫臨床思維模式

武郎中:中醫臨床思維模式

人體是複雜的有機體,經常同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作鬥爭,來維持一定的適應和平衡,當機體的內在機能失調或機體同環境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就形成了疾病。

疾病的過程就是人體內在機能和致病因素之間充滿著矛盾和鬥爭的過程,而矛盾是不斷轉化的,這就決定了疾病的複雜性和診斷治療的難度,以及臨床醫學對於醫生的要求,對醫生的臨床思維、工作方法的要求。

(一)從臨床思維認識中醫

那,什麼是臨床思維呢?臨床思維就是對疾病現象進行調查、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以認識疾病的本質。它既是重要的診斷方法,也適用於疾病的治療。

臨床思維有哪些要素呢?兩大要素:臨床實踐和科學思維。

中醫思維包括三大內容和兩個層次 : 辯證法思維是古代哲學的核心,也是中醫診療決策的基本方法。它包含著三大內容: 一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綱的抽象思維; 第二,以取類比象的直覺認識和推演為特徵的形象思維; 第三,在實踐基礎上厚積薄發而形成的 「靈感」思維。兩個層次是穩態結構和失穩態結構。兩個層次是以三大內容為主體的客觀存在,所以中醫的認識觀是以物質為第一性的,是唯物的。明白這一框架後,正確的診療決策的產生,便不是高深莫測的問題。

中醫的生命力在於有確切臨床療效,而獲得確切臨床療效的前提是中醫師具有中醫臨床思維,也就是具有中醫對生命和疾病的認知方式,用以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模式是中醫固有的、獨特的、實用的,也是可複製、可傳承、可推廣的,這就是自古迄今中醫臨床應用、業界內外耳熟能詳的「辨證論治」,或稱為「辨證施治」。然而,辨證論治的內涵究竟是什麼?辨證論治究竟是如何進行的?這一規矩值得認真深入總結、研究、揭示。長期以來,對辨證論治有眾多釋義,但國醫大師孫光榮認為,歸根結底,其內涵是「中醫辨治六步程式」:四診審證審證求因求因明機明機立法立法組方組方用藥。

縱觀醫學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醫學上的每次飛躍與進步,無不與醫學模式、診療模式的變革有著密切的關係。學術界對於醫學模式的演變基本概括為從神靈主義的醫學模式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機械論的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多次演變,它的每次演變都使醫學向更加成熟、更加融合的科學邁進一步。現在提倡的個體化診療模式,4P醫學模式等莫不以「模式」作為引領與驅動,產生廣泛深刻的影響。方克立先生認為:「從思維模式的角度去認識中醫理論的獨特性、科學性、現實性及其局限性,可能是一條比較可行的道路。」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亦說:「近百年來,社會各層面對中醫質疑之聲不斷,我想這主要是由於思維模式不同造成的,思維模式不同導致認識上的差異。因此,認真研究和構建中醫原創思維模式對中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醫原創思維

「中醫原創思維」 是王琦國醫大師在「象」、「數」、「形」、「神」、「氣」 於一體的概念群基礎上整合為「取象運數,形神一體,氣為一元」的整體思維模式,即中醫學的「象數觀-形神觀-一元觀」,有著高度凝練出的引向中醫發展的核心範式。中醫原創思維模式在文化形態上擁有相對穩定的標識和內涵,具有高度的解釋力和表達力——解讀著中華民族生命健康的特殊形態和精神表達。它體現了以整體動態觀為特色的東方哲學思維認識自然生命現象、健康與疾病,是有別於長期以來西醫以還原分析為主的思維模式。它蘊含著豐富的複雜性思維、多元思維、求異思維等醫療思維路徑,具有指導臨床實踐的應用價值。

中醫原創思維模式是「取象運數,形神一體,氣為一元」 的整體性思維,能夠在臨床中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我們臨床治療疾病,不管是辨體、辨病、辨證,都要採集生命個體不同癥狀的象的信息,有健康的象和疾病的象,也包含了人體的有形之象和有神之象,這些象都是在未乾擾的生命自然狀態條件下,從動態和整體的角度進行「取象」,而這種整體動態則是東方思維元氣論的思想呈現。

1、臟腑之「象數-形神-氣」

臟腑徵象、五臟色象,脈象,舌象等;「數」之陰陽之臟,四時之臟等;「形」之生理解剖之臟腑,五臟「開竅」;「神」之五神臟,脈「胃神根」之神;「氣」之臟腑運行之氣——升降出入,氣化流行等。

如心之「象數形神氣」:「」之:舌象:心血不足則舌色淡白,心火上炎或心陰虛則舌質紅等;脈象:心氣虧虛則脈細或脈結代;面象:心氣正常則面色「赤欲如帛裹朱」,反之「不欲如赭」;徵象:心陽虛不耐寒冷等。「」之:四時之數:心痹患者每到秋冬寒冷之季則病情多易加重或發作;程度之數:心痛重為真心痛心痛;脈數:脈之遲、數。「」之:舌之形:心陰虛火旺則舌紅少苔或無苔。心火上炎甚則口舌生瘡;部位:胸痹心胸部或胸骨後痛;形態:胸痹則胸痛徹背,面唇發青。「」之:心神:心神不安則失眠多夢;神志:心神被擾則善驚易怒,甚則癲狂癇;生命之神:心神失養則精神疲憊、恍惚。「」之:臟氣:心氣鬱結則精神疲憊、胸悶等;氣化:心的氣化功能不足, 導致水液積聚而水腫。

2、經絡之「象數-形神-氣」

經絡之「象」如色象之肝經皮部青色主肝風,青紫色主痞塊;脈象之肝氣盛,寸口脈大一倍於人迎。經絡之「數」:流注之數如足厥陰肝經,屬乙木,丑時注此。補用寅時,瀉用丑時;測量之數如肝經皮部電阻、穴位溫度。經絡之「形」:經筋病候之形如脅痛下引少腹;肝經氣絕之筋急而引舌與卵;穴位之形如陽陵泉穴下出現條索狀物,提示肝經病變。經絡之「神」:肝氣衰敗之「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經絡之「氣」:肝風,經氣鬱結,肝經氣血不暢等。

3、津液之「象數-形神-氣」

津液之「象」如津盛之浮腫、苔滑;津少之舌紅欠潤、脈細而數。津液之「數」如程度之數,津傷、津虧、津枯;部位之數:眼瞼微腫、四肢水腫;時間之數:晨起腫、下午腫。津液之「形」如體胖、腹滿、枯癟等。津液之「神」如神衰少動等;津液之「氣」如津停氣滯,津不化氣等。

4、「氣」之「象數形神氣」

「氣」之「象」如舌象:氣虛之舌淡苔白,脈象之「代則氣衰,細則氣少」,面象之氣絕之色夭而脫。「氣」之「數」如程度之數:「血氣方剛……血氣既衰」之氣虛、氣盛等;分類之數:陰陽之氣、臟腑之氣等;預測之數:「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氣」之「形」如部位之形:「身形之中,有營氣,有衛氣」。「氣」之「神」:氣足則神旺,氣虛之精神不振等。

5、「神」之「象數形神氣」

「神」之「象」如色象:有神之「赤欲如白裹朱」,無神之「黑如地蒼」;脈象:無神脈散亂無形;徵象:有神之目光精彩內涵;無神之尋衣摸床等。「神」之「數」如程度之數:如少神、失神;脈之至數:無神則脈亂無率;有神之脈緩從容;分類之數:五志、七情等。「神」之「形」:有神之肌肉不削;無神之形態衰弱乾癟。「神」之「氣」:有神之神氣十足,目光炯炯有神;無神之神氣萎頓,目無光彩等。

6、體質之「象數-形神-氣」

外在徵象之形寒怕冷;面象之面白;舌象之舌淡胖嫩苔水滑等。「數」之怕冷程度,怕冷季節;脈之遲,一息不足四至;預測之數:變為氣虛兼夾質或陽虛證等。陽虛之形:體質弱,肌肉鬆軟;部位之胃脘怕冷;形態之形寒肢冷,軀體蜷縮。生命狀態之精神不振;性格特徵之沉靜、內向等,這些都是機體陽氣不足的表現,體現了歸結為一「氣」,「氣一元論」的思想。

(三)結 論

思維科學是科技領域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學前沿之一,是各國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在當今思維科學跌宕的潮流中,人們開始認識多元文化及多元思維方式,重新回眸注視東方思維。中醫學脫胎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古代哲學,是中國燦爛文化的集中體現和創造性成果,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原創性思維,是中國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哲學會名譽會長方克立先生指出:「中醫是受中國傳統哲學影響最深的一門具體科學,它的基本理論和思維方法可以說與中國哲學都有不解之緣,中醫學是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中醫學,中國哲學是不完整的。要了解中國哲學思維方式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深入了解中醫思維。」中醫原創思維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思維,它從本質上是不同於西方醫學的思維模式,是東方思維領域中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是打開東方思維大門的鑰匙。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郎中 的精彩文章:

平價的「黃精」,卻是一味寶貝中藥
武郎中:中國近代重大社會思潮對中醫倫理的影響
董洪濤:針灸是最高明的醫療手段
經常做這些,難怪越來越老……第一個很多人中招!
徐文兵講《黃帝內經的智慧》4—6集

TAG:武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