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臟小孩」為什麼更快樂?

「臟小孩」為什麼更快樂?



作者 | 綠林好菡









「臟小孩」,是媽媽不稱職?





上個月,回娘家呆了兩天,


我媽語重心長的說:




「從小你就臟……」




Excuse me?


您是我親媽嗎?




「以前臟就算了,

現在當媽了,不能再這麼不講究了


——孩子要玩泥,就隨她玩呀?


全身上下的泥巴,衣服都洗不出來!」




我母上大人有點「小潔癖」


——每天擦桌子要擦柜子頂那種,


她幫我帶寶寶那陣,孩子真是「一塵不染」:




孩子要在地板上爬?


地板拖三遍,再用干抹布拭一遍;



孩子要自己吃飯?


麵條容易灑湯,米飯容易掉渣……還是姥姥喂的乾淨。




但是小男孩一長大,就「控制」不了:


他去打水槍,一頭一臉的汗加水加泥;


他去捉迷藏,樹叢里旮旯里鑽,出來頭上全是蜘蛛網……




我媽跟在他後面圍追堵截:


「太髒了!別亂摸!不能碰!過來擦擦/洗洗/涮涮……」



我媽謹守著「病從口入」,「衛生習慣從小培養」的基本原則,


並繼續拔高到:


乾淨是一種自制力,乾淨的孩子是媽媽的體面。











我希望能穿越回去當個「臟小孩」




媽媽說的我認同,但是,我也有點「異議」:



我從小是被她按照「整潔得體」的高要求打造。




人前,得到很多的誇獎:


什麼懂事啊,乾淨啊,小大人啊……




人後,卻有很多的委屈:


乾淨要保持,是伴隨著很多禁令的。




比如洗完澡,要用干布把衛生間的牆擦出來。

這事直接整的我很抗拒洗澡。


於是我媽更嫌棄我了:


這麼臟?哪像個小女孩樣!將來誰敢娶你?


導致後來有男孩子追我,我總覺得他瞎了眼……




從小到大,我聽得最多的就是:




"刷個碗,濺的到處都是水!"


"拖地,不知道把拖把擰乾嗎?"


為防「掉毛」,我把腦袋伸到窗外梳頭髮;

為防老媽「嫌臟」,我從不敢邀同學來家裡玩




現在我自己有家了,比較能理解媽媽的苦心了:


一個主婦,想給家人一個整潔明亮的小家,


一個媽媽,想給孩子培養一個乾淨有序的習慣,


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好,為了孩子好?







可小孩天性就愛玩,搗亂破壞式的玩,


就像小豬佩奇——最喜歡的就是跳水坑了。


小孩子玩水、玩沙、玩泥巴,


最近我發現我家球寶竟然在玩豆蟲……


想想我小時候不也養過蠶,也就釋然了。




每個乾乾淨淨,溫馴乖巧的孩子背後,


都站著一個「強大」的家長。




有的「強」,是靠的「高強度勞動」:


孩子在前面各種敗,


媽媽在後面緊著善後,


孩子的「乾淨」,


是她們用睡眠和個人時間換回來的。




可有的「強」,卻是「強勢」,「強人所難」。


這種爸爸(媽媽)維持孩子乾淨的方法是:


逼著熊孩子們,遠離讓他變髒的事。




可能讓孩子變髒的事,


恰恰是那些有趣的、盡興的、能釋放孩子天性,開發孩子潛能的事。




要是為了「乾淨」,


砍掉孩子生活中的這些樂趣,


強扭的瓜,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




比如我吧,


小時候很長時間的「人生理想」就是:


考上一個離家很遠的學校……




借上學離家出走未遂後,就變成了:


找個離家很遠的工作……




多年後,


懂得了老媽一片苦心,


但整個青春期真是不堪回首,


——自認為這個「乾淨」的代價有點大。











「臟小孩」,是歡蹦的齊天大聖




整部《西遊記》,


最精彩的就是「大鬧天宮」。


那時的美猴王,自由肆意,


蔑視權威,挑戰規則,戰鬥力爆棚——


小孩子也是這樣一隻小野猴,


充滿了好奇和勇氣,


每根汗毛都張揚著冒險精神和求知慾。


那些被上了緊箍咒後的「孫行者」,


在唐僧這種「暴力控制型」家長手下,


被縛上一道道捆仙繩:







不幹凈的不許玩;


有危險的不許玩;


對將來發展沒用的不許玩;


不匹配高大上逼格的不許玩;


……


那隻原來無法無天,也有無限可能的小猴子,


隨著時間推移,大人把他們的行為模式,


投射成孩子的思維模式:


一個循規蹈矩的「乖孩子」煉成了,


這時,打開籠門,小猴子都不會」越獄「了。




控制型家長,


總是對應著「討好」型人格的孩


子——不太擅長表達真實意願,


習慣壓抑自我,青春期容易叛逆,產生過激行為。





  



 




「臟小孩」,正歡樂地解鎖新技能




大家感覺到了嗎?


美猴王被套上緊箍咒的時候,他好像就「不厲害」了。




意識決定能力——失去自由意志時,


他的本領也「縮水」了:


他不再是那個撼龍宮,鬧三界的「大聖」,


隨便個小破妖,也只能去求觀音,求佛祖,求老君,求……


孩子認識世界,建立自我認知,


完善健全人格,開發潛能技藝,


都有賴於外界對感官的各種刺激。




「臟孩子」們,身上的「禁令」少,


往往更能隨心所欲地試探、擁抱四周。


他們的感官就得到了更多的刺激,


通過更多的刺激——反饋,認知世界和自己邊界。




最典型就是狼孩:


缺失一部分刺激,


讓狼孩空有人的生理基礎,卻沒發展出人的意識;


但同時,跟著狼群多出的其它刺激,


也激發出他「獸」的狩獵天份。




國外非常提倡一種messy play。




Messy

就是:


凌亂的、骯髒的,污穢的,麻煩的,難以應付的……


要的就是沒章法,沒拘束,


由著寶寶把一切弄得一團糟。


讓他們自由發揮,摸索創新,


激活響應他的每一個感知毛孔,


開發想像力、創造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英國女王公開的早期家庭照里,


就有小王子messy play的場景


——他們用落葉、泥巴把自己埋起來,


只露了個小腦袋,笑得那個開心呀。




小王子也曾是個「小臟孩」嘛。


不怕弄髒孩子,不怕弄髒家,


敞開讓孩子耍。


讓孩子在盡興的玩樂中,


自然而然學會怎麼調顏色,


怎麼去落筆,這是智慧的家長,


能給孩子提供的最能激發孩子創作興趣和天賦的天堂。




小孩最皮的那些時間段,


對應著不同的敏感期,


各種又臟又亂的「造改」行為,


往往是解鎖各項技能的最佳方式。











保護「臟小孩」的行動




《紅樓夢》的大家閨秀堆里,兩個人最天然:


醉卧花叢的湘雲,雪裡抱梅的寶琴。


賈母是真愛寶琴——又贈衣服,又為她作畫,


更是特意地派人囑咐寶釵:


「不要管緊了寶琴,尤其是你」




不光是說說,還真讓她搬到李紈那裡住。


雖然李紈和寶釵都是「穩重拘禮」的人,


但李紈對姐妹們一向寬鬆,


寶琴還是個「外人」,更不會多管。




為什麼這麼安排?


賈母是要保護著這個率性、天然的孩子。




賈母做小女孩時,也曾天真爛漫,貪玩都留下了傷疤……


可因為怕受傷,就不許玩了嗎?


因為怕變髒,就不許玩嗎?


因為世界需要「那樣」的人,就不行玩了嗎?


什麼年紀,有什麼樣的歡樂。


賈母盡自己的所能,保護寶琴的「孩子氣」,


不讓寶釵的「世故」,抹殺寶琴的「天然」


讓她的少女時代,多一點無拘無束率真性情,


這是這個老太太的可愛可敬處。




孩提時候,一段無拘無束的時光,


和父母沒大沒小,


沒規沒矩歡笑打鬧的放肆,


不管對大人,還是小孩,


都是最甜蜜的經歷,這種幸福的回味,


會變成孩子人格中的底色,溫暖一生。




之前看過一個洗衣粉廣告,


拍了三個媽媽去學校接孩子,


發現孩子一身泥濘。 


媽媽們下意識第一反應都是:


責備、質疑、不滿、不悅、傷心……




這時大屏幕播出「今日好事」


原來孩子這麼臟,


不是淘氣、搗亂、叛逆、使壞……


為了幫翻車的爺爺搬貨,才把自己弄髒了。


媽媽們自責內疚,


更由衷地為自己善良的孩子感到驕傲。




對孩子的評判標準,


永遠不是美醜、臟凈、學習好壞……


而是這些人格品質:


善良、獨立、勇敢、好奇、自信……


  


這個洗衣粉廣告文案特別棒,和大家共勉:


比起培養一個好的孩子,洗去身上的污泥要容易太多。








作者:綠林好菡,

多家平台專欄作者,廣告人,兒童插畫師,專註兒童啟蒙早教十年,致力於兒童興趣潛能開發培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如何培養男孩的「騎士精神」?
預告|火爆全球NEWA射頻美容儀,效果美炸天。膠原蛋白再生,手掌里的美容院
擁有這種能力,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