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三寶螺螄粉

中華三寶螺螄粉

到柳州,一般都少不了傳統固定節目,搞碗螺螄粉,這好比到了侗寨就必須搞侗族文化一樣。

一般去的地方,不外乎兩個。

經常去的,是西環十字路口。白天感覺沒那麼強烈,晚上的那種效果,真是讓人驚嘆,整個是美食趕圩嘛。據說,老闆已經發財到錢都不夠地方堆了,要是能夠認識這種土豪,那才有意思呢。

有時候也常常被帶到五星一帶,在寬敞明亮但是仍舊鬧哄哄的大堂里,排隊等螺螄粉。那種運用大塊玻璃的店面裝飾,明顯借鑒了麥當勞、肯德基之類的經驗,弄得不中不外,顯得學習能力非常強。

長相喜人的柳州妹子,吃相果然不俗,讓人一看再看,都不過完癮。只不過,沒有去參觀過那裡的洗手間,不知道這一塊借鑒得怎麼樣。如果能夠學得到位,那才叫厲害。

坊間經常有這樣的傳說,有一個柳州仔在北京王府井一帶開了一家螺螄粉店,生意火爆,沒幾年就在京城買了大四合院,出入豪車。也有人糾正,說是在國貿一帶。這麼說,很可能是兩個故事版本。

哇靠,人家的生意經,怎麼就那麼牛逼?

很可惜,又不是我的好友,因為我問過認識的每一個狐朋狗友,誰都不肯承認自己在京城裡有四合院。把我當老王了,怕我問你借錢是不是?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吃辣椒是西南片區的飲食特色,沒有辣椒,怎麼驅趕得了那股寒氣濕氣?因為我們祖先在大山裡居住千百年,所以我一直都以為辣椒的歷史,跟我們的風雨橋一樣悠遠。

某一天翻讀螺螄粉的歷史,忽然看到一句:辣椒是明代引進的食材。這個倒是讓我嚇出一身冷汗來,那我們祖先從前吃的那些,難道都不算是辣椒?

我們在石埠一帶吃過一種山椒,很小顆,跟黃豆差不多大,圓形的,非常辣,史高維爾指標幾乎不可限量。哪怕就是我這種吃螺螄粉恨不得特辣的,居然也覺得那種野山椒有點可怕。

可見,咱們祖先吃的是那種野山椒,而不是明代以後才引進中國的所謂辣椒。一點都不奇怪,要是沒有辣椒,黔湘桂三省交界一帶真的很難呆得下去。別說關節一類的疾病,哪怕那股溽氣,誰受得了?

傳說當年諸葛亮南征,北方來的大兵立馬陷入南方叢林的癘瘴地,乖乖,全都癱瘓了,別說打仗,走路都成了大問題。後來,據說就是因為吃到那種野山椒,才得以爬出叢林。

不然,孟獲之類的七十二垌主,才不會把老孔放在眼裡。不就是一身道袍嗎,有什麼好稀罕的,還想同化我們的樹葉?憑什麼啊!?說句公道話,披樹葉確實很涼快,穿堂風非常舒爽。

飲食是中國文化里的佼佼者,《舌尖上的中國》一經播出,簡直萬人空巷、億眾淌口水。弄得陳曉卿都有點不好意思,因為他擔心以後再拍這一類片子,走不出從前的影子。只好比張藝謀拍了《活著》以後的心態。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螺螄粉這道美食,應該是千百年來的傳統美食,沒有五千年,哪怕有個五百年也好啊。

可惜就是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非要說,螺螄粉不過就是1970年代末的一種偶然現象罷了。如果才這麼一點子,還好意思叫歷史?

據說是賣螺的和賣粉的兩家同台競爭,爭奪螺螄街銷售大王的稱號。當然伯仲之間,結果有個好事者對兩家都有喜好,於是買了兩家的東西,把螺和粉混起來吃,居然吃出一種新境界來。

如果螺螄粉的由來只不過這種樣子,多少讓人覺得有點短促。為什麼不是一千多年前,咱們這裡就已經轟轟烈烈搞過螺螄粉大賽呢?就像侗寨搞打油茶大賽那樣,悠久到文字出現之前。

據說,全國地圖擺在那裡,有幾個地方做了標記,上面給柳宗元放話:這幾個地塊,隨便你挑。柳宗元猶豫半晌,記得當年有位筆友說過柳州螺螄粉讓人印象深刻,憑著這麼點一鱗半爪的模糊印象,這個著名的老頭子,一傢伙就流放到了柳州。而且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回去,捨不得離開,螺螄粉太好吃。

從此以後,經過柳宗元的強力推薦下——而且自己還老不要臉的擔當代言人——柳州第一美食,螺螄粉,作為柳州的名片,走向世界。

唐朝盛世,中國可是世界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結果螺螄粉一舉成名,當年在首都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螺螄粉以色、香、味幾乎完美無瑕的形象,奪得長安杯美食大賽金獎,唯一金獎,沒有雙黃蛋。

從此以後,絲綢之路運往世界各地的中國貿易品,永遠都少不了的三樣寶貝就是:茶葉、絲綢、螺螄粉。西方一直稱呼這三樣寶物為中華三寶,直到現在,仍舊如此。

對這一點沒什麼印象的人,敬請參考伏爾泰、房龍、羅素等人的著作,裡面都有充分而細緻的描述,我沒有掉書袋的習慣。另一點是保持這篇文章原創的名分,請原諒我沒有抄列以上幾位不朽大師關於螺螄粉的不朽文本。

我們吃得最過癮的一次螺螄粉,還是在廣場附近。那時候迎賓館還沒拆,旁邊有一些小巷子,幾乎每一個小巷口都有粉攤,螺螄粉攤。剛好,那時候還沒有城管。

當年我們已經養成這種習慣,餓了就去找老鄉,那些在柳州上班的老鄉。最次他們也會帶我們去蹭食堂,不然就會出去吃,哪怕不是點菜大餐,至少也有一碗螺螄粉啊!

八寨出美女,這可不是瞎說的。

那時候我們八寨的那位寨花,也是柳州迎賓館的館花,風情萬種、顧盼生輝。據說每天為了看她一眼,很多人不遠千里萬里,跑到柳州來,憑著柳宗元一樣對寨花的模糊印象,直接入住迎賓館。

那天我們肚子已經呱呱叫,左顧右盼、心猿意馬。她剛剛下班,卸妝之後跟我們聊天。要是繼續聊天的話,我想我們有好幾個會餓暈過去,到時候哪怕就是打點滴都來不及了。

幸好,她彷彿看得出我們的心思——貴為寨花兼館花,居然如此善解人意,真不知道後來便宜了哪個兔崽子——馬上拿了包:走,咱們出去宵夜,我請客!

我請客,這三個字應該說是這個世界最美妙的詞,尤其是別人對你說的時候。何況是從窈窕淑女的寨花,那個可愛的櫻桃小嘴裡吐出來呢?怎麼不讓人心動感動激動!?

一幫人呼啦啦到了那個巷子里的夜宵攤,毫無疑問的就是螺螄粉,賣粉的阿姨還好心的問你要幾兩?我們哪裡知道幾兩才夠啊,反正就是指著最大的那個碗:填滿它,踩幾下!

那個宵夜,大概是我們有生以來吃米粉吃得最多的一次。以至於,接下來的很多年,我們都很難突破那個紀錄。

餓到有點暈的窮學生,去找剛下班的老鄉,而且是寨花兼館花,而且她還說出那三個讓人魂不守舍的三個字——我請客。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發生一種特別奇妙的化學反應,你真的說不準到底是哪個元素,促成了那個晚上那家夜宵攤如此美好的體驗。

就像你壓根很難精準計算,究竟是那些東西的綜合化學反應,能弄出這麼曼妙的一碗碗神奇的螺螄粉來。據說現在有些工廠致力於螺螄粉的市場化經營,大有復興中華三寶的願景,想來,他們在這方面應該有所突破。

要是他們能夠把配方公布出來,那該多好啊!

於是,我就可以大言不慚地宣布自己也有螺螄粉的發明專利。因為,調整了一下大師的配方,並且申報了專利,結果就成了螺螄粉大師。

有點奇怪。

確實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陽八寨 的精彩文章:

TAG:程陽八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