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究人員分析草食性恐龍糞便化石後發現其還會食用甲殼類動物

研究人員分析草食性恐龍糞便化石後發現其還會食用甲殼類動物

據外媒報道,近日古生物學家對約7500萬年前的草食性恐龍糞便化石分析後發現,這些草食性恐龍並不一定是嚴以律己的「素食主義者」。來自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的古生物學家Karen Chin在恐龍糞便化石中發現了甲殼類動物的遺骸。

2007年,她在蒙大拿州發現了一些古老的草食性動物糞便化石,其中包括變成化石的腐木。另外她也在猶他州的大階梯-埃斯卡蘭特國家紀念區發現了類似的樣品。 Chin認為這些糞便化石來自鴨嘴龍(hadrosaurs) 。

鴨嘴龍是在陸地生活的大型草食性性恐龍,大部分時間靠近水體,其具有寬闊的鴨嘴狀吻端。這種恐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大約6600萬年前就滅絕了。

「你可能無法想像身長超過20英尺(6米)的鴨嘴龍去追逐蝴蝶,」Chin表示。 「它們會去一些有可預測的、集中的食物來源的地方——例如一些有腐爛木頭的地方。」

其中的昆蟲,小生物和其他蛋白質來源被認為是恐龍的食物來源,但最新的糞便化石樣本的檢查也顯示出厚厚的甲殼類殼動物遺骸。研究人員在13英里(21公里)的範圍內至少發現了10個不同的樣本。

Chin表示:「如果我們在糞便化石中發現有一個甲殼類動物化石,那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發現,。 但不一定表明反覆進食行為。我們現在有多個糞便化石中含有甲殼類化石,表明至少有些類型的食草性恐龍有時會有這種意料之外的進食策略。」

化石分析表明甲殼類動物至少有2英寸(5厘米)長。研究人員認為,恐龍可能像一些鳥類一樣,正在尋找更多的蛋白質和鈣。

該小組已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展望更環保的未來:米其林為無人駕駛時代重新發明汽車輪胎
美上訴法院裁定警方無授權使用「基站追蹤」越界:多方表示歡迎
Apple Watch Series 3開箱和初步上手
續航堪憂:iOS 11的耗電速度是iOS 10的兩倍多
微軟AI研發團隊員工已超過8000多人

TAG:cnBe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