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結婚的流程是什麼?古代法定的結婚年齡是什麼?

古代結婚的流程是什麼?古代法定的結婚年齡是什麼?

我國古代是一個 早婚國家,古代結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也常常會出現有的父親在結婚之前連對方的面都沒見過。當然也會有兩情相悅的,但是看對眼的兩個人想要結為夫妻也是因為經過媒人牽線的,這是中國古代結婚的基本流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代結婚的流程到底是怎樣的?

一:媒人牽線 派對相親

在古代,男女結婚大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過去男女結婚,沒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請個形式上的媒人來說親,叫「采媒」。

但實際上,古代男女之間的交往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封閉。先秦時,官府每年為單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機會。春秋時期的「仲春會」就是一個典型的男女交友的大派對,其主題是「奔」,意思是與所愛的人一起出走。仲春會為適婚男女、有生育能力男女的相處提供了一個特殊的交往平台,大大提高男女婚配成功率。仲春會一般設在每年陰曆的「三月三」,後來的清明節男女「踏春」風俗,便受到了仲春會的影響。

除了這一天,古代正月十五、七月七,也都是單身男女覓偶的良機。七月七又叫「七夕節」,被現代男女戲稱為「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二:男大當婚 女大當嫁

古代人認為「男有室女有家」後,人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和諧。在周代,已到適婚年齡的男女的終身大事還被列入了官方議程,專門設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員。而在晉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嫁人,官府就要強行給她找對象。

我國古代民間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扁擔抱著走」的說法,且「好女不嫁二夫」,講究從一而終。在這種陋俗的影響下,讓寡婦再嫁在古代還是有難度的。為了使適婚男女比例平衡,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論是民間,還是官府,對寡婦再嫁都持積極的支持態度,而不是強調三綱五常、從一而終。

古代關於適齡男女婚嫁的問題,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歲、女13歲以上;明代,男16歲、女14歲以上。據《梁書·張緬傳》和《周書·城冀傳》記載,梁高祖的四女兒富陽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兒平原公主都是在11歲就出嫁了;漢昭帝8歲繼位,娶了剛滿6歲的上官安女為皇后。

因為在古代的人都太過於早地結婚了,而他們結婚之前並不懂得所謂的婚姻之事,所以在古代的人結婚之前還需要找人專門去教他們夫妻之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那些說李小龍厲害的人呢,來看看

TAG:戲說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