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奇敏——未成曲調先有情

吳奇敏——未成曲調先有情

長物者

文公謂之「入品」

實乃雅人之致

劇透一波,後面介紹

吳奇敏——未成曲調先有情

行業內知名藝人的全手工紫砂壺已經處於一壺難求之境,老一輩制壺人更是因對造型的嚴苛選擇,輕易不出手。全手工制壺玄妙究竟在何處?

近日,問壺有幸得觀國家級高級工藝師吳奇敏現場制壺,親見其刀法、手法、尺寸之利落、乾淨和精準,拿捏自如,十餘種器具剛柔並濟,作用在稜角分明的紫砂泥塊上,乒乓作響,一氣呵成,旁觀者只感壺音曼妙,未成曲調先有情。

轉軸撥弦三兩聲

凈手後,吳奇敏來到自己專用的制壺台前,取出所要用的搭子、鰟鮍刀、木竹拍子、尖刀、矩車以及木轉盤等十餘種器具,置放於桌右上角後,又拿出兩塊事先練好的熟泥。

「今天要做的是柿圓壺,第一步先打泥片和泥條。」說著,吳奇敏快速用尖刀切下兩塊小長方體泥塊,用搭子拍打成圓片形用作上下底,其邊角料同樣製成圓片狀作為滿,「我們手工做壺,不會出現浪費泥料的情況,邊角裁下部分仍可繼續使用。」

接著,她又將另一塊大泥料取出,拍打成長方形條狀用作壺體。吳奇敏動作極快,手法乾淨利落,且眼尖心細,在排除泥條氣泡時,有一根極細小的髮絲也沒有逃出她的「法眼」,「氣泡、雜質對於手工壺而言,都是致命的,必須做到萬無一失。」開出泥條、泥片並拍打成型後,首道工序即告成。

嘈嘈切切錯雜彈

吳奇敏用矩刀和長尺,測量好預先設計的壺體尺寸,將泥片和泥條裁剪完畢後,取泥片之一,用水刷沾濕木轉盤底座處,將泥片「啪」一聲穩固在轉盤心處,再將泥條放在木轉盤上圍城壺體狀,用尖刀斜切裁掉多餘部分,讓壺體介面處恰好保持吻合狀態,「圍時一定要注意左手在外,右手在里,確保介面不會反置。」

接下來,吳奇敏一邊旋轉轉盤,一邊用拍子不斷敲打壺身,雙手配合十分默契。「壺身必須體現鼓腹漲肩,無論什麼造型的壺都應如此,這樣可以彰顯圓潤的線條之美,讓壺氣韻十足。」吳奇敏拍子落在壺身的聲音或疾或徐,看似無意雜亂拍打,實則處處皆有講究。

「眼觀手感,再通過工具對壺拍打下壓,形成很瀟洒的弧線。」她告訴記者,也正因為如此,手工制壺不會倔頭犟腦,而是溫和且具靈性。

「奇敏制壺,節奏感強,仿如韻律置於其間。」在一旁觀賞的紫砂壺工藝師吳曙峰讚歎道。

此時無聲勝有聲

一番拍打過後,吳奇敏拿出自己製作的竹篦子,為壺身「拋光」。「這些竹篦子每一個都有不同的弧度,紫砂壺的工具很多都是根據自身需要手工打磨而成,所以每個藝人所用的工具都不盡相同。」在完成這個環節時,沒有了之前敲敲打打的制壺之聲,但無聲之處,一個圓潤光澤、氣韻十足的壺體漸漸展現眼前,觀者不禁嘆奇。

「全手工壺不會馬上成型,第一遍先做出大概模樣,待水分干至一定程度後再定型。」吳奇敏將壺身倒置調整其軟硬度,在晾乾過程中她又將壺柄、壺嘴製作完成,待規定時間後再做後續工作。

END

領略了一番吳奇敏老師的制壺過程,其手法技藝之高超,嘆為觀止,亦是賞心悅目。

但是,這樣一位極具才情的紫砂藝人,只能從文字和圖片中了解,太過單薄。

你有沒有想過,與她有更多地溝通和了解?

那就下載「問壺」軟體吧。

如果,你手上有紫砂壺,想認識作者,想一辨真假,掃一掃底款功能就能滿足你的要求。

如果,你有心儀的藝人,也可以在這裡與他們聊天,看到一個不一樣的「ta」。

如果,你是紫砂壺愛好者,卻怯於市場亂象,在問壺,你將得到專業指導,避開市場深坑。

問壺,讓每一把壺找到真愛……

掃描印章識別作者展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壺科技 的精彩文章:

從這裡 讀懂紫砂

TAG:善壺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