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哥拉接裝「蘇-30」,俄制先進戰鬥機在非洲大有市場

安哥拉接裝「蘇-30」,俄制先進戰鬥機在非洲大有市場

據多家媒體報道,本月21日,俄羅斯航空工業企業向安哥拉空軍正式交付了該國訂購的首批2架「蘇-30K」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剩餘10架也將儘快完成並飛抵位於該國中部的奎托空軍基地。作為一個GDP僅有不到900億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安哥拉於2013年向俄羅斯簽署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軍購合同,令外界深感意外,其背後的動機與潛力,更值得探究。

有消息稱,安哥拉原計劃訂購18架「蘇-30K」,但由於經費受限,最終採購數量被削減至12架。這批飛機並非「接單生產」,而是1998年印度訂購的「蘇-30MKI」尚未研發完成時,俄方臨時提供的應急產品,名為「第一階段升級後的『蘇-30K』」,實則是「高配版的『蘇-27UB』」。印度在發現被坑後於2005年果斷退貨,這批飛機也在白俄羅斯558航空修理廠接受大修和升級後找到了新的買主。被安哥拉「忍痛割愛」的6架飛機很可能將被斯里蘭卡收入麾下。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此次軍購也使得安哥拉成為了非洲第三個「蘇-30」系列戰鬥機用戶,此前烏干達已向俄方訂購了12架更為先進的「蘇-30MKK」,阿爾及利亞空軍則一口氣訂購了44架「蘇-30MKA」、12架「蘇-34」和至少10架「蘇-35」。此外,厄利垂亞空軍擁有2架「蘇-27」和5架「米格-29」,衣索比亞空軍則有24架「蘇-27」在役。

換句話說,當美國和歐洲還在拿著火箭筒和輕武器向非洲各國兜售時,俄制第三代戰鬥機已經悄然在這片大陸打開了市場。仔細檢視這些國家的裝備目錄,不難發現,其教練機、直升機和運輸機也幾乎是俄系裝備的「半壁江山」,地面裝甲車輛和地空導彈中的俄系產品更是佔據絕對主力地位。

在一些西方媒體眼中,許多非洲國家至今仍然未能擺脫戰亂頻仍、經濟乏力、疾病肆虐、政局動蕩的刻板印象。但實際上,除少數國家始終在貧困線附近掙扎外,非洲國家近年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地理區位優勢,發展國際貿易和多邊合作,國民經濟大有改觀。以安哥拉為例,該國的經濟潛力號稱「非洲的巴西」,不但位於非洲西海岸且國土面積廣大,且石油儲量高達131億桶,天然氣儲量達7萬億立方米,鑽石儲量約10億克拉,鐵礦17億噸,磷酸鹽2億噸,錳礦近1億噸,森林面積53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5%,是非洲第二大林業資源國。

隨著自然資源得到逐步開發,安哥拉開始重視國防建設。該國空軍規模在非洲位居前列,擁有超過300架飛機,除「蘇-30K」外,還裝備有6架「蘇-27」戰鬥機、8架「伊爾-76」重型運輸機和4架C-212海上巡邏機。

有分析指出,俄制先進戰鬥機能夠在非洲輕鬆打開市場,不但歸功於這些國家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還得益於俄制武器在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積累的「用戶滿意度」。美國軍控問題專家羅伯特?貝克休森稱,幾乎人手一支的AK-47突擊步槍讓非洲人民認識到,俄制武器能夠兼顧可靠耐用和價廉物美,一些國家在國旗和貨幣上設計該槍的圖案便是明證。即使是「米格-21」戰鬥機、T-72坦克、「薩姆-13」地空導彈這樣的技術裝備,其保養也較為便捷,而性能不俗。相較之下,美歐國家不但在武器出口問題上對非洲另眼相待,而且裝備精密有餘、皮實不足,並不太受用戶歡迎。

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分析報告指出,冷戰時期美蘇的全球爭霸引發了非洲的大規模動蕩,雙方給錢給槍,扶植各自的代理人兵戎相見。但與美國在冷戰結束後迅速抽身留下一堆爛攤子,直至反恐戰爭才小心翼翼重返非洲的舉動不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一直試圖在非洲保持影響,這一長期戰略布局也開始收到成效。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也承認,面對西方先進軍事裝備特別是戰機動輒上億的售價,非洲大多數國家在可預見未來都將是俄羅斯軍工企業的忠實客戶。這片資源與市場都潛力無限的沉睡大陸,將對美國未來的全球戰略產生不利影響。

作者:廖南傑

現代軍事稿件,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軍事 的精彩文章:

俄媒稱T-14「阿瑪塔」坦克能在火星上作戰
美國陸軍的戰術信息網路能夠經受住電子戰攻擊嗎?
美第五代戰機將獲得控制無人機的人工智慧
特殊的儲備品——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鮑里索夫訪談
法國陸軍部隊結構調整與裝備建設研究

TAG:現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