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朝被滅亡,原來不都是楊廣的錯!

隋朝被滅亡,原來不都是楊廣的錯!

隋朝(581年-618年,一說619年或630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曇花雖美,但轉瞬即逝,隋朝雖強,但如過眼雲煙,存在37年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隋朝為何短命呢?許多人將責任推到楊廣的頭上,認為他在位期間荒淫無道,大興土木,窮奢極欲,濫起征伐,導致民不聊生,最終覆滅。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隋朝自建立那天起,就已經決定短命的結局,所以這「鍋」不能都讓楊廣來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首先聲明,編者無意為楊廣開脫,也不想抹黑楊堅,只想從隋朝統治內部的矛盾鬥爭入手,來分析下隋朝統治短命的原因。這事還得從隋文帝楊堅說起,毋庸置疑,楊堅是一位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的明君,但問題就在於他得到皇位的方式,引發一連串的問題,導致隋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

  1.楊堅篡位,難以服眾

  楊堅在北周雖然是朝廷重臣、皇帝岳父,但論職務、論功勞,都很難服眾,另外他的上台,還有偶然的因素。580年,北周宣帝病重,不能說話,宣帝的寵臣劉昉、鄭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推出楊堅來矯詔輔政,所以最初楊堅是被動的,所以當時就有一個說法,「劉昉牽前,鄭譯推後」。

  楊堅以這樣的方式,奪取最高權力,自然不會服眾,甚至連楊堅的親弟弟楊瓚都對大哥篡位非常不滿,不予支持。李德林直言不諱的對楊堅說:「公與諸將,皆朝廷貴臣,未相服從」。換句話說,關隴勛貴們與楊堅地位相等,有的甚至比他資歷還老,對於楊堅突然稱帝,他們只是屈於形勢,內心並不支持。當時年僅十多歲的房玄齡都看出端倪,他對父親說:

  上無功德,徒以周近親,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僣,相傾鬩,終當內相誅夷。視今雖平,其亡,跬可須也。

  2.楊堅濫殺,激化矛盾

  楊堅性格內向,心思縝密,對於諸將的不滿是心知肚明的,如果他安撫關隴勛貴們,可能還會化危機於無形,但他做了相反的事情。既然我能做皇帝,你們也可能有做皇帝的心,楊堅在位期間,對朝廷勛貴進行殺戮,「草創元勛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甚至幫他矯詔的劉昉也被以謀反的罪名處死。此外被殺的還有郢國公王誼、郕國公梁士彥、英國公宇文忻等人。

  楊堅生性沉默寡言,不善於搞團結、穩定內部,以至於激化關隴勛貴與皇室的矛盾,比如楊堅的親姐夫竇榮定因小過,被他一擼到底,貶為庶民。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楊廣也繼承了父親的這種猜忌的性格,也濫殺了一批大臣,更加劇了這種矛盾。到最後,楊廣留戀江南,遠離長安,所以隋朝被關隴貴族所拋棄是必然的。

  3.關中本位,李唐盛世

  群雄逐鹿之時,李淵於太原起兵,他用很少的兵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攻佔了長安。李淵是八柱國李虎的後裔,名副其實的關隴勛貴,他振臂一呼,得到了關隴貴族的廣泛支持,所以才會迅速取得成功。李唐在對待關隴貴族方面,實行「關中本位政策」,所以關隴貴族拋棄遠在江南的楊氏,李氏據帝位,主其軸心,其他諸族入則為相,出則為將。

  「得關隴者,得天下!」隋唐的統治基礎都是關隴貴族,楊堅以外戚身份篡位,名不正,言不順,難以服眾,再加上他對關隴貴族進行持續打壓,雙方離心離德,造成隋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十分尖銳,所以隋朝的短命並非偶然。李唐則乘勢而起,在關隴貴族的支持下,最終開創百年盛世。

隋煬帝初期國力仍然興盛,隋煬帝營建洛陽,開鑿隋唐大運河、修馳道與築長城,帶動關中地區與南北各地區經濟與貿易發展;並對四周國家展開徵討,擴張隋朝版圖。然而,由於隋煬帝急功好利,使得這些作為對社會反而造成破壞!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揭秘:隋煬帝與隋朝服飾發展之間的關係
唐朝盛世背後,婦女地位提高,起到關鍵性作用
歷史上令人無法理解的四大驚天巧合!
「大和民族」以及「日本」的稱號是從何而來的呢?
隋朝提出開鑿運河的不是隋煬帝,其實是他爸……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