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母親」默克爾贏得大選,「歐洲定海神針」梅開四度!

「德國母親」默克爾贏得大選,「歐洲定海神針」梅開四度!

北京時間9月25日德國大選投票結束,出口民調顯示,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政黨聯盟贏得大選,已執政12年的默克爾將第四次出任總理。

當今世界的第一女強人,非德國總理默克爾莫屬。她剛剛又贏得了大選,開啟自己執政的第四任期。而一次次危機的成功應對,早已使她成為不可或缺的歐洲人。

她來自蘇聯陣營的東德,但最終,她成了西方世界的領袖。這或許正是這個世界的詭異之處。現在,由於特朗普的離經叛道,她似乎成了西方的希望。基辛格就說默克爾似乎「是她這個時代的完美表現」。

默克爾為何無人取代?

安格拉·默克爾已經當了12年德國總理。

2005年第一次當選時,她被當作前總理科爾的門生。當時,那位大塊頭總理曾把默克爾喚作「我的小姑娘」。誰也沒想到,這個「小姑娘」會成為歐洲堅挺最久的大國領導人。

自2005年默克爾上任以來,德國雖歷經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和難民危機的衝擊,但卻沒有亂了方寸。相反,德國駛入了經濟增長快車道,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大幅提升。

默克爾的執政成績有目共睹,她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在動蕩不安的世界中捍衛自己的理念,展現出非凡的韌性和領導力。她不僅是德國人的「母親」,還被稱為「將歐洲扛在肩上的女人」。

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正式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

1、讓人安心的「德國媽媽」

從原民主德國政府的副發言人,到統一後德國的部長和反對黨主席,再到2005年當選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默克爾穩步走到德國乃至歐洲的權力中心。

默克爾早年畢業於萊比錫大學物理系,本來很有可能成為一名科學家,卻踏上了從政道路。1989年,時年35歲的默克爾加入東德「民主覺醒運動」,步入政界。

12年來,默克爾在應對各種危機中鍛煉得越發老練,德國人民似乎已習慣她的領導。一些德國人感覺默克爾熟悉得像一個家庭成員,還送給她一個昵稱——Mutti,其含義與其說是「母親」,不如說更接近於「大媽」。

默克爾也樂於展現出她作為家庭主婦接地氣的一面,今年8月,她向媒體透露了自己怎麼做德國家庭的傳統菜肴土豆湯。她還聽從形象顧問建議,改良了自己「聖女貞德」式的髮型,著裝風格漸趨柔和,但那種持重、理性的氣質始終如一。

得益於顧問團隊的精心設計,默克爾被打造成一個傳統的母親形象,照看著她的「孩子」(德國人或歐洲人),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即使在全世界範圍內,民眾對她的領導能力也持有相當正面的看法。今年6月的皮尤研究中心民意調查,默克爾登上「最受信任的領導人」榜首。

在她三個任期內,德國經濟保持歐洲總量最大、增長最快、開放度最高的地位,其國內各項改革措施有條不紊地推進實施。據德國聯邦統計局8月公布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德國財政盈餘達183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失業率從最高峰時期的10%降至4%。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希臘債務危機、烏克蘭危機、英國「脫歐」、歐洲恐怖襲擊頻發等挑戰,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政府表現,當得起歐洲「標杆」的稱號。

2015年承諾德國和歐洲向西亞北非難民敞開大門,默克爾在贏得「有大國擔當」讚譽的同時,也被國內反移民陣營諷刺為「聖母」。入歐難民大潮之洶湧,確實出乎默克爾的意料。不過,默克爾已及時收緊難民政策,如加快遣返不符合居留資格的難民、與他國簽署難民交換協議等。

英國政治評論家馬修·庫弗特魯普說,在某些方面,默克爾就像是戰後「新德國」的化身。默克爾希望打造一個強大的德國,但應該是一個通過不同方式展示實力的國家,而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帝國。

世界已經看到了默克爾和「新德國」的特點。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批評德國是「道義帝國主義」,而美國《時代》雜誌把默克爾評為2015年年度人物,稱讚她「比大多數政治人物更加勇於對自己的國家提出要求,表現出堅定的道德領導力」。

法國《回聲報》刊文指出,默克爾領導的德國能在國際舞台上讓人傾聽自己的意見。德國能強硬地和普京領導的俄羅斯對話。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挑釁,德國運用自己的智慧並捍衛自己的原則,從而強化了自己的道義地位。默克爾不僅是歐洲第一經濟大國的領導人,更是「整個歐洲的母親」,甚至是「歐洲祖母」。

5月2日,在俄羅斯索契,俄羅斯總統普京(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聯合新聞發布會。(新華/法新)

2、務實的傾聽者

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主任、上外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陳壯鷹教授認為,默克爾的幾位前任都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且因此名垂青史——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開創東西方和解的勃蘭特、推進和實現兩德統一的科爾……默克爾的領導風格則更多的是「務實」。

本次大選,基民盟的競選口號也貫徹了這一風格:「為了一個我們熱愛且生活美好的德國」。沒有煽情語言,沒有宏偉目標,卻切中百姓所需。它提醒選民國家在默克爾領導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現實,同時傳遞清晰信息:「想繼續過好日子,就選我們。」

陳壯鷹說,默克爾的另一個特點是「後動」,擅長聽取別人的意見,會讓各方陳盡理由後擇善從之。這與其前任施羅德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在政策選擇方面,她並不拘囿於意識形態。在她的領導下,基民盟這個中右翼政黨變得有些「左翼化」。

社民黨總理施羅德在任時努力推動「2010議程」,意在削減福利和勞工保護,增強市場調節機制,提升經濟活力。默克爾擔任反對黨領袖時對此大加鞭撻,並利用民眾的不滿擊敗施羅德。可她上台後,採納了不少「2010議程」中的措施,德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軌道。她後來也承認是沾了施羅德政策的光。

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之後,默克爾政府宣布放棄核能開發,全面轉向綠色可再生能源,這本是綠黨的主要主張;她取消義務兵役制,這是自由民主黨的目標;她提高育兒補助,這是社民黨的承諾。

9月1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一難民收容中心與難民合影。(新華/美聯)

默克爾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這一點在她處理難民危機的方式上體現得淋漓盡致。2015年夏,默克爾參加一個電視節目時,一個巴勒斯坦女孩說想繼續在德國生活。但是,默克爾卻回答她可能做不到。

女孩聽到後哭了,默克爾安慰她,但沒有收回自己的話。雖然很多人批評默克爾無情,但女孩卻說:「如果她不誠實,我受到的傷害會更深,我喜歡誠實的默克爾女士。」

然而,面對大批從戰火和恐怖陰影下逃生的難民,默克爾決定開放德國邊界。她向反對接納難民的示威者說,德國有道義上的責任幫助這些難民。

百萬難民的到來導致了德國安全形勢的惡化和默克爾支持率的驟降。默克爾被指責「正在毀滅德國」,但她卻不願意為避免政治風險而改變自己的政策。她在2016年的新年致辭中說,希望未來這個國家的國民是自由、富有同情心和向世界開放的。

一些對默克爾持批評態度的媒體開始讚揚她的勇氣。英國《經濟學人》曾評價:「在這場歐洲沒有任何值得驕傲之處的難民危機中,默克爾的領導是一個閃亮的例外。」

7月13日,愛麗舍宮,出席法德峰會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右)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話別。(新華/法新)

3、「默大媽」的政治手段

「媽媽」並不總是慈祥,默克爾在政治叢林中的生存手段絕非一般。

默克爾在總理府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幅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畫像。雖然她的官方傳記作家不願對此過度解讀,但還是寫道:「默克爾像葉卡捷琳娜女皇那樣在政治上遵循啟蒙主義的精神,也會為了擴張權力而不惜玩弄權術。」

陳壯鷹舉例說,1999年,時任基民盟榮譽主席科爾捲入政治獻金醜聞時,作為基民盟秘書長的默克爾在《法拉克福彙報》發表署名文章,呼呼基民盟學會「獨立行走」。此舉既與政治導師科爾劃清界限,又打擊了時任基民盟主席朔伊布勒和人氣正旺的黑森州州長科赫。這三人先後辭職,默克爾就任基民盟主席,開啟問鼎總理寶座之旅。

資料照片:德國前總理科爾(左)與默克爾。(新華/美聯)

歐債危機時,默克爾在援助希臘計划上的「故意」遲疑以及設計讓歐盟其他成員國接受德國方案的做法,讓已故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感慨她深諳義大利思想家馬基雅維利的權力之道,並將她稱為「默基雅維利」。

有好事者統計,默克爾加入基民盟以來,倒在她前進路上的同黨男性政治家已超過十人,包括因博士論文抄襲醜聞出局的前國防部長古藤貝格、因以權謀私醜聞下台的前總統武爾夫,兩者當時均為上升中的政治新星。

9月19日,在德國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梅前州)首府什未林,德國總理默克爾(中)準備參加競選集會。(新華/法新)

社民黨前黨魁施泰因邁爾,曾是默克爾最危險的競爭對手,民意支持率與她不相上下。默克爾說服黨內反對派,共同推舉他擔任聯邦總統,既給足面子,又消除大患,皆大歡喜。

另一方面,陳壯鷹指出,基民盟及其姊妹黨組成的聯盟黨根本無可選擇,因為默克爾從未著力培養黨內後備接替人選。默克爾去年11月宣布參選時說:她一度考慮放棄競選連任,但黨內朋友們紛紛打電話勸她參選,因為「沒有人能代替你」,她義不容辭。

德國總理執政紀錄是科爾創下的16年。當前德國政壇上,有資格挑戰這個紀錄的,除去默克爾也再無旁人了。

2014年7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中)在成都映象餐廳學習川菜宮保雞丁的做法。(新華社發)

天生的政治家:禁得起誇讚,更忍得住批評!

她似乎是天生的政治家。科爾是她的伯樂,他將她引入政壇,並說她「一竅不通」,「從來沒學會用刀叉吃飯」。1999年她給了科爾背後一擊,然後以智取勝,戰勝了她的對手朔伊布勒成為總理。她不計前嫌:朔伊布勒成為了她信任的財政部長。

《金融時報》曾這樣解讀這個女強人:

當歐元危機爆發時,默克爾對金融所知甚少。她僅能做出標準的德國人的反應:不信任市場「投機者」,信任企業。她自學金融,沮喪地發現經濟學家們——跟物理學家不一樣——經常給她錯誤的分析。儘管如此,她還是喜歡那些關於市場「厚尾」理論的即興研討會。複雜嚇不倒她。畢竟,她提醒自己,作為一個物理學家,她精通積分學。

她的專長是管理擾亂德國平靜的外國危機:金融危機、歐元危機、克里米亞危機以及現在的特朗普危機。德沃德將她稱為「歐洲的消防指揮官」。默克爾思維敏銳,擅長隨機應變。她喜歡妥協——這是德國或者歐洲政界的根本技能。

她珍視個人決定生活方向的自由。2015年10月,當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托在歐盟峰會上建議德國建造隔離牆的時候,默克爾沉默了一下,然後說道:「我曾經很長時間生活在隔離牆後面。這不是我希望再次做的事情。」為了歡迎難民,她動用了政治資本。但現在她把它稱為一次性的。德國的政治中心不會容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她的職位描述不斷擴大:從德國領導人到歐洲領導人,再到特朗上台以來的西方領導人。與此同時,默克爾依然是默克爾。

范倫特赫姆寫道,每天晚上,她都會回到位於柏林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附近的簡陋4樓公寓住所,那裡的門鈴上寫著她丈夫的名字:「紹爾博士,教授」。

在過去12年的總理生涯中,她曾無數次上過封面,被人景仰,也備受嘲諷。坦然面對,從不憤怒,這或許也是默克爾特殊的魅力和氣質。

歐洲淪陷了,英國、希臘、義大利、法國,都在危機中沉淪,只有德國巍然屹立,這反襯出默克爾的成功,所以,上面標題是「一個統治他們的女人」

希臘危機,將德國推到了懸崖邊,但默克爾的鐵腕,也進一步展示了默克爾的領導力。

德國的新面孔,換來換去,還是默克爾。

此時的默克爾,已經是歐洲大陸最有權勢的女性,她下一步該怎麼做?

2015年,默克爾成為《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時代》總編輯吉布斯在聲明中表示,儘管歐盟地區的危機「讓人有理由懷疑歐盟是否繼續存在」,而61歲的默克爾「挺身而出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默克爾成為自阿基諾夫人1986年獲獎以來,第一位贏得這一榮譽的女性個人。

而早在2013年上次大選,默克爾毫無懸念地贏得勝利。考慮到德國已成了「默克爾共和國」,《明鏡》周刊用一張默克爾身著「女皇」服飾的畫像作為封面。她已然成了這個國家的女皇。

默克爾也遭遇過太多的嘲諷。希臘危機時,她堅持嚴格的救助紀律,拒絕希臘的漫天要價,被希臘領導人罵為納粹。德國《明鏡》周刊自諷般地刊登了這個漫畫,特朗普身後是一群剛剛佔領希臘的納粹軍官,在希臘標誌性建筑前合影。

去年,法國諷刺漫畫《查理周刊》發行德文版,則消遣了一下默克爾,封面是蹲廁所看雜誌的默克爾。這樣的嘲諷,一些領導人是不能平靜接受的。當然,對這家敢調侃先知遭遇恐怖攻擊的周刊來說,這可能算是尺度最小的政治漫畫了。

你瞧瞧,他們是怎麼嘲諷奧巴馬和特朗普的。

無論怎樣,她執政12年,仍然保持著樸素的生活,也時常買菜做飯,一切都很自然,更少有其他領導人的作秀。禁得起誇讚,更忍得住批評,俯得下身子,這樣的默克爾,確實讓人尊敬。

默克爾開始新的總理任期,歐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因為她的領導,德國已經成為歐洲無可爭議的核心。默克爾的歐洲和特朗普的美國,正在漸行漸遠。這個世界,一場新的合縱連橫在上演,她是一個關鍵的角色。

默克爾與中國:10次訪華都幹了些啥?

從2005年當選至今,默克爾已在總理位置上幹了12年,期間訪問中國10次,幾乎每年都來。從西南到東北,從沿海到內陸,從城市到農村……每次來,默克爾幾乎都會去一個新的地方。

難怪德國駐華大使柯幕賢稱她是「來華次數最多、最了解中國的西方國家領導人」。

1、北京:和公園大媽一起晨練

默克爾訪華首先是政治之旅,北京自然是她幾乎每次都要訪問的城市。這裡見證了兩國高層的密切交往、中德政治互信的不斷提升、各領域務實合作的持續深化。

北京也留下了默克爾訪華的許多有趣瞬間。

2006年5月,當選德國總理剛半年的默克爾首訪中國。在一個雨後初霽的清晨,默克爾由中國領導人陪同,來到天安門廣場東側的菖蒲河公園散步,與正在晨練的中國大媽拉起了家常,誇大媽「身體看上去真好」。

她還嘗試玩了一把柔力球。不過據當時在現場的記者說,對於這種類似將網球控制在球拍上展轉騰挪的運動,默克爾似乎不太得要領……

2、上海:參觀百年教堂、乘坐磁懸浮列車

第一次訪華期間,默克爾還到訪上海,參加德國商會舉辦的「德國企業投資在中國」論壇,參觀上海城市規劃館和有百年歷史的徐家匯天主教堂。

在徐家匯天主教堂,默克爾不時就具體的繪畫、雕塑以及彌撒活動等與90歲高齡的主教金魯賢交談,並稱讚這座教堂「保護得很好」。

結束訪問時,默克爾乘坐磁懸浮列車從上海市區前往浦東國際機場。她在離滬前說,上海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上海的發展成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南京:與南大師生交流、參加西門子公司慶典

2007年8月,默克爾第二次訪華,正值中德建交35周年。

她前往南京,出席了德國在華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走進江蘇」開幕式,與南京大學中德法學研究所與師生們交流。

在南京,她還參加了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三期擴建項目竣工投產暨公司成立十周年慶典。

4、西安:大唐芙蓉園慶生、誇秦始皇兵馬俑

2010年7月17日,默克爾到了古都西安,參加中德企業家座談會,參觀大唐芙蓉園、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那天正好是默克爾56歲生日。

在西安唐文化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內舉行的早餐會上,一個充滿中國元素的壽桃成為默克爾在那裡收到的第一份禮物,而隨後送上的由中國民間藝人精心製作的花饃,點綴著色彩艷麗的龍鳳圖案,代表著吉祥如意,洋溢著濃郁的陝西風情。

當天下午,默克爾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一排排整齊列隊的秦代兵俑雕塑規模宏偉、氣勢磅礴,讓默克爾連說:「真美!真美!」

5、廣東:與中德企業家交流、暢談兩國合作

2012年,歐債危機正甚囂塵上,默克爾一年內兩次訪問中國,除北京外,還訪問廣東、天津。

2012年2月,她到訪廣東,與德國西門子、大眾、歐洲直升機公司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聯想、南方航空、三一重工等近40家企業的負責人座談。

默克爾表示,德中合作是互利雙贏的,德方願進一步擴大對華投資,歡迎中國企業到德國投資,共同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推動兩國經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6、天津:見證第100架空客A320下線

2012年8月,默克爾第六次訪華。

在天津,她再度與中德兩國企業家座談,認真聽取他們對進一步發展中德經貿關係的意見和建議。

在空中客車天津總裝廠,默克爾見證了第100架空客A320飛機下線。

7、成都:逛農貿市場、學做宮保雞丁

成都是默克爾第七次訪華的第一站。

2014年7月6日上午,她來到成都市神仙樹農貿市場,自己掏錢買了一小袋郫縣豆瓣和一些八角。

逛了近20分鐘菜市場後,默克爾來到一家川菜館。在這裡,她在川菜大廚的指導下,「學習」川菜經典菜品宮保雞丁的製作。

雖然最終默克爾並沒有親自動手烹飪,但她仍舊錶現出極大的興趣。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宮保雞丁出鍋後,默克爾熟練地拿起筷子品嘗起來。該餐館負責人告訴記者,默克爾一個人就吃了一盤宮保雞丁的四分之一。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默克爾在成都還被一名小朋友問「你幸福嗎?」

默克爾笑了,頓了一下說:「是的,我很幸福。」

8、合肥:與村民嘮家常、客串數學老師

2015年10月,默克爾第八次訪華。

這次,她訪問的京外城市是合肥。在那裡,她參觀了中德合作共建的應用型職業高等教育學校合肥學院,品嘗了中德兩國學生合作釀製的啤酒。

在合肥市郊的大圩鎮沈福村,默克爾來到村民沈自根家,與他們拉起家常,併到他家的蔬菜大棚參觀。

在沈福村停留了近半個小時後,默克爾一行來到大圩鎮上的金葡萄小學。當時,學校的孩子們正在上數學課。

默克爾微笑著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阿拉伯數字1,問孩子們這是什麼?幾乎一半的孩子都說是7。

正納悶著,翻譯提醒默克爾,中國書寫1的方式和德國不一樣,沒有上面的那個帽子。默克爾恍然大悟,直接伸手抹去了多出的部分。

隨後她在1的後面續了一個等式「1+3=5」,轉過頭來,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們,什麼也沒有說。孩子們於是喊道:不對!應該等於4。

學校副校長陸櫻紅說,她很讚賞默克爾這種啟發式教育,不去直接告訴孩子們對錯,而是引導、鼓勵他們自己思考,「真沒想到『政壇鐵娘子』是個這麼懂教育的人」。

9、瀋陽:經歷文化「穿越之旅」

2016年6月,默克爾第九次踏上中國的土地。這次,她來到正在經歷結構性改革的遼寧瀋陽。

她的旅程從參觀有近400年歷史的瀋陽故宮開始,隨後在中國工業博物館了解了中國工業發展的歷程,觀看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與德國思愛普公司合作研發的「工業4.0」原理生產線演示。

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她推動手柄,啟動全新BMW X1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下線。短短一天的「穿越之旅」,勾勒出中德兩國交流互鑒、戰略對接的美好前景。

10、杭州:出席G20杭州峰會

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是默克爾2016年9月訪華的主題,那是默克爾第十次作為總理訪問中國。

默克爾評價說:「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通過舉辦杭州峰會,推動了很多全球合作方面議題,取得了豐碩成果。感謝中國的熱情招待,感謝杭州百姓。」

從華南到華北,從四川盆地到黃土高坡,對默克爾來說,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域文化多樣的神州大地,充滿新鮮體驗。更多體驗是為了更深了解,更深了解是為了更緊密的合作。

當前中德各領域合作呈現蓬勃發展的好勢頭。中德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並在促進中歐、亞歐合作中發揮了積極引領和示範作用。

本月24日,德國舉行聯邦議院選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與有些國家不同,在德國大選中,「中國話題」難覓蹤影。事實上,不只今年如此,以往德國大選也鮮以中國為由製造話題。

這正體現了中德關係持續發展的勢頭,說明德國對華政策具有相當的、跨黨派的穩定性。人們有理由相信,大選之後,在新一屆德國政府時期,中德之間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還將延續。

本文綜合新華社、新華國際頭條及知名微信公眾號牛談琴等內容。

熱文推薦

從錢學森、鄧稼先、吳文俊,再到黃大年,史書留名的真正巨星,是他們耗盡自己的力量,慢慢挺直了中國的脊樑!

國家的強盛、軍隊的強大,靠的不是鶯歌燕舞,靠的不是花拳繡腿!靠的是先進的科學技術,靠的是無數個如黃大年一樣默默奉獻鑽研的科學家!

他們,才是中國由弱變強的堅強保障和不竭源泉!

所以,請不要等黃大年他們離去後我們才想起致敬!甚至忘了致敬!

更不要讓黃大年他們的奮鬥事迹塵封在在共和國檔案里!

★楚漢相爭:一道岔路口的選擇題

繼位四十六天後,劉邦兵臨城下,子嬰出城投降。秦代滅亡。隨後,起義軍中最強大的一支軍隊在項羽的率領下也到來了。

項羽殺掉子嬰。起義軍將領在項羽的主持下瓜分天下,各自稱王。秦代統一的疆土被分裂成十九個諸侯國。其中先入關的劉邦被封為漢王,接收了巴蜀和漢中之地,定都南鄭;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佔據了梁、楚地的九個郡。這就是楚漢相爭的起點,四年後漢王劉邦滅西楚霸王,建立了漢帝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從女性史到通俗歷史普及——李貞德專訪
古人是如何「尊師重道」的?
《書信中的伏爾泰》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會有左中右:左派、右派是如何劃分的?
一位「吃貨娘娘」的年度帳單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