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粵商伍秉鑒,百年前華人世界首富,近千年全球最富50人之一

粵商伍秉鑒,百年前華人世界首富,近千年全球最富50人之一

點擊上方「

魚羊密史

」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回復「

揭秘

」,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2001年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統計出過去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其中就有六位華人入選,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劉瑾、宋子文和伍秉鑒。在這六個人中,伍秉鑒是唯一一位純粹的商人,不同於其他首富,伍秉鑒沒有官僚這一特殊保護傘,能夠將普通生意做成跨國集團,到達世界首富的位置,充滿了傳奇色彩。


      


兩淮鹽商、晉陝商人,廣東的行商,為清朝三大商人集團。行商,顧名思義,是外出經營的流動商人,當時為清政府特許的專營進出口貿易的中國商人。廣東首次被官府指定的外貿代理洋行有13家,故名十三行。行商制度在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創建時,洋行的主要職能只是評定進出口貨物的價格及承攬進出口貨物的關稅。以後,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行商制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起來,成為清政府壟斷、統制對外貿易的工具。17世紀後期,廣州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口岸」,因為某些原因,中國海上只保留了廣州一個開放點,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使得廣州十三行這個商人群體迅速崛起,十三行成為清朝政府的南庫,當時,廣州百分之六十的稅收來自十三行,這樣的比例佔全國稅收的百分之四十。








      


在伍秉鑒之前,行商的領袖是同文行,同文行的總裁是大名鼎鼎的潘振承,潘振承也曾被《法國雜誌》評為十八世紀「世界首富」。伍秉鑒的父親年輕時在潘家擔任賬房,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扶植下,創辦怡和行,怡和行是十三行之一。但是,這些代理行會因為因貿易形勢或者其他原因變動,最多時有26家,最少時只有4家,可見這個行當的風險之大。


     


1801年,伍秉鑒從父親手中接管怡和行,開始了長達40餘年的外貿代理生涯。伍秉鑒絕對是生意天才,他的努力和奮鬥不但讓怡和行後來居上,成為國際知名企業,更是取代潘氏成為行商領袖,同時讓伍家資產達到十三行的頂峰。據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計,他們的財產已有2600萬銀元,相當於今天的50億元人民幣。





(圖)伍秉鑒

     

 



十三行的主要生意是茶葉,絲綢和瓷器,按說是在商言商,無奸不商,西方人眼中的伍秉鑒卻是「誠實、親切、細心、慷慨」,「在誠實和博愛方面享有無可指摘的盛名」。據說一位美國商人欠了伍秉鑒7.2萬銀元,但是因為經營不善,無力償還,伍秉鑒撕掉借據,免除了他的債務。慷慨大方,寬厚仁義的伍秉鑒用個人魅力征服了外國人,並與許多洋商建立起私人友誼,外商都認定伍秉鑒是可信賴的商業夥伴,願意和他交易。憑藉良好的口碑和精明的商業頭腦,伍秉鑒還成為了英國著名的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當時,行商與外商的交易雖然數額巨大,但雙方的貿易經營全憑口頭約定,從不用書面契約。可見,合作雙方的誠信,尤為重要。放到現在複雜多變的商海,後果不堪想像。


      


儘管富可敵國,但是清朝時期的民營企業地位非常低。十三行除了納稅,還負責給政府買單,負責商會管理,為外商擔保等職責。從鴉片戰爭開始,十三行在這場歷史恥辱的戰鬥中,前前後後為清政府買單斡旋,貢獻了驚人的巨額財富。簽訂《廣州和約》,按協議,清軍退出廣州城外60里,並於一個星期內交出600萬元賠款;英軍則退至虎門炮台以外,這600萬元巨款,有三分之一由十三行商人出資,其中伍秉鑒所出最多,計110萬元。


      


封建王朝沒落時期,即使獻出了巨額財富也不能自身平安。一些伍家擔保過的外國商人為了牟利,做鴉片生意。為此,伍秉鑒曾遭到林則徐多次訓斥和懲戒,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獻出巨額財富以求得短暫的安寧。《南京條約》簽訂,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償還300萬銀元的外商債務,而伍秉鑒一人就承擔了100萬銀元。也就是在這一年,74歲的伍秉鑒病逝於廣州。《南京條約》條約簽訂後,廣東十三行的壟斷地位失去,特權消失,十三行逐漸沒落,輝煌不再,和它曾經叱吒風雲的領袖一樣,在歷史的舞台上,黯然落幕。


     


不知道什麼原因,國人對於伍秉鑒,知之甚少,對於其人,歷史也褒貶不一。




*作者:林炎清秋,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新浪博客文史推薦博主,新浪草根博客伯樂,文章多次入選讀者、意林、格言、瑞麗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頂撞公主違抗皇命,董宣的脖子就是這麼硬!
後來才知道,有些人一旦錯過
班超一人征服西域31年,一個人的力量到底可以有多大?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