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明帝國與後金最慘烈的決戰,大明精銳損失殆盡,關外土地全部淪陷

明帝國與後金最慘烈的決戰,大明精銳損失殆盡,關外土地全部淪陷

【軍武次位面】作者:書劍為酒

明朝末年,建州衛指揮使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反叛明朝,這位清王朝的太祖爺在生前先後統一了女真各部,並且喊出了「七大恨」,開始向明王朝發起挑戰。

明朝萬曆四十六年,明朝大軍第一次和後金進行正面交鋒,明軍大敗虧輸,從此關外局勢愈發不可收拾。

但是,明朝勢大,絕不是一個小小的後金打了一場勝仗就能擊敗的,於是在之後的幾十年里,兩方你來我往,直到明朝的遼東巡撫袁崇煥在寧遠大捷中打敗了努爾哈赤。

八旗

努爾哈赤陣亡之後,皇太極繼承大汗之位,比起他的父親來,皇太子更為陰柔。既然關寧防線牢不可破,不妨繞道攻打北京城,不僅長驅關內,還捎帶手坑死了袁崇煥。

除了武力之外能使用多種手段的人是更可怕的敵人,皇太極就是如此。

01、皇太極的決策

皇太極眼看著啃不穿明朝的關寧防線,便把目光放在了周圍,皇太極先是從內部著手,加強自己的權柄,確保汗位獨尊。

向西方征服了漠南蒙古,逼死了林丹汗,收蒙古精壯為蒙軍八旗,又兩度用兵朝鮮,迫使李氏王朝臣服於自己。對境內的漢族人,皇太極也出台多項漢化措施,吸收漢軍進入八旗。繼而皇太極出兵黑龍江流域,將後金的地盤擴大到了東北亞。在與明朝的交戰中,多次繞道長城進入國內劫掠,極大地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並建元稱帝。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燒到了明朝頭上,皇太極稱「今為敵者,惟有明國耳。」

皇太極像

並做出決策,兵強馬壯,攻打大明,先從錦州開始,打通遼西平原上的通道。

1639年,清軍進攻錦州。皇太極這次學了乖,他知道明軍憑堅城,用大炮,攻擊錦州不易,於是清太宗預先派濟爾哈朗和多鐸在錦州旁邊築城義州,攻佔錦州城的外圍據點,又命清軍四面紮營斷絕錦州外援。

錦州守將祖大壽一面堅守城池,一面向朝廷求援,祖大壽都快哭了:「錦城米僅供月余,而豆則未及一月,倘狡虜聲警再殷,寧錦氣脈中斷,則松、杏、錦三城勢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韓國影視中的八旗兵形象

祖大壽只知道關外形勢,軍情如火,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大明朝的西北方向農民起義軍剛剛被鎮壓下去,朝廷正是筋疲力盡之時。

02、明朝大軍雲集

1641年,錦州城東關守將投降清軍,清軍立刻進佔外城。

眼看著錦州城就將不保,錦州是遼東的門戶和鑰匙,一旦丟了錦州城,關外必將不保。

崇禎帝也顧不上內外交困,當即詔命洪承疇領王朴、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速令各鎮總兵「刻期出關」,速會兵於寧遠,解錦州之圍。

綉春刀中的崇禎帝

洪承疇成名已久,見識過清軍的野戰能力,雖熱手中有關寧軍、秦軍等精銳,但很多部隊是從內地調來,恐怕在野外爭雄不是清軍對手。洪承疇進兵謹慎,穩紮穩打,不肯冒進。明白,此次戰爭如果一味冒進直接舉全軍之力進攻清軍剛好上了皇太極圍城打援的套,而明軍大多是臨時拼湊,很多部隊剛從關內趕來,沒和八旗兵對陣過,並不了解八旗軍的真實戰鬥力,再說,糧草軍械並不充足。

承疇根據關外兵力和錦州守將祖大壽「逼以車營,毋輕戰」的意見,主張且戰且守,步步為營,逐步向前推進以解錦州之圍。洪承疇選擇了駐紮寧遠城作為大營,以隨時支應錦州城。

松錦大戰

但是遠在北京的崇禎爺坐不住了,晚明時期,財政糜爛,年年用兵年年虧空,只好加征百姓的賦稅,征的越多造反的人越多。孫子兵法云: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打仗打的就是錢,可是朝廷沒錢,這十幾萬大軍每天得耗費多少軍餉糧草。兵部尚書陳新甲一再上奏崇禎皇帝,希望洪承疇能夠速戰速決。

03.被坑死的洪承疇

崇禎皇帝派給洪承疇的監軍張若麒也是一天一個戰報,良好的發揮了自己的職能,不光是軍中之事事無大小全部報給了皇帝,對前線和戰局的判斷也進了崇禎耳朵里,監軍張若麒在軍營里就和主帥洪承疇唱反調,在奏章里更是高呼「振臂奮袂,扶兵之勢,收督臣之權,縱心指揮」,所有的戰報就一個中心思想:我大明將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皇上快打吧。

在這位異想天開的文人監軍的賣力宣傳下,崇禎皇帝看來,前線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那就趕緊決戰吧,於是崇禎接連下詔催促洪承疇即刻決戰。

綉春刀中的崇禎帝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崇禎皇帝的脾氣洪承疇最明白不過,要是不聽他的,打敗了死了罷了要是打勝了也有你好受的。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誓師出征,十三萬大軍一齊壓向錦州城。行至松山杏山一帶,明清兩軍相遇,當即爆發大戰,明軍勢大又有關寧鐵騎、秦軍這些特種部隊,又趕上對陣的清軍兵少,雙方在乳峰山陷入膠著,不過明軍依然艱難地獲得了勝利。史載:「清人兵馬,死傷甚多」,清軍失利,幾至潰敗。

這下急的皇太極坐不住了,說圍城打援,這錦州城是圍著呢,眼看馬上就要被援軍給打了。皇太極帶病出征,估計皇太極是太著急上火,鼻子一直流血,想像一下,大清皇帝一邊騎馬一邊抱著碗接鼻血也是夠彪悍。

皇太極不分晝夜跑了五百多里到了前線,還帶來了生力軍,清軍開始對明軍發動反攻,洪承疇與清軍在松山地區與清軍展開大決戰。

除了堂堂之師、正正之陣外,皇太極還耍了小動作,密令阿濟格突襲塔山,塔山是明軍的軍需大營,阿濟格偷襲得手,燒了明軍的糧草。

八旗兵

這下明軍傻了眼,廝殺了一天回營發現沒吃的了。

俗話說,軍中有糧,心中不慌,這糧草被燒了可就得慌了,各部將士都向洪督師請命,既然軍中無糧,眼看著清軍就包圍上來了,應當分散突圍,撤回寧遠解決糧草問題之後再作打算。形勢比人強,洪承疇只好同意,併當即做出了詳細部署,各部分兩路突圍,誰先誰後說得明明白白。

洪承疇

到了入夜時分,大同總兵王朴貪生怕死,一回營便率本部人馬首先乘夜突圍逃跑,他一跑各部總兵都爭先恐後逃跑。引發明軍內部大混亂,史載稱:「各帥爭馳,馬步自相蹂踐」,黑夜之中明軍且戰且退,各部四散,清軍趁機發動進攻,這十幾萬大軍便被分割成數段,總兵吳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疇帶領一部分人馬沒能突出重圍,只得困守松山城。

洪承疇

不過,皇太極到了這個時刻依然保持了驚人的耐心,他在松山周圍布置了數到封鎖線,斷絕松山外援,一句話困死你。

洪承疇幾次突圍不成,又有松山副將叛變降清。

崇禎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被清軍攻陷。

洪承疇兵敗被俘

洪承疇兵敗被俘,被清軍押送到瀋陽。

三月八日,錦州城彈盡糧絕,城中甚至開始了人吃人的慘狀,祖大壽不得不獻城歸降,清軍佔領錦州。

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用紅衣大炮炸毀杏山。

松錦大戰以清軍的大勝落下帷幕。

04、一戰定中原

這場大戰,雙方投入兵力超過二十萬,最終明朝的寧錦防線崩潰,松山、錦州、杏山三城盡沒,明軍幾乎全軍覆沒,十三萬大軍大敗虧輸,陣亡人數達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損失馬匹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據清朝史料記載: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胄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

松錦大戰後的明清形勢

如果把薩爾滸之戰看作是明清雙方在關外角逐的起點,這場松錦大戰就是終點,康熙皇帝在說到兩場戰爭時留下名言:太祖一戰而王基開,太宗一戰而帝業定。

這一戰之後明軍在關外的據點只剩下寧遠孤城一座,幾乎是明王朝最後一點家底齊集的十三萬兵馬被打的只剩下數萬殘軍,從這之後明朝再也沒有實力組織起如此大的一支軍隊在關外爭雄,關外幾千里土地再不歸明朝所有,對於清王朝而言,這一戰後清王朝真正有實力進兵關內,定鼎中原。這場大戰的深遠意義不止於此,對於明朝而言,這幾乎是最後一支精銳力量,如在陝北剿賊前線威名赫赫的總兵蓸變蛟在這一戰中殉國,等到陝北民軍一發不可收拾時,明王朝再也不能依靠遼東邊軍來救火,拆了東牆補西牆,最終兩面牆都會倒塌。

明思宗烈皇帝殉國處

明王朝對此戰不可謂不重視,八鎮總兵,步騎精銳十三萬人,堪稱「關外之存亡,神京之安危,決於一戰」,然而旦夕之間,主帥被俘,大軍慘敗,遼西四城盡陷敵手,而事後又傳來了洪承疇剃髮降清的消息,更使得京城上下一片嘩然,朝廷震動。

似乎,大明王朝氣數將盡了。

在兩年之後,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殉國。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經典2部空戰大片,最好武器廣告,《空天獵》怎麼樣
軍武聯合中航工業舉辦首個航空嘉年華,火爆到你無法想像
軍武 中航文化共辦首個軍事航空嘉年華 網路版《國之大運》正式啟航
為什麼這些兵種跨越幾個世紀,一直雄風不倒
俄羅斯吹噓米格31能打下衛星,航電還停留在70年代,打腫臉充胖子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