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聲音】詹姆斯庫里聯手懟總統 NBA超星為啥不愛特朗普?

【聲音】詹姆斯庫里聯手懟總統 NBA超星為啥不愛特朗普?


(以上視頻為庫里回應川普撤回白宮邀請 感覺很不真實感謝詹姆斯的支持)




勇士球星史蒂芬-庫里不明白,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何如此「荒唐」。而這所謂「荒唐」的起因,來自一條推特。


北京時間9月24日凌晨,針對十餘個小時前,庫里在勇士媒體日上所說的「我不會去白宮」的表態,特朗普發推說,「去白宮接受接見對總冠軍應該是莫大的榮譽,斯蒂芬-庫里在猶豫,所以邀請卡撤回!」


庫里認為,不接受白宮邀請,只是他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勇士隊。而事實上,勇士隊在媒體日上也表示,會在第二天進行全隊會議,討論球隊是否要接受來自官方的邀請,完成NBA冠軍球隊對白宮的造訪。

在美國,冠軍球隊造訪白宮是一種傳統。以NBA和勇士為例,它通常的流程是:

在NBA總決賽結束後,白宮向總冠軍球隊勇士發出賀電,並正式提出做客的邀請。勇士接受邀請,然後委託NBA官方與白宮方面協調,並確定最終的造訪日期,最後按照計劃造訪白宮。儘管從歷年的活動來看,還沒出現過冠軍球隊拒絕白宮邀約的事情,但在理論上,冠軍球隊有權利婉拒邀約。



庫里因拒絕造訪白宮,而遭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推特回擊


不是庫里一人在「戰鬥」


可現在,在勇士官方還未給出最終決定的情況下,特朗普就單方面收回了邀請。這一處理方法,讓當事人普遍感到不適。在隨後勇士隊的官方聲明中,你很容易能體會到這種情緒:「我們堅信美國公民有自由表達對所關心事宜觀點的權利,我們很失望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獲得分享我們觀點,或者對我們認為重要的影響社區的事情進行討論的機會。」


而作為從中斡旋的NBA官方,隨後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是球隊訪問白宮的支持者,並認為這是一個這些球員能夠直接和總統分享他們觀點的難得機會。我很遺憾這一幕(勇士訪問白宮)將不會發生。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球員在各自的社區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並一直在極為重要的問題上發聲。對此,我引以為傲。」在聲明中,NBA總裁蕭華寫道。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即出乎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在此前,庫里和包括杜蘭特在內的多名勇士球員就一直表示,「不會參加造訪白宮的活動。」也就是說,即便勇士此次的白宮之旅最終成形,特朗普見到的也可能只是一支「殘缺不全」的NBA總冠軍球隊。從這個角度來說,特朗普的這種做法,也有了存在的合理性。不過即便如此,人們對事情的發展進程,也有著自己的評價。一名普通美國網友在推特上對這則新聞的回復,獲得了上千讚賞,其內容是:「庫里拒絕特朗普很幼稚,而特朗普的這種回絕方法,就更幼稚了。」


然而,關於這件事情的討論,並未終止在「幼稚」的程度。因為隨後,NBA超星詹姆斯、克里斯-保羅,以及NBA球員工會主席米歇爾-羅伯茨的參與討論,讓整個事件再次發酵升級。對此,庫里完全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產生。「我早上收到了大概20多條簡訊,一開始還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庫里對記者說,「然後我看到社交媒體上,大家都在稱讚我堅持自己的立場。 」


在推特中,眾多NBA大牌球星紛紛站出來力挺庫里。其中以詹姆斯的表達最為激烈。「你聽好了,人家(庫里)本來就沒說要去,你有什麼『邀請』可收回的?」隨後,詹姆斯還專門為這件事情發表了一段視頻,表達他對庫里的支持,以及對特朗普的不滿。


詹姆斯竟能與庫里聯手?這場面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顯然,事情已經不再是一個人不給另一個人面子的「幼稚」問題了,而變成了美國精英體育階層對特朗普粗魯人設的質疑與責難。


其實,自從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之後,體育屆尤其是NBA內的很多球星,對特朗普就持質疑態度。為了特朗普,他們甚至可以放棄彼此在球場上常年形成的宿敵身份。這種現象也不由得令人深思:


特朗普這位現任美國總統,為什麼就和NBA的這些超星那麼不兼容?


說起NBA超星與特朗普的矛盾,人們很容易會根據超星在社交媒體中所表達的態度,找出一些答案。然而,這只是特朗普另NBA球星不悅的人設而已,並非他和超星們的根本矛盾。


而根本矛盾,實際上掩藏在特朗普正在推行的經濟策略之中。要了解這些,恐怕要先明白特朗普與NBA各自走在怎樣的經濟軌道上。




在特朗普看來,美國製造是解決美國經濟問題的重要方法。


特朗普的「美國製造」夢


上台伊始,特朗普就宣布要振興「美國製造」,從而為美國本國公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此,他不惜宣布美國推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其實,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製造業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曾經,美國憑藉先進的製造工藝和完整的製造體系在製造業領域遙遙領先,令世界望塵莫及。但進入21世紀後,美國在製造業的地位被取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國際化是製造業的主流,大多數企業會將生產、製造的部分轉移到美國之外,到勞動力更廉價的地區,比如中國、墨西哥,縮減成本。


對於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的企業而言,這樣做無可厚非,但對於美國而言,這是沉重的打擊。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的從業人口在2000年之前還能維持在1700萬-1800萬。但在2000-2010年的10年間,美國製造業崗位數從1730萬急速下跌到1150萬。雖然隨後的經濟復甦使得美國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出現恢復,增加了近80萬個崗位,但是自2000年至今的17年中,美國製造業還是損失了超過500萬個工作崗位。


工作崗位丟失、工資水平無法提升令美國藍領工人的焦慮感持續提升,特朗普在大選之時就瞄準了這一人群,他承諾會解決最底層美國民眾的就業問題,增加國內就業機會。因為這個策略,特朗普贏得了鐵鏽地帶(最初指的是美國中西部與五大湖附近,現泛指工業衰退地區)的支持,那些藍領工人普遍站在了特朗普這一邊,這是特朗普贏得競選的關鍵。


特朗普施政綱領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振興製造業,

他打著「讓製造業迴流美國」的旗號,要求美國國內的企業撤掉在海外的工廠,回美國建立工廠。

為此,特朗普推出了很多政策支持,比如降低了公司所得稅的徵收比重。特朗普的策略的確能提升美國國內就業率,但本質上,

特朗普的「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策略與當今的美國商業主流的國際化趨勢背道而馳,尤其是對需要勞動密集型的體育用品製造業來說,更是如此。


在競選總統時,特朗普曾向包括蘋果、福特在內的本土製造業廠商喊話,要求他們將製造業基地遷回美國,把就業崗位留給美國人。之後,可口可樂、福特、無線運營商Sprint、耐克等公司都響應了特朗普的要求,紛紛在海外撤廠,福特還取消了在墨西哥建廠的計劃,因為特朗普威脅如果福特將工廠建在墨西哥,他將會提高關稅。蘋果雖然尚未有大行動,但蘋果掌門人庫克宣布,公司會設立10億美元的基金會,推動美國創造更多製造業機會。不僅美國公司有所行動,海外公司也跟風而動,富士康將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興建製造業園區,創造出13000個新就業崗位。日本的軟銀集團也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



NBA一直以來的國際化策略,讓這個商業體育聯盟與海外市場產生了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繫。


NBA的國際化策略


在北美四大體育聯盟中,NBA只能排在第三位,落後於橄欖球和棒球。但是,近幾年NBA連續簽下大合同,聯盟先是簽下了9年240億美元的天價電視轉播合同,然後同百事可樂簽下一份多年合同,之後還變更了球衣贊助商,跟耐克簽下了一份為期8年的合同。NBA的品牌形象和價值在不斷提升,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增大,NBA各隊的市值水漲船高,這跟NBA的國際化道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2007年總決賽,馬刺以4-0橫掃騎士奪冠,聖安東尼奧人民歡欣鼓舞,可聯盟高層卻愁白了頭髮。四場總決賽,收視率僅為6.2%,創歷史新低。都說2005年馬刺跟活塞的防守大戰醜陋,可當時的收視率為8.2%,比2007年總決賽還要高一些。


當時算是NBA陷入危機的時刻,聯盟的品牌形象受到傷害,收視率下降,影響力跌到谷底。

為了扭轉頹勢,聯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更堅定地走國際化道路是關鍵。NBA積極通過社交媒體與海外市場聯繫,開放了球衣廣告吸引更多海外公司投資。另外,NBA在全球範圍內舉辦比賽,不僅在中國舉辦季前賽,還將常規賽放到了墨西哥、歐洲,夏天舉辦非洲賽,至於各種訓練營、籃球無疆界活動更是數不勝數,NBA的足跡遍布全球。


因為此,NBA球隊、球星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在擴大。比如,2016年雷霆官方商品在歐洲的銷量從第9上升到了第6位,即便杜蘭特和伊巴卡離隊,雷霆官方商品的銷量依然極高,這跟他們到西班牙跟皇馬打季前賽有一定關係。


奇才球星約翰-沃爾就說:「NBA的影響力正在擴大,已經在中國、巴西、非洲等很多國家舉辦了比賽。NBA的比賽很迷人,許多人都希望欣賞,所以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正在參與到其中。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看到國際化的比賽。」


也難怪沃爾會這樣說,

NBA的超級球星們、老闆因為NBA的國際化策略受益良多。

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火箭以創紀錄的22億美元出售,亞歷山大所開創的中國市場功不可沒。克萊-湯普森成為休賽期MVP,他在中國參加安踏中國行時的表現極為重要,今年夏天據說他跟安踏簽下了一份為期10年價值8000萬美元的肥約。包括雄鹿球星「字母哥」阿德托昆博,他的球鞋合同到期後尚未簽下新約,中國品牌李寧正在追逐這位新星。公牛扣籃王扎克-拉文則遭到了安踏的追逐,可能得到一份巨額合同。NBA的全球化提升了球員們的商業價值,給了他們更多賺錢的機會。


為了應對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調整,nike已經開始在本國建廠,並縮減在海外的生產投入。這或許會造成公司生產成本的提升。


美國製造VS全球化


在這種情況下,NBA球星與特朗普站在了對立面。


本身,特朗普的一些政策就不討喜,其言論引發了非常多的爭議,NBA球員們從人設的角度就得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面,他們要顧及美國球迷乃至全球球迷對特朗普的情緒,畢竟自己推特有萬千粉絲。所以至今,沒有任何NBA球員敢公開站出來支持特朗普,哪怕是那些當初在特朗普參加大選時為他籌資的人。如今這些NBA大牌非常重視球迷,誰也不會冒著掉粉的風險去支持特朗普。


而最主要的是,特朗普的政策動了NBA球星們的乳酪。沒錯,特朗普上台後調整了徵稅比例,NBA這群富人階層繳納的聯邦稅從接近40%降到了35%,從這個角度看,高薪階層要繳納的稅減少,對他們而言是歡天喜地的好事。


可問題在於,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或許會影響NBA球員們的商業收入。

我們單純以詹姆斯為例,詹姆斯的贊助商中包括耐克、可口可樂、Beats耳機(已經被蘋果收購)、起亞汽車等。看出端倪了嗎?以上企業,全部因為特朗普的政策受到了巨大影響。耐克、可口可樂紛紛因為特朗普的政策將製造工廠遷回美國,蘋果也建立基金會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努力,韓國的現代起亞將在美投資31億美元,可能用於建立新工廠或擴大現有工廠,公司總裁承諾未來五年內給美國新增100萬個就業崗位。


這些大公司為了達到特朗普的要求,只能去增加產品的生產成本,這極有可能導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銷量下滑。最終,不僅僅是普通買家要付出更多支出,這些球星的代言收入也可能下降,那些合同中規定分紅比例的球星拿到的分紅會減少,有些甚至可能會因為品牌縮減支出而丟掉贊助合同。詹姆斯頻繁發聲抨擊特朗普,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大牌球星損失的可能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有名氣。今年夏天,耐克、安踏、阿迪達斯、安德瑪在中國的商業活動非常多,可未來一旦收入減少,這些品牌在球星推廣方面的力度下滑,類似中國行這樣的活動減少,球星在休賽期的曝光率下降,這對於他們而言又是一大損失。


結語


NBA球星在訴說為何與特朗普不對付時,比較常提的原因是政治意見不合,可實際上,這背後也有經濟方面的原因。歸根結底,特朗普的政策,動了NBA球星們的錢袋子。

熱門導讀:



他是小牛隊史最佳控衛 16年生涯卻從未進全明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NBA 的精彩文章:

揭秘喬丹16年前加盟奇才始末 38歲開啟新篇章
休賽期最後一個謎題 韋德買斷後加盟哪支球隊
解析公牛為何買斷韋德 他並不受年輕球員擁戴

TAG:騰訊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