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到秋天,人們喜歡「斗秋蟲」,如何斗?有講究,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宮中玩過

到秋天,人們喜歡「斗秋蟲」,如何斗?有講究,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宮中玩過

古人是怎麼斗秋蟲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是秋天。

秋天不只是收穫的季節,還是娛樂的季節。在這樣的時候,古人會玩很多「秋戲」,其中「斗秋蟲」大概是古人最喜歡的遊戲之一,至今還有很多「蟲友」,為此著迷。

(鬥蟋蟀)

古人所玩之蟲都是鳴蟲,鳴蟲與中國古人的生活聯繫相當緊密,二十四節氣中的很多節候,都是根據鳴蟲的表現來定義的。

如立夏「螻蟈鳴」,夏至「蜩始鳴」、小暑「蟋蜂居壁」、立秋「寒蟬鳴」、秋分「蟄蟲坯戶」、霜降「蟄蟲咸俯」,等等。古人為什麼喜歡玩蟲?因為有「蟲情結」。

(鬥蟋蟀圖)

如何玩蟲?有什麼講究?歸納起來有四:一賞蟲鳴,其曰「聽蟲」;二觀蟲勢,叫作「斗蟲」;三則樂在捕,俗稱「捉蟲」;四工於蓄養和繁殖,謂為「養蟲」。「斗蟲」,在夏天則稱「斗夏蟲」,在秋才是「斗秋蟲」。

(童戲,斗蟲)

欣賞美妙的蟲鳴,是古人玩雅興之一,看蟲形,觀蟲勢,則是又一大樂趣。什麼樣的蟲子為好,怎麼看出是好蟲?用現代網路流行語來說,給蟲子「約架」最直觀,古人叫作「斗蟲」。

斗蟲,是古代玩蟲者最熱衷的活動,讓自己蓄養的蟲子「互斗」,與朋友的蟲子「賽斗」,這是古代斗蟲的兩種主要方式,其中以賽斗最為流行,參與人眾。

斗蟲以鬥蟋蟀最為出名,一般認為,也是從唐朝宮中開始。「真青猛戰大紅袍」的民間故事,說的就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宮中設蟋壇,比鬥蟋蟀之事。

唐朝時,鬥蟋蟀已在街頭、民間出現。據南宋顧文薦《負喧雜錄》,「斗蟄之戲,始於天寶間。長安富人鏤象牙為籠而蓄之,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啄。」這裡的「蟄」,就是蟋蟀。

(斗蟲用具)

鬥蟋蟀是古人樂此不疲的娛樂活動,從大暑節氣玩起,一直玩到深秋。

斗蟲起初圖個好玩,後來漸漸變壞了——通過斗蟲賭博。南宋姜夔詠蟋蟀詞《齊天樂》前面小序稱:「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斗蟲工具)

南宋時最會玩蟲的,當是官居宰相高位的賈似道。賈似道確是鬥蟋蟀高手,中國最早的一部研究蟋蟀專著《促織經》就是他寫的,賈似道因此有了「蟋蟀宰相」的外號,民間戲稱他為「賈蟲」。

到明清時,鬥蟋蟀之風刮遍全國各地,是當年男女老幼都愛玩的遊戲,尤以京城玩蟲最負盛名。

(愛玩斗秋蟲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現代影視再現)

據明劉侗、於奕《帝京景物略》,秋七月京城有風俗:「是月始斗促織,壯夫士人亦為之。斗有場,場有主者,其養之又有師,斗盆筒罐,無家不貯焉。」

斗蟲被老北京視為「京秋雅戲」。民間如此,閑得無聊、講究格調的宮裡,斗蟲更熱鬧,連不少太監都是斗蟲高手。明劉若愚《酌中志》記載:「是月(秋七月)也,吃鰣魚為盛事。賞桂花,斗促織。善斗者,一枚可值十餘兩不等。各有名色,以賭博求勝也。」

(專著《促織經》

清朝斗蟲已成民間一種謀生手段,俗稱「露天職業」。至今尚存的斗蟲風俗,基本上都是清朝留下來的。斗蟲隊伍也擴大了,除了蟋蟀,蟈蟈、黃鈴等也爬進了「斗場」。

(現代斗蟲高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的成功與出身貴賤有關,但懂得「利用」更重要,特別是女人,唐朝這女人做到了了
不可思議,三星遺址出土史前「汽車方向盤」,專家認為與神秘宗教有關
有一種秋蟲叫得很好聽,大家愛玩,其驚人生殖能力給古人一種想像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寧夏銀川有什麼好看的?這個地方不要漏了,否則太遺憾了!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