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吃的太多了,這是病嗎?

我吃的太多了,這是病嗎?

一言不和就暴飲暴食,這是病嗎?

有一類疾病被稱為飲食性疾患或者進食障礙 (eating disorder),最被人熟悉的是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和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但其實這類疾病里也包括異食症 (pica),拒絕一類飲食(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反芻綜合症 (rumination disorder)以及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進食障礙應在醫生的幫助下,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確診,這類疾患根據癥狀和頻率分為不同的嚴重級別。

誰都會過年過節一不小心吃的比平常多一些,這很正常。但如果長期不受控制得吃大量食物,也許就會演變成狂食症或暴食症。這篇科普Oria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狂食症的這個問題。

狂食症的表現有哪些?

表現在生理的癥狀:

不停得吃大量的食物不管餓不餓都會吃東西吃到很撐並且感覺不舒服經常使用不同的方法控制飲食/減肥有的時候會因為節食而引起月經不調等

還會有以下狀態:

一直不停得想著食物擔心自己的體重開始節制自己吃東西堆積食物為了過一陣子狂吃吃完後覺得丟人,罪惡感,沮喪,憂鬱,自卑或者自責自己在角落默默的吃吃東西很快等

暴食症和狂食症的區別是?

相同點:

都很注重自己的外表或者身材。兩種患者的體重都可以是正常,偏重或者肥胖的。

不同點:暴食症的人吃大量食物後會使用一些方法來把他們吃過的食物排泄出去,比如催吐,大量運動,瀉藥等。狂食症則不會,所以狂食症的人群的體重通常比暴食症的體重高一些。

多少人有狂食症?

差不多有3.5%的女性和2%的男性在人生中的某一個時候有狂食症,這個疾患也是在美國進食障礙里最常見的。

哪些人更容易患狂食症?

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患上狂食症。經研究表明這些人更容易患上狂食症:成年早期 (20歲左右)過度追求完美對自己外表高度重視不會合理控制壓力有家庭進食障礙歷史,在過去嚴格控制飲食的人

狂食症不及時治療會怎樣?

1)增加某些疾病患病風險

長期暴飲暴食會增加能量攝取。有些人因為突然暴飲暴食就會希望用節食的方法來減少熱量攝取,但是這樣會再次引起狂食症,慢慢的變成一個輪迴。長久高能量攝取會提高肥胖症的概率,並且也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易引起一系列負面情緒

長期狂食症會給自己心理上帶來很多壓力和負擔,感到自責。嚴重情況可以發展為憂鬱症。生活質量慢慢降低,並且會遠離社會,在自己的角落裡待著。

有狂食症的傾向怎麼辦?

首先,並不是你有了以上隨便一條癥狀就說明你有狂食症,確診是需要在醫療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很多醫療人員都會參與到進食障礙的治療以及恢復中,這包括醫生,營養師,心理醫生,等。醫療人員會根據你的飲食情況,飲食歷史,體重歷史,家族歷史,病例等給你提供你需要的幫助。有些特定情況下也會需要驗血和體檢。

有些朋友認為對飲食失去控制是件很羞恥的事,所以害怕跟他人敞開心扉接受治療 。有些則是擔心醫療人員的介入會增加體重。但其實,醫療人員的介入會幫主你達到健康的體重。若不及時治療體重可能會變得更糟糕。

如何控制暴飲暴食?

1. 找到暴飲暴食的原因暴飲暴食的原因有很多種:壓力大,長久情緒壓抑,通過飲食來緩解;把情感寄托在一類食物上;好久沒有吃到過的食物,突然看到就想瘋狂把這個食物給吃回來;單純沒事幹想吃東西等。

2.別拿食物當作發泄對象

食物的主要目的是用來補充身體的營養,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的確會讓人心情好,吃的開心。

可是當你拿食物作為發泄對象的時候,你就少了這種樂趣,並且會越吃越鬱悶。吃到最後還要減肥,豈不是心情更不好。所以說,如果緊張,焦慮,看一看是否有其他方法來緩解壓力,例如運動,擼貓,看書,睡覺。

GIF/1340K

人生有那麼多事情可干,為什麼要用食物來打發時間呢。如果實在無聊,你也可以來看看我寫的科普嘛,或者照著Oria的菜譜做一頓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啊!

3.避免過度節制飲食,想吃就吃

有時候會有小孩子的心理,越是不讓你乾的越是想去做。也許老師和你說在樓道里不可以跑鬧,你能堅持一個月,但說不定就下個月你就會在學校里跑個夠。但正常情況下沒有任何食物是不允許你吃的,一直壓制自己,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本加厲的把食物吃回來。所以說,想吃就吃點,對自己好點,別吃那麼多就好了。4. 有計劃的去吃既然想吃的都可以吃,那下一步當然就是好好的去計劃一下啦。

少吃多餐不僅可以讓身體一直有能量並且還可以合理搭配更多種類的食物。把你想吃和愛吃的食物列出來,每頓飯都要有一半的蔬菜,四分之一的主食和四分之一的蛋白質。用你愛吃的食物來組成不同的健康餐。至於那些想吃的甜點,可以變成每兩周吃一次,堅果,酸奶,水果也可以變成每頓主餐中間的加餐。這樣不僅吃了想吃的,還有了不同的營養素。

5. 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暴飲暴食是因為控制飲食引起的,而控制飲食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可以變的像明星/模特身材一樣,或是因為周圍人的影響,一起節食。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真正適合你自己,讓你舒服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你希望減重,但也要使用正確健康的方法。只有你接受了真實的自己,生活才能好起來。體重只是一個數字,並不代表你的能力或是你的魅力。6. 給自己一些時間如果你覺得你現在飲食上有問題並且需要做出改變,要告訴自己體重不是一天吃出來的,所以也不可能一夜間就擁有完美飲食習慣。一點一點的去做,如果今天吃的非常撐,下次能做到少吃一口這都是一個進步。

那麼回到我們一開始的問題:一言不和就暴飲暴食,這是病嗎?

面對好吃的,每個人都會一不小心吃很多。但是長期不受控制的吃撐到自己難受就不太好了。如果覺得自己需要幫助,不要不好意思去找醫療人員取得幫助。畢竟敢於面對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PS:如果有被暴飲暴食困擾的朋友,情緒找不到正確發泄口,可以給我們發消息,我們陪著你!希望每一個你,都能找到善待自己的方式。

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n.d.). 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 . Retrieved September 23, 2017, from DSM Library: http://dsm.psychiatryonline.org/doi/10.1176/appi.books.9780890425596.dsm10

Canadian Mental Health Organization. (n.d.). Eating Disorders . Retrieved September 23, 2017, from Canadian Mental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cmha.ca/mental-health/understanding-mental-illness/eating-disorders/

Mayo Clinic. (2017, August 23). Binge-eating disorder. Retrieved September 23, 2017, from Mayo Clinic: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binge-eating-disorder/home/ovc-20182926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d.). Eating Disorders . Retrieved from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eating-disorders/index.shtml

Sara F Forman, M. (2016, December 22). Eating disorders: Overview of treatment. Retrieved September 23, 2017, from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eating-disorders-overview-of-treatment?source=see_link

The Royal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n.d.). Eating disorders - your guide. Retrieved September 23, 2017, from Your Health in Mind: https://www.yourhealthinmind.org/getmedia/04db94cb-960a-44fb-b705-42d05f76f5b3/Eating-disorders-YHIM.pdf.aspx?ext=.pdf

排版編輯|Serene33;圖片來源|網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特接地氣的Oria 的精彩文章:

吃不完的蘋果可以這樣做!

TAG:特接地氣的Or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