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時候,工作也是一劑抗衰良藥

有時候,工作也是一劑抗衰良藥

和年苑,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公眾號,致力傳遞老年醫學的價值和聲音。

六十多歲的女性患者因為間斷髮作胸痛住院,根據患者的描述,在最近的半年裡,胸痛不時會在傍晚看電視的時候來襲,「胸口像壓著一塊大石頭,喉嚨像被捏住了一樣,能有半個小時吧。」

癥狀這麼「典型」,住院後做了很多關於器質性疾病的篩查,冠狀動脈CTA、動態+靜態心肌核素現象、超聲心動圖、D-Dimer、炎症指標結果均正常,胃鏡檢查僅見慢性淺表性胃炎;24小時動態心電圖沒有監測到心律失常。癥狀發作的時候做心電圖,均看不到動態的改變。

會不會是焦慮,甚至驚恐發作?

再問病史,患者一直在老家打理著一家藥店。半年前,在北京的女兒一家忙不過來,把患者接到北京,每天幫忙接送外孫上幼兒園,並張羅早晚兩頓飯。「每天把孫子送到幼兒園,回到女兒家我就覺得整個人被放空了,是那種無所事事的感覺。藥店半年前已經被我處理給別人了。在門診的時候,也有教授說我可能有焦慮。做什麼事也提不起精神來」。

下班路過萬達廣場,看到很多還「不太老」,約摸50歲左右的人跳著廣場舞。想起西北老家有很多50歲就退休的熟人們,每天吃完晚飯,開始「逛門子」,從小城的南山腳下一路游到新城區的人工湖畔,再走回來,幾乎寒暑不輟。

早早地「退」、「休」,是否真的從此「悠遊歲月」了?

然而,我們經常在病房或門診接觸到一些退休後無所適從的老人。有一位老先生,退休前曾是機械學院的教授。退休後因為一次炒股失敗,情緒頓時跌入低谷。「我覺得自己是很聰明的人,沒想到會在股市上栽這麼大的跟頭。一下子覺得自己真的是個無用之人了。那段日子裡,不想說話、不想見人、不願出門,跟退休前判若兩人」。

在病房裡,還住著這樣兩位老人。一位是70多歲的老先生,兩年前因為結腸多發息肉,做了內鏡下的息肉切除,病理是管狀腺瘤、高度不典型增生。這次住院來複查腸鏡。每天查房,都看見老人拿著一台筆記本電腦碼字。這位老人退休前是一位雜誌社的副總編,退休後開始寫歷史類小說。我們見他時,他正在改稿:「張大夫,我這部是寫唐史的,重點寫武則天一朝,等出來後送你一本看看。」

另一位老人,84歲高齡,因為腸梗阻、營養不良住院。老人是負責過我國第一代自主計算機研發的人,一直沒有間斷過工作。她曾經在查房的時候告訴我:「張大夫,住院的這三個禮拜是我最近幾年最休閑、最放鬆的時候。尤其是每天下午在你們老樓花園散步時,陽光照著我。我這個時候才覺得,是時候放緩一下我的工作節奏了。」

我文章中第一位病患,在她經營自己的小藥房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胸痛癥狀;作家老人家在寫他的唐史演繹小說時,已經是在他退休十年以後;從事了一輩子計算機研究的第三位老人,或許根本就沒有退休的概念,職業興趣和專註似乎使他忘記了歲月荏苒變遷,樂此不疲。

對抗歲月,需要一種持久的專註力。當你專註於心頭所好的事情時,一呼一吸之時、一思一想之間、一心一念之中,只在於當下。過去紛繁蕪雜的人或物,未來跌跌撞撞、不可預期的事或情,都變得渺小而無關宏旨。專註的當下,在這一過程中變成了最永恆的剎那時光,能夠凍結歲月延展,封存年輪舒張。

而沒有重心和可專註事情的退休生活,並非如想像中值得期待。無聊、空虛、認同感缺失會接踵而來。很多老人在退休後會出現一些列復性情緒體驗,甚至出現焦慮抑鬱。

1912年,時年不過四十歲的清朝隆裕皇太后代表清室宣布皇帝退位,改元共和,清朝至此正式成為歷史。在那份著名的退位詔書上,這樣寫道:「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親見郅治之告成」。

然而,真正的退處寬閑、優遊歲月,並非易事。退位後的隆裕太后每天鬱鬱寡歡。在存世的照片里,我們看到,御花園的花木蔥蘢、山石靈竅,無數宮娥手捧食盒、華服傘蓋簇擁,照片里的太后卻愁雲慘淡、眉頭緊鎖、神情落寞。

擁有一份長久的興趣、事業或者工作,在興趣和專註中「凝固時光」,或許才是真正的「優遊歲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年苑 的精彩文章:

我院多學科協作治療超高齡髖部骨折療效達國際水平

TAG:和年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