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胡亂華是否該走入教科書呢?

五胡亂華是否該走入教科書呢?

古代有很多慘烈的戰爭,死亡無數,其中五胡亂華就是其中慘烈戰爭之一,下面咱們來看看它的起因過程是怎樣的!

自從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逐漸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西晉首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在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當時晉朝統治者對於統治區胡人的剝削。胡人趁機起兵,侵擾中原,於是中原大亂,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史稱稱「五胡亂華」。

又因為鮮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鴻著有《十六國春秋》一書,該書將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個政權獨立記錄,故又有將此一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東晉十六國」者,實則政權的數目遠逾十六個,建立者也不限於胡人。

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占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山西離石),史稱漢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殺太子劉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劉聰部下石勒,殲晉軍十多萬人於苦羯人縣寧平城(今河南鹿邑),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毀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

313年,劉聰毒死了晉懷帝。懷帝侄司馬業(或作司馬鄴),在長安登基,是為晉愍帝。

316年前趙劉曜攻長安,俘虜晉愍帝。

317年晉愍帝被殺,士族王導、王敦等,扶植晉朝遠房宗室司馬睿,在建康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二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後來,隋文帝楊堅統一併建立隋朝,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隋唐和隋唐以後,五胡的後代去哪了呢?

五胡亂華劇照

匈奴: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可能遷往了歐洲,建立了匈奴汗國。經過五胡亂華時期,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羯:後趙被冉魏滅亡後,羯族作為俘虜幾乎屠殺殆盡,僅剩下一萬餘人投降了東晉。

鮮卑:到了隋唐時期,鮮卑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羌、氐:留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國,消失在歷史中;南遷的一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六詔,最終統一為南詔。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

當時的「中華」,大致是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是以漢民族為絕對主體,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文化類型。而北方游牧民族為主體的入侵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今天,「中國」地域政治版圖涵蓋了大部分當時的「五胡」政治區域。而「中華」或者說「中華民族」的概念,我認為當然包括了「五胡」後裔的諸多兄弟民族。以當時的「夷夏」來區分今天的漢民族和兄弟民族是不合時宜的。因為這些民族的歷史早已融入今天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部分了。這跟近代日寇侵華完全是兩碼事。

大致從孫中山先生提倡的「五族共和」起,各民族主體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我所認識的蒙族、維族、白族、哈尼族、朝鮮族同學、朋友對自己是中國人這一點絲毫沒有懷疑過。

這個問題是以今天的某種文化與政治視角去看待過往的歷史發生的史觀差異。我也並不想說某些人理解的五胡亂華是絕對正確的。五胡亂華大體以華夷之辨為基礎,但華夷之辨也不是有固定辨析標準的。有血緣論,有地緣論,有文化論。以禮義文化論為華夷之辨的基本思維。五胡本來應視為漢文明擴張下的胡人,多非外來。如西晉時李雄、李特建大成政權,劉淵建前趙,他們都是晉政權下的胡人。而後趙的石勒也是劉淵手下。後來五胡中大多漢化,尤其鮮卑族北魏漢化主動,則為胡人入夏則夏之。到隋唐統一,其中漢化的胡人是有一定比例的,然不改隋唐漢家王朝性質。但今天有人提五胡亂華嚴華夷之辨卻是以帶血統的文化觀點來論述的,有明顯受西方民族國家觀影響的跡象。所以,有人假中國華夷之辨搞西式民族主義是存在的。

但是,今天改為北方民族內遷也有淡化當時民族鬥爭的問題。內遷怎麼反映當時鬥爭的武力的狀態一面?

要了解歷史,應該比較真實地讓今人閱讀相對歷史事實和比較準確表述當時五胡與漢人的鬥爭狀態。在介紹五胡亂華時把鬥爭與融合很好結合起來,也要注意中國民族間的鬥爭與融合與當今國家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五胡亂華事件。五胡亂華,是中國晉朝時期,塞北多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國家而造成與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開啟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但也使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由於漢族避難從黃河流域大規模進入長江和珠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進一步增進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與中原漢族的文化和經濟聯繫。影響深遠,是中國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無論是民族融合還是民族分裂,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看待歷史我們不能用今天的價值觀去看待,要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眼光看待問題。把"五胡亂華"改為少數民族內遷是歪曲歷史的表現。毛主席說過,"革命"不等於改革,革命是要流血犧牲。戰爭導致的人口流動和遷移是有本質區別的。只是把該歷史時間看做是少數民族遷移是前面的,淡化了這一遷移的原因。

經歷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之後,五胡中只有羌族還作為一個民族延續至今。那些曾在北中國的土地上建立過政權的少數民族——強悍如漢初的北亞霸主匈奴,兇猛如一度統一整個北中國的氐人、鮮卑人,作為獨立的民族都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與其他民族,特別是漢民族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今天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所以,我們將這段漫長的歷史當作民族融合史來讀,其實未嘗不可。

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幾百年的「融合」並非像字面上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圓融、和合。恰恰相反,這段民族融合史是以連綿的戰爭、血腥的屠殺和大面積的飢疫,這樣殘酷、血腥的方式來完成的。這些戰爭和屠殺,不僅僅發生在五胡和漢民族之間,更發生在各內遷少數民族間,因此造成的大規模饑荒、疾病、人相食,其受害者不僅僅是漢民族,更是內遷的少數民族本身。

所以,這段歷史無論叫「五胡亂華」也好,「華亂五胡」也罷,還是叫做「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它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一段歷史,是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共同體所需要千方百計避免的歷史的覆轍。

那麼,怎麼才能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呢?首先當然是要還原歷史最本真的面目,血腥也好,殘酷也罷,它就是歷史本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血淋淋的歷史中看清楚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

如果只談美好的融合,用虛假的脈脈溫情來粉飾歷史本身的殘酷呢?都21世紀進入現代文明了,我們還會那麼顢頇、愚蠢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晉 的精彩文章:

盤點中國歷史上5位被俘皇帝 有叔侄同被一人殺的有父子同時被俘的
西晉一統天下後,劉禪孫皓面對晉帝戲謔的時候的高下之分
亂世國殤│五胡亂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
西晉一富豪,財力驚人且是文學家,他家的廁所堪稱史上之最
我最喜歡的年代,但也是內亂不已的西晉!

TAG:西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