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政府有個奇葩規定,差點抹滅中國一牛人,想了個辦法,終成楷模

清政府有個奇葩規定,差點抹滅中國一牛人,想了個辦法,終成楷模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實行科舉制度之後,總算讓下層寒門的子弟有了一個進入上流社會的通道。因此從隋唐開始,考進士成為了所有讀書人的夢想,十年寒窗苦讀,一朝成名天下知,和今天社會的高考性質非常類似。

今天幕楓老師給大家分享的一個歷史人物,就是清朝的一位狀元張謇。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考中狀元的如此鳳毛麟角,一定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士。其實這是大家的誤區,聰明人固然在考試中佔據優勢位置,但很多士人,往往可以通過又笨又慢的方式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就像歷史上的曾國藩一樣,資質平平,但是他就是可以持之以恆,最終打敗了太平軍。

張謇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小時候的張謇雖然聰明,但是還未達到天才的地步。而且更為悲催的是,張謇學習好,可是小夥子的家庭環境不好,從曾祖父到他父親,家裡一連幾代都沒有參加過科舉,而清政府又有一項奇葩的規定,說是家裡面一連三代都沒有功名的話,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

張謇家境不好,他的父母一咬牙,花費了幾十兩銀子,終於給祖上買了一個冒名頂替的功名。這樣一來,張謇就取得了科舉的資格,秀才的功名,張謇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在考舉人的時候,張謇遇到了生命最不堪回首的一個階段。

第一次參加舉人的考試,張謇失利了,不過張謇也沒當回事,自己當時還年輕,有的是時間。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第一次失利導致下面的各種失利,張謇一直參加了五次舉人考試,最後才考中舉人。這一次舉人考試,考的張謇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然而令張謇更為懷疑人生的還在後面。考中舉人後,張謇也想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因此緊接著參加了進士的考試。當時的張謇,已經小有名氣,他的思想主張受到翁同酥、李鴻章等人的喜愛,所以大家都為張謇用勁。也一致認為,張謇肯定能考上,難道經歷了五次舉人的磨難,還有比這個結果更差的情況嗎?

事實證明,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張謇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沒有最壞,只有更壞。進士的考試,張謇一連參加了六次,比舉人還多一次,從二十多歲考到三十多歲,考的得張謇都不想考試了。不過最後還好,他考中了狀元。

考中狀元後,張謇當了幾年官,但清廷此刻早已日薄西山,心灰意冷的他辭官不做,一心投入到實業救國的道路中去,並且在這條路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令人敬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此國地處中東,與周邊國家格格不入,還盛產美女,不是以色列
緣何俄羅斯人喜歡稱呼中國人為契丹人呢?原因是羨慕中國一樣東西
日本靠啥成為強國,除了維新變法,還有一樣,還是靠中國幫忙
這片領土曾屬中國,被譽為陸地上的航空母艦,誰佔有它,鄰國都怕
此人有很多不雅的綽號,還一心想為國爭光,所用方式,羞於言說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