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曾命其子保密一事,生怕同僚知曉,背後的東西正是我們缺失的

蘇軾曾命其子保密一事,生怕同僚知曉,背後的東西正是我們缺失的

歷史上能夠流傳至今的名人,除去那些口碑極壞的反面教材,剩下無外乎因其作品、其成就亦或是其人格,得以流芳百世。而這其中最令人看重的還當屬是人格。

這裡我們就來聊聊蘇軾這位大名人,他得以流芳千古的秘訣。

蘇軾曾命其子保密一事,生怕同僚知曉,背後的東西正是我們缺失的

一來是一心為民的情懷。

在蘇軾的宦海生涯中,很多年都是在被貶謫中度過的,然而他並沒有因此失望,每到一地總還是想著如何造福百姓。

以登州為例,公元1085年,蘇軾知登州軍州事,僅短短五天時間就又被調回了京城。然而雖然時間很短,但他卻寫成了兩篇調查報告:

一為《登州召還議水軍狀》,報告中指出,根據登州的邊防戰略地位,要求修築工事,加強戰備;二為《乞罷登萊榷鹽狀》,指出當地百姓曬鹽必須統一賣給官府,由官府統一發售,這樣一來造成了官員的貪污腐敗嚴重,建議可由百姓自行發售,官府收稅就行了。

短短五天時間,成了兩件大事。百姓紛紛念其恩德,在蘇軾去世時,「訃聞四方,無賢愚皆咨嗟出涕」,可見其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後修蘇公祠於蓬萊閣,至今還有「五天登州府,千年蘇公祠」一說。

蘇軾曾命其子保密一事,生怕同僚知曉,背後的東西正是我們缺失的

二來是超然物外、達觀豁達的人格魅力。

前面我們說了,蘇東坡一生命運多舛,先後任職過十幾個地州,每到一處都會迅速與百姓打成一片,其樂融融。

話說蘇東坡被貶海南之時,一天得一些生蚝,將蚝肉浸入漿水,添酒燉煮,接著又取個頭大的蚝肉,在火上烤食。完事之後還寫了一首名為《食蚝》的短文,對其讚不絕口:「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同時還告誡兒子要保密:「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蘇軾曾命其子保密一事,生怕同僚知曉,背後的東西正是我們缺失的

蘇東坡的幽默和淡然,頓時躍然紙上。

他在險惡貶謫之地和百姓同甘共苦,他的人生態度用一句話來總結正合適,「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樣一位有才華、有魅力、有擔當的文人,試問又怎不會受到百姓愛戴呢?

對此王國維先生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叫做:「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杜甫)、子瞻(蘇軾)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蘇軾曾命其子保密一事,生怕同僚知曉,背後的東西正是我們缺失的

其實蘇軾只不過是個側影,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東西正是現如今我們所缺失的,那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的這個做法極為殘忍,開創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河
他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可賺錢能力卻遠甩其他兩位
揭秘青年時期的袁世凱,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不是沒有原因的
揭秘「完美皇帝」李世民的另一面,愛玩弄權術,隨意貶斥忠臣
趙匡胤真是華夏民族的罪人嗎?「杯酒釋兵權」他也是有苦衷的!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