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史24:春秋霸主淪為牆頭草,無處話凄涼!

讀史24:春秋霸主淪為牆頭草,無處話凄涼!

上文講到,鄭厲公晚年幫助周惠王複位,勤王有功,獲得了虎牢關以東的區域,疆域擴大,鄭國得以復興。無奈此時春秋國際形勢大變,齊國、晉國和楚國相繼崛起,鄭國霸主地位不在。但此時,鄭國依然是春秋國際大舞台的主角之一,可是鄭厲公逝世鄭文公繼位之後,鄭國在鄭文公的手上從主角演變成了丑角,在春秋舞台上淪為牆頭草,「朝秦暮楚」都不足以形容這牆頭草的行徑。

鄭文公是鄭國第八位第十任國君,姬姓,名踕,公元前673年繼位,在位四十五年。

鄭文公早期鄭國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鄭文公七年,楚國攻打純門,鄭國純門駐紮大軍,楚國領兵的將領公子元竟然就不敢攻打直接撤退,氣得楚成王直接殺死了公子元,改為派遣大將斗章攻打鄭國,結果依然是沒有進攻就撤退,後來楚成王派遣大夫斗廉督軍,要求斗章務必進攻鄭國,最終通過偷襲打下純門。由此可見鄭國在鄭文公早期的軍事實力還是十分強悍的,強悍到令楚國大將不敢進軍。

但就是這麼個強悍的鄭國,在鄭文公的任上鄭國在齊國、晉國和楚國之間不斷搖擺,鄭國徹底衰落。鄭文公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雖然大家不定記得他的名字,但是與他有關的典故還是不少,只不過都是故事中的搞笑擔當,比如晉文公重耳流亡生涯中,鄭文公是短視無禮的形象、燭之武退秦師中鄭文公是識人不明的庸主形象。

下面介紹一些鄭文公的事迹,大家評判一下:

(1)首止之會——短視背叛齊國又被齊國打服

鄭文公十八年,齊桓公傳令宋、魯、鄭、衛、許、陳、曹七國國君在首止這個地方會盟並拜會太子姬鄭,表示擁戴太子姬鄭,藉此機會向周惠王表明眾諸侯擁戴太子姬鄭, 以鞏固姬鄭的太子地位。

眾諸侯在首止輸流為太子姬鄭設宴招待,一住就是三個月。周惠王本來不喜歡太子,又見太子和眾諸侯在首止長期相會,大怒,馬上派周公姬宰去首止,私自會見鄭文公,挑撥鄭國和齊國關係,要鄭文公離開首止,背離齊國,和楚國結盟,幫助次子姬帶繼承周王位,並許諾事成之後, 加封鄭文公為王室卿士。鄭文公認為從齊不如從周王,又急於得到王室卿士爵位,便不聽叔詹的勸告,託言鄭國內有大事私自返回鄭國,又派大夫申候暗通楚國,準備投靠楚國。

齊桓公對鄭文公在首止私自逃盟很不滿意,又聽說鄭文公派人私通楚國,大怒,鄭文公二十八年率領齊、魯、宋、陳、衛、曹等國兵馬討伐鄭國,包圍鄭國的新城。楚成王得知齊國伐鄭,便親自率領兵馬伐許國,包圍許城。齊桓公聽說楚兵伐許,便轉移伐鄭的兵馬去救許,鄭城才得救。不久,鄭文公害怕齊國再次伐鄭,便殺死申候,派師叔去齊國講和。齊桓公准許鄭國講和,讓鄭文公去寧毋與眾諸侯會盟。

這是鄭文公牆頭草的第一次搖擺。

(2)投楚獻女——馬仔的悲哀

鄭文公三十年,齊國衰落,鄭國投入楚國懷抱,迎娶楚成王的妹妹羋氏為夫人,生下伯羋和叔羋兩個女兒。

鄭文公三十四年,楚成王和宋襄公在孟邑會盟諸侯,爭奪盟主。鄭文公積極支持楚成王,首先倡儀由楚成王為盟主,又遊說許國、陳國、蔡國的國君支持楚成王當上了盟主。宋襄公沒有當上盟主,心中惱恨楚成王,但楚國強大,無可奈何楚國,便移恨鄭文公,次年親自率領兵馬討伐鄭國。楚國出兵幫助鄭國,事成後,在鄭文公勞軍之時,楚成王強納鄭文公的兩個女兒為妾,鄭文公也只能恭送,此時的鄭國已經是砧板上的一塊肉,誰都可以來割一刀了。

這是鄭文公牆頭草的第二次搖擺。

(3)無禮重耳——短視無禮,後患無窮

鄭文公三十六年,晉國的公子重耳逃亡時路過鄭國,至鄭城。鄭文公得知公子重耳將要到鄭城,沒有聽從臣子的諫言,無法認識到此時重耳的價值,短視又無禮,得罪了重耳,但又沒有聽從諫言殺掉重耳永除後患,結果是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不知道後來重耳成為晉文公的時候,鄭文公是不是把腸子都悔青了。

(4)不納周王——無利不為,錯失良機

《史記·鄭世家》記載「(鄭文公三十七年)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鄭,鄭文公居王於氾。三十八年,晉文公入襄王成周」在周襄王逃難到鄭國的時候,臣子就勸他向父親鄭厲公學習,出兵幫助周襄王複位,樹起尊周王大旗,建功於周王室,爭得王室卿士爵位,和齊桓公一樣「尊王攘夷」,使得鄭國復興,但鄭文公卻說:「周王現在才知道翟人不如鄭國了。我們的兵力不如晉國和秦國,難以起兵納王。」叔詹又勸文公說:「先君曾聯合虢國兵馬共同納王。我們也可以聯合晉國兵馬共同納王!」鄭文公仍不聽,斤斤計較說:「先君起義兵納王,周王並沒有給先君卿士爵位。今日起義兵納王,我看也不會有啥好處!」總結起來就是目光短淺,無利不起早,最終失去復興良機。晉文公藉此良機,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幫助周王複位,成功舉行會盟,稱霸中原。

(5)朝晉暮楚——反覆無常的牆頭草

鄭文公四十一年,鄭國幫助楚國攻擊晉國。因為晉文公經過鄭國時鄭國沒以禮相待,所以鄭國幫助楚國攻打晉國。

鄭文公四十二年,晉文公傳榜各路諸侯於十月在溫地取齊,共同去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朝拜周襄王。是時,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庄公、秦穆公、鄭文公、陳共公以及邾、莒的國君,皆到河陽朝拜了周襄王,又認了晉國當老大,但鄭文公擔心晉文公記仇,又與楚國暗通款曲,三心二意。

鄭文公四十三年,鄭國的三心二意引得晉國聯合秦國討伐,「燭之武退秦師」的典故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雖然燭之武成功勸退了秦國,保全了鄭國。但這一年鄭國徹底衰落,秦國雖然退軍,但是在鄭國國內留下了一隻軍隊駐紮,失去了部分軍事自主權;晉國雖然退軍,但晉國強逼鄭文公立了親晉的公子蘭為太子,失去了部分內政自主權。從此以後鄭國就淪為了夾在大國之間的附庸,一代霸主就此沉淪。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數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