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小行星採礦已經萬事俱備,就差更給力的望遠鏡了…

去小行星採礦已經萬事俱備,就差更給力的望遠鏡了…

在小行星上開採珍貴礦藏的想法近年來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關注,空間探索創業公司開始勃興,一些獨具前瞻意識的政府如盧森堡也開始積極鼓勵這一航天事業。

有些小行星稀有金屬含量能達到地球的數倍,價值幾十萬億美元。而小行星整體也可以作為巨型航天器進行開發。目前主要的設想方案就是將其作為資源開發平台和星際航行中轉平台。

但是最簡單的一個問題是,去小行星採礦之前,你需要先弄清楚該行星的位置和狀況,所以,限制這件使人類真正成為「星際殖民者」的因素在於,我們沒有更多的、可用的望遠鏡。

2016 年在拉脫維亞里加舉行的歐洲行星科學大會上,Aten Engineering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 JL Galache 指出,小行星採礦是科學、工程、創業和想像的難得的交匯點。

該會議上,工程師和小行星科學家聚集在一起,就 Asteroid Science Intersections with In-Space Mine Engineering (小行星太空礦產工程的交叉學科)這一議題展開討論。

第一顆小行星穀神星在 1801 年發現,後來它被重新分類為矮星球,目前在太陽系中已經發現了 127 萬顆小行星。儘管這些小型天體中絕大多數都適合採礦,但是我們卻沒有足夠的燃料和時間到達這些小行星。

小行星的採礦計劃的設想已經有數十年的時間了,部分航天器已經實現了近距離觀測並將樣品帶回地球。

迄今為止,NASA 只追蹤了大約 16,700 個近地小型天體。少數的航天器已經接近了近地天體,這樣一來,通過望遠鏡對其形狀、光譜性質、資源分類進行研究已經迫在眉睫。

幾個有採礦計劃的機構,包括 Deep Space Resources (深空資源)和 Planetary Resources (行星資源公司)以及非營利 B612 基金,都因為沒有合適的望遠鏡來查看和分類小行星而擱置計劃。

NASA 去年發射了一枚探測器駛向保存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初物質的小行星 Bennu(班諾),預計於 2018 年抵達,並計劃於 2023 年攜帶樣本返回地球。日本的 Hayabusa 2 (隼鳥 2 號)探測器也將在 2020 年到達小行星 Ryugu(龍宮)。

去小行星採礦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的外星殖民計劃落實了的話,就需要從覆蓋著冰蓋的小行星上採集水源。水對人類如此之重要,但是將地球上的水帶到目標行星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我國著名空間飛行器總體、信息處理專家葉培建院士曾表示,小行星資源開發必將是未來航天發展方向之一。「中國只要願意去做,10 年內就能開展示範性工程;要實現大規模開採,大約需要 50 年左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物主義 的精彩文章:

介紹幾個美女給你認識下,她們是地球上最像人類的機器人
想過沒有,為什麼人造地球衛星不是金色就是銀色?
TP簡報:世界首個分子機器人問世,能夠幫助建造其他分子
80年後或將迎來生物大滅絕,不用慌,大多數人活不到那時候
最逼真人造肌肉問世,我們離造出人形機器人僅一步之遙

TAG:玩物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