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點兒哲學的孩子,真正聰慧!

學點兒哲學的孩子,真正聰慧!

「洗澡快一點兒!」

「練字慢慢來啊!」

為什麼媽媽說的時間有時候慢有時候快呢?

時間是什麼?

01

兒童為什麼要學點兒哲學?

就是要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起來。

就是要學會把一個概念放在與另一個概念的關係中,加以辯證的思考和討論。

兒童的求知慾,他們的自由遊戲心態,非常合乎哲學問題產生的情境。

兒童的本源思維、靈性思維、直覺思維、純粹思維更像一種非二元對峙或分離的現象學哲學思維,可能比汲汲於俗世功利的成年人更容易接近世界的真相,一如兒童洞穿「皇帝新裝」的把戲,儘管兒童的哲學表達比成人稚嫩,但他觸及的哲學問題的深度很可能是不亞於成人的。

所以,對兒童開展哲學啟蒙教育並非不可思議,恰恰是根植於兒童的哲學天性。

知心姐姐盧勤說:「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哲學啟蒙是必不可少的!」

開闊的眼界

靈活的頭腦

思辨智慧的生活態度

這就是哲學啟蒙可以給孩子的

02

哲學是什麼?

有的說: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

有的又說:哲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理論思維僅僅是一種天賦的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加以發展和鍛煉,而為了進行這種鍛煉,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

哲學與體育相似,體育是鍛煉身體的,哲學是鍛煉思維的。

哲學可以提高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就是智力。

智力提高了,人就變得聰明了。

因此,哲學又被稱為「愛智之學」。

03

我們需要信念or信仰?

伴隨著全球化和開放,各種異質性的文化在交匯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摩擦。

而摩擦的結果,必定會對現有的價值觀念體系造成強烈的衝擊。

因此無論是我們自身,還是兒童教育,都需要做出自身力所能及的判斷和選擇。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曾開展過一場轟轟烈烈的關於信仰、關於人文精神失落的大討論。討論當代中國的人文精神為什麼失落,我們信仰哪裡去了?

或許有人認為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並且以儒家為例證:

中國歷代士大夫崇尚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不是崇高的信仰嗎?

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被許多人看作是中國士大夫崇高信仰的集中體現。但是必須指出,張載的這句名言從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信念!

信念與信仰不同。

信仰是對世俗的超越,是對彼岸世界的純精神對象的信服,純精神層面的信仰不會隨世俗生活的改變而改變。以這種標準來衡量,張載的那句名言顯然體現不出信仰的特徵。

它是世俗的,是對此岸世界、現實生活的追求,不是對彼岸世界精神對象的嚮往。

所以說,張載的名言只是表明了中國士大夫的某種信念,決非信仰。

張載的「天地」、「生民」、「往聖」、「萬世太平」等都是屬於世俗世界、真實世界!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道」、「天理」,看似玄之又玄,其實也並不是超越性的概念,而是世俗性的概念。它表明的是人類世俗生活中必須遵從的一種倫理規則。雖然「天道」、「天理」比之「仁、義、禮、智、信」等理念顯得更為抽象,但是它仍屬於信念的範疇,而不屬於信仰的範疇。

如果,我們今天為我們沒有信仰感到悲哀,這不是我們信仰的失落,應該說是發現了信仰的真相。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撿回哪種信仰,而是反思我們為什麼沒有真正信仰的原因,並且了解西方宗教信仰的根基。

04

《ce n est qu un début》

(這只是一個開始)

在巴黎的一所幼兒園,老師在教室里點起一根蠟燭,開始了哲學啟蒙。

她讓這些3到4歲的小朋友思考、表達和討論:

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死亡,什麼是自由,什麼是差異,什麼是智慧……

「自由就是可以一個人走到街上去」

「智慧就是媽媽從不把巧克力醬放到冰箱里」

這些認真的童言童語出自法國記錄片《ce n est qu un début》(這只是一個開始)。

兒童哲學之父、美國著名哲學家李普曼(Matthew Lipman)指出:

當孩子們開始學習語言,他的思想中就充滿了各種觀念和意向,並不斷進行判斷、做出區分。也就是說他們從開始學語言,就已經在做哲學思考了。他還指齣兒童哲學教育的目標是:Think for themselves(自己思考)。

為什麼要讓我們的孩子學哲學?

因為哲學可以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和自主判斷。

如果非要說效用,那麼懂得了哲學思考便等於拿到了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

在我看來,哲學,乃是萬用之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材坊 的精彩文章:

TAG:素材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