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天生就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可惜很多父母害娃丟了

孩子天生就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可惜很多父母害娃丟了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一個孩子的成長,為什麼有奇心與沒有好奇心,未來相差很大?

有一次在公園遇到了一對陌生母子,小男孩跟我家大寶年齡相仿。很快地,兩個孩子玩了起來,後來他們在樹樁下找螞蟻,兩人玩得很開心。

沒多久,突然聽到了小男孩媽媽對她兒子的呵斥:「叫你浪費東西!伸出手來!」只見那位媽媽用小樹枝狠狠地抽她兒子的手掌。小男孩哀求:「媽媽,我下次不敢了!」

我家孩子被小男孩媽媽的行為嚇了一跳。他走回我身邊,忐忑地問:「媽媽,你會不會打我?」

「我為什麼要打你?」

「我和捲毛(小男孩)在看小螞蟻懂不懂喝水,他把幾隻螞蟻放進他的飲料瓶里,我抓了幾隻放進我的水杯里……」我一瞥小男孩手裡的飲料瓶,剩下不多,只有四分之一。

「你覺得媽媽會打你嗎?」我反問。

兒子搖頭,接著他又問:「為什麼捲毛的媽媽要打他?」

「嗯……我猜……他媽媽可能覺得飲料比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吧!」

離開的時候,捲毛的媽媽還在訓斥捲毛,說錢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賺來的……

聽得讓人心裡沉重。

孩子天生就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可惜很多父母害娃丟了

美國兒童認知心理學家文迪·奧斯托洛夫說,好奇心是每一位孩子先天具備的,遺憾的是常常在後天遭遇扼殺。所以很多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心往往所剩無幾。

?看看下面孩子先天好奇心的表現,作為父母的你,有發現嗎?

0-1歲,好奇的眼睛會到處看;

1-2歲,咿呀學語,等待大人反饋,用嘴巴舔咬接觸到的東西;

2-3歲,愛說「不」,違抗家長指令,看看大人有啥反應;

3-4歲,用手觸摸、按壓探索各種東西(比如玩具,甚至是寵物);

4-5歲,常提問題,愛問「為什麼」;

6歲以上,趨向於探索高科技的東西。

其中,在孩子2歲前「咿呀」學語階段,以及愛問「為什麼」的4,5歲的年齡段,這兩個階段常常被兒童學家們稱為孩子好奇心大迸發的兩個關鍵階段。

?看看父母們常常是如何扼殺孩子好奇心的?

1、2歲前「咿呀」學語階段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不止2歲,你一定不會忘記,嬰兒期的孩子常常會「咿咿呀呀」地跟父母「對話」,似乎要跟爸媽說些什麼。這其實是寶寶好奇心爆發的典型表現。

美國康奈爾心理學者邁克爾.古德斯泰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了一群還未懂說話的嬰兒以及他們的父母。實驗中,實驗人員讓父母教嬰兒們認識圖片。經過觀察發現,那些習慣給嬰兒更多鼓勵性呼應、即總是回應嬰兒「咿咿呀呀」說話的父母,他們的寶寶辨認的圖片更多。

孩子天生就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可惜很多父母害娃丟了

因此實驗人員認為,家長可以在寶寶「咿呀」學語的時候給寶寶更多的回應,鼓勵孩子,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所以,一個孩子好奇心的大小,常常跟這個孩子嬰兒期還未懂說話前,跟父母對他們的「咿呀」回應有重要的關係。那些忽視寶寶這一細節、不屑於回應嬰兒「咿呀」學語父母,會打擊寶寶的好奇心。

2、4~5歲愛問「為什麼」階段

孩子4,5歲時,父母常常會發現孩子愛問「為什麼」。涉及的問題一般有:

「云為什麼會下雨」,

「鬧鐘為啥滴答響」,

「玩具為什麼不用電池也能動」,

「衣服曬太陽後,水哪裡去了」,

「葉子為什麼會變黃」……

孩子天生就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可惜很多父母害娃丟了

這階段的孩子愛問為什麼很普遍,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常忽略,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問題無關緊要而不重視,更有些父母因為孩子的反覆提問而表現出不耐煩。父母這些負面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到沮喪和挫折,從父母的反應中,孩子可能也會覺得自己的問題無聊,從而最終打擊了孩子的好奇心。這是多麼遺憾的事情呀。

?好奇心對孩子來說,為啥很重要?

好奇心研究專家伊恩.萊斯利認為,在未來,有好奇心的人會受到青睞。幼兒說認為,對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好奇心給孩子帶來的積極作用是讓一個孩子有主動探索的精神,會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因為相比起其他缺乏好奇心的孩子,這些有大大好奇心的孩子能更加享受學習的過程。當無數父母為自己孩子專註學習而絞盡腦汁時,這些孩子已經主動投入,這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

孩子天生就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可惜很多父母害娃丟了

芝加哥和韓國兩地的學者曾經有過一項對好奇心的研究。學者們召集了一群大孩子,並且把孩子們分成A,B兩組進行身體鍛煉。他們讓A組孩子鍛煉時專註目標,而讓B組孩子鍛煉時自我感受給身體帶來的體驗,讓他們帶著好奇進行。結束後,B組孩子感覺他們更享受這一過程。

另外,父母除了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扼殺孩子好奇心外,還需要懂得培養孩子好奇心的一些辦法。

?下面3種被認為是有效的培養孩子好奇心的辦法:

1、讓孩子多學習

學得多,孩子才能有更多的疑問,激發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對事情認識很膚淺的孩子,是沒有辦法有疑問的。相比起一個從沒聽說過恐龍的孩子,一個有聽過恐龍化石故事的孩子,會更容易有「恐龍化石為什麼不會變臭」的好奇。

有一次跟孩子們講大灰狼和小紅帽的童話繪本時,一位4,5歲的小女孩問了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小紅帽的外婆家裡沒有裝監控?」小姑娘的意思是,如果裝監控,小紅帽就不會被大灰狼吃。聽說,小姑娘迷戀上了一些科學小玩意,還知道了不少知識。

2、以熱情積極的態度回應孩子各種「奇怪」問題

有證據證明,常常能耐心回答孩子問題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會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問題,即他們的好奇心會更大。

在《難以忽視的真相》中,名人艾伯特·戈爾說過他小時候的一位小同學的故事。

那位同學在課堂上問了老師一些類似南美洲大陸跟非洲大陸是一體的「奇怪」問題(這其實是現在廣泛被人接受的大陸漂移學說),但當時老師立即嘲諷那位孩子是「無稽之談」,這位孩子不敢再問。艾伯特·戈爾遺憾地說,倘若當時老師以開放的態度面對那個孩子的奇怪問題,說不定就會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可惜那個孩子後來走上了歪路,而那位嘲諷孩子的老師卻成了政府部門的科學顧問。

父母是以嘲諷冷漠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問題,還是以熱情積極對待,不僅能影響孩子的好奇心,有時影響的還可能是孩子的未來。

孩子天生就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可惜很多父母害娃丟了

3、父母不用「標準答案」思維教育孩子

記得堂弟小時候有個故事。

堂弟問爸爸:「爸爸,為什麼我扔到天上的乳牙會掉到地上,而不會像小鳥那樣在天上飛?」

爸爸:「你認為呢?」

堂弟:「因為乳牙沒有長翅膀。」

「不對,正確答案是重力。」從此,堂弟常常會把重力掛嘴邊,再也沒有了「乳牙長翅膀」之類的「幼稚」話題。

兒童心理學者南希.勞里和戴維.約翰遜在2010年曾經有過「標準答案與好奇心」之類的研究。他們發現,那些強調標準答案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主動到圖書館找資料的可能性會變小,標準答案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父母們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孩子的看法和答案,常常能激發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所以,請父母們不要忽視孩子好奇心大爆發的2個關鍵階段,更不要親手扼殺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在未來能幫助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缺乏了好奇心的孩子,可能便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最後,父母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好奇心,讓孩子保持對世界永不停息的熱情。

因為——愛因斯坦曾說,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不是因為他的天賦多大,而是因為,他總是對萬事萬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

本文關鍵字:好奇心、認知發展、兒童成長、早期教育、家庭養育


幼兒說(微信公眾號:bb-edu),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專註早期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