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輕視火器研究,跟此政治制度密切相關!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國家,在宋朝時期就有突火槍的發明與使用。而明太祖朱元璋能夠驅逐蒙元而建立大明,也與明軍大量裝備火銃等熱兵器有關(史載,洪武十三年規定,在各地衛所駐軍中,按編製總數的百分之十裝備火銃)。至明成祖時期,設立了專習槍炮的神機營,而其每次北征,皆以「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神機營與步騎兵相配合,從而奠定了對蒙古騎兵作戰的優勢。
而至明末時期,雖西方的火器在很多性能上趕超了東方,但整體上的差距還不是很大。並且明朝很重視從西方(葡萄牙、荷蘭等)引入先進的火器,並進行了大量仿製與改良。然而,到了滿清,我國火器的研究卻徹底停滯了。以致到了近代,面對西方的船堅炮利,只能一次次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那為何滿清要輕視火器的研究呢?其實這跟滿清的政治制度密切相關。
滿清在政治上,是採取了「聯蒙制漢」的策略,在他們的理念里,是以華夏征服者而自居的。而這兩個民族的習性很相近,騎射乃是其生活日常。滿清自認其是以騎射而取得的天下,其武力的自信就來源於騎射。漢人乃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騎射條件又怎麼能跟漁獵游牧民族相比呢?而滿清雖曾經在火器上吃過虧,見識過火器的威力,在初期也對火器頗為重視。
但是,火器乃是其陌生的領域,也脫離其生活日常。如果仍再重視火器的研究,那麼火器的技藝掌握在漢人的手裡,滿清將會喪失其武力上的自信。故而,滿清為維護其統治,便只得「重騎射而輕火器」,農耕民族的騎射還能玩得過游牧漁獵民族的騎射?而只要漢人沒有武力上的自信,也便只好安心做順民了。
而對漢人來說,來自北方的漁獵游牧民族一直是對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為對抗漁獵游牧民族的騎兵,一直絞盡腦汁,而火器是克制騎射的最大利器。正因為定居民族與非定居民族生活習性上的不同,才決定了滿清輕視火器研究的必然結果。


※幕末一场刺杀事件 开启了日本与中国的暗杀时代!
※根据此人一番话 表明燕王朱棣并非一定会反!
※此德川御三家之一,卻是幕府宗家的命中剋星!
※日本戰國時期 三座最有名的難攻不落城!
※此三位唐朝名將 為何都被演義成白虎星臨凡?
TAG:左史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