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決定企業命運的三組關係

決定企業命運的三組關係

中心簡訊

近日,HR轉型突破中心創始人康至軍老師第三次受邀,為得力集團高層管理團隊講授《人才經營突破-CEO視角的戰略人才管理課》。

作者 | 康至軍 (HR轉型突破中心創始人)

「世界是我的表象。」

叔本華驚世駭俗的大實話。

企業,是企業家內心的外在投影。企業的戰略、組織和管理,往往淋漓盡致地折射出企業家的價值觀、性格,甚至身體健康狀況。

企業,是企業家主觀世界的綻放。企業所有外在的經營和管理挑戰,也因而本質上都是企業家心力的挑戰。

企業大都是一不小心做大的。隨著企業由小變大,有三組看似簡單的關係,會給一把手帶來千鈞壓力。企業成長中幾乎所有最艱難的挑戰,都收攝於其中。處理的好與壞,往往決定了企業的命運。

第一組:與下屬的關係。

創業歷程,往往篳路藍縷、千錘百鍊。因此一把手的綜合能力,往往比下屬要高出一個數量級。公司規模變大之後,老闆們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用好手下的「歪瓜裂棗」。

在創業的過程中,老闆們把自己練成了最能幹的人。面對這些「不能幹」的下屬,能把重要的事情放下去,願意把重要的事情放下去,比打下個大單要難的多。關鍵是過去自己決策下屬照辦,效率還高的很。擺脫這個慣性,就闖過去一個重要的關隘。

很多一把手闖不過去。柳傳志先生管理三要素,把「建班子」放在「定戰略」之前,實在是經驗和智慧之談。

也有不少一把手闖關成功。基於觀察我總結了一下,他們有幾個共同特點:

授予下屬責任而非動作或任務;

讓下屬感覺到自己對他們的依賴;

咬咬牙放手讓下屬干,給犯錯的機會。

這組關係要處理好,說嚴重點,一把手要想清楚:下屬是工具,還是夥伴

「企業只有一個大腦在思考和決策、自上而下的森嚴等級和嚴密控制、命令式管理風格蔓延、屁股對著老闆而非客戶等」,大都是這組關係沒有得到恰當處理的外在體現。

第二組:與公司的關係。

公司是一把手的命,是一把手的孩子,也是一把手的私人財產。

一開始可以是這樣,也應該是這樣。但公司長大之後,再這樣認為就會出問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今天很多企業家遇到的坎,跟100年前老福特一模一樣:老福特將公司當成自己的私人財產,他用了一大群秘書而不願意培養真正的高管,動輒將員工降薪以提醒他誰才是公司的老大,等等。

後來福特每況愈下。而通用汽車則在斯隆的領導下崛起,超過了福特。斯隆打造出職業經理人隊伍,培養了一大批真正的管理者。後來福特二世接班後,複製了斯隆的做法,又讓福特再度復興。

「員工責任心太差!」一把手經常這樣抱怨,就是沒有處理好與企業關係的癥狀。想讓所有員工都跟自己一樣操心,是一把手的妄念。

不應該要求員工都成為「事業合伙人」,

首先應讓員工成為「職業經理人」:

目標明確、專業精湛、結果導向。

把秘書用成高管,是另一個常見的癥狀。背後是希望員工成為自己的保姆、管家的心態在作祟,把公司甚至員工,都當成了自己的私產。

一把手突破這個關隘的典型表現,是培養出一批跟自己同心的事業夥伴。比如華為的EMT人才濟濟、阿里的湖畔合伙人不斷更新。

當然最令人稱道的,是美的創始人何享健先生,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完全交棒給職業經理人團隊。美的管理團隊持有超過20%的股份,繼往開來。

這組關係要處理好,說嚴重點,一把手要想清楚:公司是私產,還是事業。

無法走出偏作坊式的運作、地位不是根據貢獻而是由離老闆的遠近決定、大批職能存在壓制一線活力、幕僚位高權重責任輕、對員工缺乏尊重和信任等」,大都是這組關係沒有得到恰當處理的外在體現。

龍應台女士《目送》中的片段很有感觸,雖然有點跑題,但還是摘錄過來。一把手跟企業的關係,與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一樣的。

「他在長長的行列里,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第三組:與自我的關係。

事業已經成功。如果還要拚命干,必須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馬雲說,領導者的胸懷,都是委屈撐大的。一把手受那麼大、那麼多的委屈,自己必須要給自己一個說法,為什麼。

稻盛和夫一手創辦兩個世界500強,那麼大年紀又出山拯救跟自己毫無關係的日航,不可思議。稻聖的演講平和,語言卻鏗鏘有力、激情萬丈。他的精神資源來自哪裡?

我原以為出家為佛教徒的經歷是關鍵,後來在其著作中發現,稻聖說「開悟」不是關鍵,要勇於在事上磨練心性,不斷精進。這個事上磨練的觀點,似乎與陽明心學暗合。這也許是稻聖的「為什麼」。

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中認為,清教徒精神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關鍵。富人們努力工作,主要並非為賺取錢財,而是為了侍奉上帝。聖經里說,富人要想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這是西方企業家的「為什麼」。

中國的企業家,可能要悲慘一些。余英時先生在《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中談到,明清之後二三百年,中國經歷了一場空前的精神和信仰危機。陳嘉映先生認為,文化重建幾無可能。向西方學習?西方也在經歷同樣嚴重的危機。學界已經在反思,我們可能是在最不好的時機(西方開始衰落的時候)開始學習西方。

「企業戰略繫於一把手的一時衝動、缺乏鮮明的使命、價值觀和道德激情、企業運作業績良好但非常乾癟等」,大都是這組關係沒有得到有效處理的體現。

傳統已經丟掉,西學問題重重。阿里高管經常請儒釋道大師上課,華為最近啟動讀叔本華、加繆、道金斯。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與一把手相處的多了,才發現事業成功的一把手多,內心幸福的企業家少。從員工到老闆的所有人,都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坎。

最難的,是跨過自己這道坎。

最激烈的戰爭,在內心。

編輯 | 張思涵

GIF/26K

HR轉型突破中心2017重磅課程,

面向CEO和高管的戰略人才管理課

11月3-4日,北京開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R轉型突破中心 的精彩文章:

谷歌為什麼能讓頂尖人才趨之若鶩?
HR如何賦能業務領導者
蘇寧HR三支柱:對COE的工作規劃與期許
人才選與用的難題:七分在選三分用,還是七分在用三分選?
廢除績效考核?No,不要似鴕鳥般把頭埋進沙子里

TAG:HR轉型突破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