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遇到這6種情況,請暫停跑步,否則

遇到這6種情況,請暫停跑步,否則

作為跑者,大家談論最多的是配速、跑姿、跑量、成績……這些硬指標,很少有人在受傷前就關注自己的身體,尤其是那些在跑步中收益最多、體型發生巨大變化的人,對自己信心滿滿,但是往往他們的風險也最大。

今天就來談談跑步過程中一些運動傷害的徵兆。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跑步的好處遠遠超過它的風險,然而運動和傷害就像是雙胞胎,只要運動了就難免會經歷一定程度的損傷,小至輕微拉傷扭傷,大至脫臼或骨折等嚴重事故。

運動傷害可分為兩種:

1、衝擊或創傷導致的急性運動傷害:骨折、肌肉肌腱拉傷、韌帶扭傷、各種瘀傷擦傷,常見於從事接觸型運動中,如足球、橄欖球等。

2、長期磨損消耗導致的慢性運動傷害:肌腱炎、滑液囊炎、壓力性骨折,常見於耐力性運動和重複單一動作的運動,例如長跑、舉重、體操等。

運動傷害的的成因有很多,運用錯誤技巧、選擇不合適的運動鞋,都有可能導致運動傷害的發生。常見的運動傷害的成因如下:

1、沒有熱身,肌肉無法及時反應,導致拉傷;

2、技巧錯誤,導致身體組織過度負荷,尤其是反覆進行錯誤動作;

3、過度訓練,在身體上長期施加壓力導致慢性傷害;

4、過度負荷,身體受力超過身體組織所能承受的極限;

5、反覆受傷,削弱身體防禦力,更容易遭受到其他傷害;

6、體質因素,先天性關節形態或結構異常;

7、違反操作規範或比賽規則,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

8、肌肉強度不足或不平衡,讓身體的力量減弱,無法承擔保護功能;

9、意志以外的突發事件,造成衝擊或碰撞;

10、缺乏柔韌性,降低關節活動度,使身體功能產生局限;

11、不合適的裝備,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保護;

12、關節鬆弛,使肢體較難控制或穩定。

因此在運動時,應根據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來規劃合適的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與運動頻次。規劃一個適合自己並能使自己表現達到極致的訓練方案。

經常跑步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是跑得過量了也可能會引發更壞的事情,甚至猝死。有條件最好在開始新的運動項目之前諮詢醫生,尤其是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情況下。

跑步時,要隨時關注自己的狀態,如果過程中出現了下面幾種情況,那就該立刻暫停跑步。

1、胸痛

跑步過程中出現胸痛一般來說是不正常的,極端情況下這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如果你感到了胸部有壓迫感或者疼痛,尤其還感到了頭暈、噁心、嘔吐、呼吸急促或大量出汗,一定要立刻停止跑步。

2、頭暈

如果你跑步前沒有攝入足夠的熱量,那麼頭暈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這種情況只要喝一些糖水、含糖飲料,或吃顆糖果、餅乾或麵包即可緩解。

這裡會涉及到一個空腹跑步的問題,有很多朋友會問老王,早晨起床後或者下班後,是否可以先跑步再吃飯?

我是這樣做的:如果距離不長,比如10公里以內,那麼空腹跑問題不大。如果超過10公里,一般我就會吃一點東西了,比如一個香蕉、一個麵包之類的。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供參考。

如果你在跑前已經吃了東西,或者在頭暈後補充了能量,但是還是沒有緩解,甚至還伴隨著多汗、意識模糊,那就需要馬上暫停運動。這些癥狀很有可能是糖尿病、神經系統、或血壓有問題的表現。另外,心臟方面的疾病也會引起頭暈,比如心臟瓣膜出現問題。

3、突發的呼吸急促

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呼吸必然會變得急促,比如在提高配速或者間歇跑的時候。這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呼吸不急促反而說明當前的訓練強度對你來說太輕鬆了。

這裡說的突發的呼吸急促是指那些平時你能輕鬆完成的鍛煉,但是突然之間變得呼吸困難,這就是有問題了。很多情況下這種突然發生的呼吸急促是因為心力衰竭、哮喘或是有潛在的心臟疾病所導致的,應該立即停止運動,馬上就醫。

4、心跳異常

一般這是心律不齊的癥狀,會讓人感覺心臟快速跳動或是受到了重擊,很多房顫患者在激烈運動時會有這種感受。

如果你在運動中突然發生心跳異常,立刻停止是最好的選擇,並應該及時檢查是否有心臟的疾病。一般心臟有疾病的人群比較適合舒緩的運動,比如散步、太極拳、廣場舞等等,跑步的話也應該是慢跑,循序漸進並控制運動的頻率。

5、腿部抽筋

跑步中抽筋,大多數是因為肌肉被過度使用,肌肉達到一個極限值,有時是因為跑的過快,有時候是因為跑的太遠,或者兩者皆有。尤其是在氣溫比較高的時候運動,持續的出汗身體會流失大量的鈉離子,這會更快的誘發疲勞性抽筋。有時候天氣太冷,在寒冷的天氣中如果準備運動不夠充分,肌肉一下子受到寒冷的刺激也會引發抽筋。

如果跑步中發生抽筋,建議停止跑步或降低配速。抽筋時不建議拉伸,因為拉伸往往會加重抽筋所帶來的損傷,傷害到肌肉纖維。

大多數抽筋都能通過簡短的處理恢復,但是也有可能是腿部的主要動脈堵塞引起的抽筋,這就需要由醫生來分析原因,確定治療方法了。

所以,抽筋雖然常見,我們卻依然不能忽視。

6、疲勞無法恢復

人的狀態是有周期的,即使是頂級的運動員也會有狀態低下的時候。有時候,我們跑步時會感到很吃力,硬撐著跑完後,身體疲累異常,不僅身體狀態不好,精神也很差,沒有滿足感。跑完拉伸或第二天,肌肉有不適或無力支撐感。

第二天起床,某個部位,比如腳底或腳踝或膝蓋,有緊張酸痛脹感,起床一段時間後有緩解;或起跑時有一些緊張發僵酸痛,但跑3公里左右後,會緩解。這些都是身體疲勞的狀態,也是受傷的前兆,如果這時候還加強度,就等著受傷吧。

所以,合理安排訓練的節奏,不要跑得太多、太快,要確保給身體以恢復的時間。人的體能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心率、排汗量、疲勞感以及身體的熱量變化都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跑步時,我們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旦出現不適就要停下來,這樣才是最安全的跑法。

身體不是鐵打的,需要你隨時關注,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慢慢跑,甚至跑休都是為了以後跑得更好。不顧身體發出的警告,盲目上量,當真正的傷病來襲就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在江湖飄 的精彩文章:

跑步竟然能猝死?大部分都是心臟惹的禍
越野跑,是否需要多樣性
你退賽的真正原因,並不是你不行
正確補水,讓你輕鬆跑過炎炎夏日
運動損傷之「信封效應」

TAG:人在江湖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