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國人不知漢方葯是日本產 更不知多少人不看好中醫

國人不知漢方葯是日本產 更不知多少人不看好中醫

前幾天看過羅胖關於中醫的視頻,雖然是以前的,但還是抱著試試的態度仔細品味了一番。我不懂中醫,但確實有濃厚的興趣,畢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嘛。

那我先簡單介紹中醫,給那些不懂中醫的人一點「存量」。

一切有為法,如霧亦如電,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中醫講究「陰陽平衡」。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

建國後,中醫受到黨的政策性支持,發展日新月異,直到現在已經形成完整的醫療產業體系。

那我們來看看有關羅胖中醫的敘述。羅胖曰:中醫本身他並沒有抱太大成見,但,中醫,作為兩千多年形成的醫學理論,直至今日已經無法再進行創新,他是一潭死水。存量擺在這兒,變數的增值性幾乎為零。與西方醫學相比,他的認知是存量與變數處於一種平衡。那我們來看看其他人的評論。

例:羅胖說中醫記載只有兩千年,這是實話,但是一個理論的形成是需要時間積累的,物理化學知識一直存在,但是直到近代才開始發展,中醫也是一樣,其次我們現在說的中醫是相對於西醫而言,是古代傳統醫學與現代自然醫學的區分,因此歐洲的發展也有醫生,但是不一定叫中醫,他們古代的醫生,可能叫歐醫也不一定,所以,羅胖縮小了中醫的範圍,認為中醫只是中國的古代醫學,中醫與西醫的對立本質上是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對立。

還有羅胖說中醫存在的中國平均壽命比歐洲低,具有實踐認知的人都知道,影響壽命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食物,比如環境的惡劣,古代的城鎮居民肯定比農村的環境好,所以城鎮居民比農村壽命長,但是中國古代即使再先進,農村人口也多於城市,所以拉低了整體壽命。

另外我們不能否認,中醫在古代的發達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中國的人口數量,所以我們整個民族在不斷的壯大發展。

最後再說一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社會是不斷前進的,科學也是不斷發展的。迷信的概念是指人對於事物的一種痴迷信任程度,相信神靈是一種迷信,現在我們盲目的相信科學,希望什麼都用科學解釋,也未嘗不是一種迷信,為什麼要用現在強大的認知去與落後的古代認知想對比。

我不敢忘神農氏嘗百草,埋骨他鄉,張仲景,懸壺濟世,一生奔波,孫思邈,葉天世等等中醫,千百年來,為我民族壯大,保駕護航,此致敬禮先祖。

可是《羅輯思維》的因果關係論並不能否定中醫是「相關關係」的可能,從相對論、量子力學發展到如今,我們近代科技的發展基於的全是這些理論,「概率性」(其表象之一是「相關性」)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新方法。也就是,以前是「確定性的世界觀」(包含因果關係),現在是「量子力學概率性世界觀」。你說醫學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呢?宏觀用「確定性的世界觀」可以解釋,微觀就不行了。對於現階段不能理解的,我們不能就武斷的拋棄了。

有一個深刻的話題,日本的漢方葯幾乎壟斷中藥市場,這一點作為國人來說比較痛心,畢竟是老祖宗的東西,被日本人竊取拿來榨取利益,而且狠狠撈了國人很多資金。希望我們能儘快產生自己的品牌,為國家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附:先秦:《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皇帝內經》

漢代:馬王堆漢墓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金匱要略》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針灸甲乙經》、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葛洪《肘後備急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蘇敬《新修本草》 、王燾《外台秘要》、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北宋:宋慈《洗冤集錄》

回回藥方 忽思慧《飲膳正要》、許國禎《御葯院方》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格致餘論》、李東垣《脾胃論》、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劉文泰《本草品彙精要》、吳又可《溫疫論》、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條辨》、王清任《醫林改錯》、《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聖濟總錄》

近代醫學名著 《古今圖書集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