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名主編相繼離職,紙質雜誌的未來在哪裡?

知名主編相繼離職,紙質雜誌的未來在哪裡?

9 月中旬的晚上,曼哈頓西村一家餐廳後院里,一群作者和衣食考究的編輯正聚在火爐和爬滿常春藤的涼棚旁。牛排已經端上,眾人頻頻舉杯祝酒,喧鬧聲依稀傳到了近旁的人行道上,直到深夜仍未散去。

這樣的場景或許會發生在紐約雜誌行業鼎盛的 1920 年代,甚至 1990 年代。當年,精美的雜誌月刊仍舊享有著幾百萬美元廣告營收,雜誌編輯還坐著豪華轎車,引領著全國的服裝潮流,向讀者推薦影視和文學作品。

但是這天晚上,空氣中卻瀰漫著淡淡的憂傷。《Vanity Fair》雜誌員工紛紛向主編格雷頓·卡特(Graydon Carter)致意,因為後者日前剛剛宣布,自己即將離開任職整整 25 年的崗位。在卡特自己經營的韋弗利酒店後花園裡,知名作家詹姆斯·沃爾科特(James Wolcott)、瑪麗·布倫納(Marie Brenner)先後表達了感激和惋惜之情。

卡特總是潮流的先行者。兩周內,《時代周刊》(Time)、《Elle》、《Glamour》的知名主編也相繼宣布離任。另一家行業巨頭、《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的主編詹恩·溫納(Jann S. Wenner)同樣決定在創刊 50 年後,出售自己的控股權。

似乎在突然間,流傳已久的預言變成了現實,雜誌行業即將崩潰了。

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哈佛廣場上,傳統書報亭里依舊擺放著一排排雜誌,但是出版行業已經山河日下。圖片版權:M. Scott Brauer/《紐約時報》

這些年來,雜誌業舉步維艱,原本在吸引讀者、投放廣告上的壟斷優勢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 Facebook、Google 等更為靈活的科技公司。一些雜誌編輯和高管認為,多家雜誌社高層變動,事發突然,反映雜誌社財務狀況窘迫,昔日輝煌不再。

於是,出版商迫切尋找新的營收來源,面對各種拓展渠道來者不拒。時代公司(Time Inc)就開設了一檔流媒體電視節目《Paws & Claws》,專門播出熱門動物視頻。與此同時,赫斯特集團(Hearst)則與租房網站 Airbnb 合辦了一本雜誌。漸漸地,雜誌集團開始把更多資金投入到直播活動、播客視頻節目中,尋求與第三方品牌合作,而原本作為核心業務的雜誌本身已經變得可有可無。

對於長期依靠大量高額廣告生存的雜誌業而言,精美紙張加廣告的公式已經不再適用,上述新舉措反映了幾十年來最根本的轉變。

赫斯特雜誌集團(Hearst Magazines)總裁大衛·凱里(David Carey)在採訪中表示:「雜誌行業最大的敵人恐怕就是古板守舊、感時傷懷了。我們必須要擁抱未來。」

如今各大出版商都緊縮開支,因而那些手握豐厚薪金、花錢如流水的知名編輯正慢慢地成為過去。赫斯特、康泰納仕(Condé Nast)等期刊出版集團的高管嚴格控制預算,聘請薪資百萬的攝影師和一個單詞 5 美元的作者時,也變得愈發謹慎。

「這個時間點我並不覺得意外,」梅雷迪思公司(Meredith)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湯姆·哈蒂(Tom Harty)說道。該公司旗下擁有《Better Homes & Gardens》和《FamilyCircle》等雜誌。哈蒂在採訪中表示,雜誌社通常會在每年 9 月開始制定下一年的預算,他說:「著手考慮第二年的營收來源時,肯定免不了討論成本問題。」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雜誌主編接二連三地離開只是個巧合。68 歲的卡特說,要不是因為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今年早些時候自己就打算離開雜誌社了,他是因為喜歡報道特朗普相關的新聞才留下的;71 歲的溫納聽從了兒子的建議才決定拋售股份,他兒子格斯(Gus)27 歲,今年剛被任命為溫納傳媒(Wenner Media)總裁;另外,《時代周刊》的南希·吉布斯(Nancy Gibbs)已經在主編崗位上工作 32 年了;而《Glamour》主編辛迪·麗芙(Cindi Leive)和《Elle》主編羅比·邁爾斯(Robbie Myers)也都身為掌門近 20 年。

68 歲的格雷頓·卡特說,要不是因為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今年早些時候自己就打算離開雜誌社了,因為他喜歡報道特朗普相關的新聞。圖片版權:Sasha Maslov/《紐約時報》

樂觀人士低調地表示,讓年輕一代接手雜誌或能讓這個行業健康發展,因為老編輯已經難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聞節奏和形式。較著名的例子就包括《滾石》雜誌創始人詹恩·溫納,他一直拒絕把雜誌內容電子化。但是,許多業界新星都在想方設法增加營收,拉攏偏好電子閱讀的讀者們。

赫斯特總裁凱里說道:「如果你只是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同一件事,那就不應該選擇這份工作。」

雙周刊《紐約》雜誌(New York)的前任編輯、與卡特共同創辦了諷刺雜誌《密探》(Spy)的庫爾特·安德森(Kurt Andersen)表示,紙質雜誌氣息尚存,但最近的巨大變動或許說明雜誌業已經時日不多了。「從 1920 年代到 2020 年代,這一個世紀差不多是雜誌業的生命周期,」安德森說。他還指出,《紐約客》(The New Yorker)和《時代周刊》都是在美國大蕭條時期之前的 10 年創刊的,而如今,雜誌業已經是「夕陽行業,山河日下,馬上就要衰落了。」

在赫斯特集團位於曼哈頓中城的大樓里,總裁凱里寬敞的辦公室內陳列著不少屬於昔日輝煌時代的擺設。在他的辦公桌後,放著一幅已故《福布斯》雜誌(Forbes)主席邁爾康·福布斯(Malcolm Forbes)鑲了框的名言,還有一份來自凱里在《紐約客》擔任出版人時期,關於著名媒體人蒂娜·布朗(Tina Brown)泛黃的備忘錄。坐在凱里 43 層樓高的辦公室里,紐約的哈德遜河和中央公園盡收眼底。

赫斯特雜誌集團總裁大衛·凱里在紐約集團總部的會議室里。圖片版權:Nicole Bengiveno/《紐約時報》

如今,赫斯特集團的雜誌業務前途未卜,凱里表示自己正在尋找新的途徑,增加營收、縮減開支。穿著深藍色細直條紋西裝的他說道:「我們必須不斷調整優化,媒體公司都面臨改革,我們也不例外。」

赫斯特集團和康泰納仕一樣,均為私營企業,並未公開財務狀況細節。但幾家競爭對手都有公開交易,從它們近期公布的收益報告可以看出,雜誌業正在日益萎縮。

自 2011 年起,時代公司的營收就連年下滑,近日一度還有傳聞稱公司尋求出售,但後來改變了主意。現在,時代公司計劃在未來 18 個月內削減 4 億美元開支。雖然,紙媒業務仍佔到公司每年 30 億美元營業收入的約三分之二,但其重心仍在向視頻和電視內容轉移。

位於艾奧瓦州首府得梅因的梅雷迪斯公司總部里,設有幾間廚房、手工藝品製作室和一家木製品商店。相比那些總部設在紐約、更富有魅力的競爭對手而言,目前公司的境遇尚可。它的旗下雜誌主題多為裝飾、食譜等常年熱門的話題,讀者以女性居多,一直深受她們的歡迎。不過在截至到今年 6 月的財政年度中,公司財報顯示其營收總額仍然有小幅下滑。

同時,近來也有多家公司出售雜誌業務,說明小型出版商也難以為繼。

這個月,《時代周刊》第一位女掌門南希·吉布斯(右)宣布將辭去主編職務。坐在她身邊的是紐約州的民主党參議員柯爾斯滕·吉利布蘭德。圖片版權:Yana Paskova/《紐約時報》

出售《滾石》前,溫納傳媒已經將《美國周刊》(Us Weekly)和《男士》雜誌(Men』s Journal)賣給了美國媒體公司(American Media Inc),後者旗下還包括八卦雜誌《The National Enquirer》。去年夏天,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約翰遜出版公司(Johnson Publishing)則把《Ebony》和《Jet》兩本雜誌轉手給了一家私募股權公司。而在最近,擁有《Bicycling》、《Runner』s World》、《Men』s Health》、《Women』s Health》等健身、健康類雜誌的出版商 Rodale 也考慮整體出售,未來幾周內或將宣布交易結果。

投資銀行 Oaklins DeSilva & Phillips 的管理合伙人里德·菲利普斯(Reed Phillips)說:「在那麼短時間裡,有那麼多著名雜誌品牌接連被出售,這是前所未有的,說明雜誌行業出了問題。」

雜誌業的前景也依舊暗淡。分析人士和公司高管預計,未來紙質廣告業務年營收額將以兩位數的速度繼續下滑。據大型廣告購買公司 Magna 預測,今年,紙質雜誌的廣告銷售額將降低 13%,而到明年,這一數字也將基本持平。

菲利普斯認為,雜誌業最高層切身感受到這一頹勢只是時間問題。他說:「過去,雜誌還聘請得起知名主編,但隨著營業收入減少,繼續維持現有工資待遇已經越來越困難了。這真的不是為了解決 2017 年的財務困境,而是為了 2018 年做打算。」

卡特在韋弗利酒店舉辦告別晚會的第二天,時代公司推出了一個重點項目PeopleTV。這是公司去年引進的新一代流媒體視頻網路,將與旗下另一本雜誌《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聯手打造流行文化類節目。據時代公司發布的通告稱,其中一檔名為《Paws & Claws》的節目將關注「一周內有關可愛動物的熱門趣事」。

這些年來,雜誌行業舉步維艱,原本在吸引讀者、投放廣告上的優勢已被 Facebook、Google 等更為靈活的科技公司逐漸削弱了。圖片版權:Luke Sharrett/彭博社

寵物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最受歡迎,所以不難理解時代公司也想從中分一杯羹。但是這樣的內容和獲獎新聞作品實在相去甚遠。當年,卡特剛從紐約新聞報業起步時,隨手翻開厚厚的《財富》雜誌(Fortune)、《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時代周刊》,就能讀到那些精彩的作品。

整個行業都在迫切尋找出路,試圖彌補大量流失的營業收入,推出這些實驗性的舉措也無可厚非。

赫斯特集團日前與美食頻道(Food Network)主持人雷·德拉蒙德(Ree Drummond)合作,發行了《The Pioneer Woman Magazine》,該雜誌最早只在沃爾瑪出售。最新創辦的旅遊類雜誌《Airbnbmag》針對自助租房網站的用戶,在報亭、機場、超市有售。同時,梅雷迪思公司也與 HGTV 電視台紅人奇普(Chips)和喬安娜·蓋恩斯(Joanna Gaines)合作,推出了一本新雜誌《The Magnolia Journal》

甚至連康泰納仕這樣重量級的奢侈品雜誌出版社,也認識到了與第三方品牌合作的潛在優勢。最近幾周,康泰納仕聯手好萊塢女星格溫妮絲·帕特羅(Gwyneth Paltrow),為她的個人時尚品牌 Goop 推出了一本紙質季刊。在創刊號的封面上,格溫妮絲赤裸上身,塗滿了源自法國的泥土。(「goop」本意為「黏稠的東西」,這裡戲指「泥土」,譯註。)

據兩位匿名人士透露,卡特擔任《Vanity Fair》主編時,曾阻止康泰納仕的管理層裁減設計師、攝影師、調查記者和文字編輯,但康泰納仕旗下其它雜誌為了降低成本,都不得不辭退相應人員。同時,如果雜誌社未來仍需精簡團隊,卡特也不願意作出讓步。

康泰納仕出版集團餐廳一景。這家出版商認識到了與第三方品牌合作的潛在優勢,最近幾周聯手好萊塢女星格溫妮絲·帕特羅,為她的個人時尚品牌 Goop 推出了一本紙質季刊。圖片版權:Malin Fezehai/《紐約時報》

一些資深編輯對業內追逐財務指標的趨勢痛心疾首。

《體育畫報》和《滾石》雜誌前資深編輯特里·麥克唐奈(Terry McDonell)表示,知名主編在過去是一本雜誌的象徵。「但是現在,新的主編認為,創造力和高質量新聞作品是可以批量生產的。」

編輯安德森現在是一名作家,同時也是公共廣播節目的主持人。他說,紙質雜誌最終會被淘汰,就像黑膠唱片一樣,變成一種小眾愛好。

他認為:「雜誌最終就會像小帆船一樣,失去實用價值。但人們還是會對它們鍾愛有加,仍舊會有人繼續編寫雜誌,也仍舊會有人願意買單。」

翻譯 熊貓譯社 智竑

題圖來自PxHere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因為韓妝在美國太火,Innisfree 在紐約開了第一家門店
魅族悄悄上架新機:抱歉,又比Pro7火
簡歷怎麼玩才有趣?他把自己做成樂高小人
樂視金融併入樂視網,這個「生態」重組的怎麼樣了?
機票之外的收入越來越重要,66 家航空公司去年賺了 446 億美元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