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西醫哪個更靠譜?

中醫,西醫哪個更靠譜?

杜煦電 博士

德國華商報作者

杜煦電博士簡介:

杜醫生擁有良好的醫學教育背景, 擁有中醫學士碩士和西醫博士學位。是治療疑難雜症方面的專家,有35年臨床經驗,在病人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近年來,隨著中德之間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逐漸密切,中國傳統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其中作為中華文明的結晶與瑰寶,中醫藥文化在德國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歡迎。相比西醫診所,許多德國人現在甚至更喜歡到中醫診所就醫問診。

那麼,中醫和西醫到底哪個更靠譜?中醫和西醫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什麼時候該看西醫,什麼時候該找中醫呢?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兩個病例。

1

急性支氣管炎

男性,52歲, 工程師。 近期工作疲勞,一個月前開始咳嗽,他的家庭醫生給他開出抗菌素阿奇黴素(Azithromycin),服用後基本好轉,但是夜間仍然咳嗽,在醫生的建議下,繼續改服鎮咳劑可待因(Codein),效果仍不明顯。後來,經介紹來我們診所治療。檢查結果是:咳嗽少痰,夜間為甚,舌苔干而舌尖紅, 脈浮小。依照中醫診斷:風熱犯肺,肺氣不宣, 進而肺津受損。 採用補肺養津,宣肺止咳,10天後治癒。

西醫認為,急性支氣管炎是由病毒或者細菌感染所致,所以他們會採用抗菌消炎或消除病毒的方法,有時甚至會使用可的松(Cortison)類激素藥物。許多病人因為身體素質好而很快好轉,但臨床上還有不少病人因抗菌素和激素而傷害肺氣,導致遷延或轉為慢性。而中醫認為,雖因外感六淫中風熱所致,但是該病人因為疲勞而有氣虛,抵抗力下降,驅邪之力不足,導致肺氣不宣而經久。所以,對該病人的治療在採用宣肺化痰,袪風清熱同時兼顧肺氣、補益肺津。所以說,對西醫無效的病人,中醫藥往往取得明顯的療效。

2

膀胱炎後疼痛

女性, 68歲,這是我們剛一直的病人,她患病長達八年之久,始於急性膀胱炎,泌尿科消炎治療後,急性癥狀消失。但此後膀胱疼痛,無論是小便的時候,或者不小便的時候,膀胱區都會出現持續性疼痛,尤其晚上,疼得更加厲害,病人每個晚上甚至都要起床大約15次左右,以至於病人繼發性地患有嚴重失眠。該病人在泌尿科、神經科進行了各種檢查,包括膀胱內窺鏡檢查、膀胱動力學觀察以及多達5次的膀胱內組織活檢,在採用各類治療措施後,仍然沒有解決問題,醫生甚至不得不建議病人考慮採用手術治療,最終遭到病人拒絕。在家庭醫生的推薦下該病人來到我們診所診治。經過檢查,病人舌紅無苔夾有黃膩苔,舌有裂紋,脈象不實。 我們認為,該病人主要是腎氣虛弱,濕熱下注膀胱產生虛實混雜的病理狀況,泌尿科的各類方案雖然解決了部分病理因素,但是沒有解除她的腎氣虛而膀胱不主的狀態,所以根據中醫我們採用補益腎氣、清熱、化濕、利尿虛實兼顧的原則,在治療了幾次之後,病人的癥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治療該病人的關鍵是, 在治療膀胱的同時兼顧腎氣。

通過以上兩個病例,我們可以看出,中醫與西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醫藥體系。

追本溯源 ,探尋中西醫發展歷程

說起中醫與西醫的區別,則要從他們的歷史起源說起。中醫這個詞的出現是與西醫相對應的,英文縮寫為TCM(中醫藥學),T即Traditional,代表著中醫是一門古老的醫學,是經過幾千年錘鍊打磨而成的傳統學科,在」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民族文化熏陶下,大量高智商有抱負的人才為這門古老的醫學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從而使它今天成為完整的實用學科;C即Chinese,代表著中醫不僅是中國祖先最早經過臨床實踐的醫學, 更重要的是, 這門古老的醫學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基礎上的,M即Medicine,英文醫藥的縮寫。

傳統的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基本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之後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為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最早的傳統醫學著作可以追溯到四大醫學名著之一的《黃帝內經》,這一著作從理論上建立了中醫的「陰陽五行論」,隨後在諸子百家時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中醫開始正式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問題。在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家張仲景通過自己對陰陽,表裡,虛實,寒熱等醫學「八綱」的理解,總結出相對應的八種治療原則,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並將其寫入《傷寒雜病論》,該書以六經辨傷寒,以臟腑辨雜病,確立了中醫學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與治療原則,為臨床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醫陰陽五行圖解

而西醫在清朝末年逐漸進入中國,對中醫產生劇烈衝擊。如今的西醫主要指現代醫學,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西方人認識到,大自然有著自己的運動規律,不能按人們的意願或者猜想來解釋,只能用機械理論並以幾何和數學語言來表述清楚。這種機械論的觀點大大推動了醫學的發展,人們開始認為任何疾病都是由於機體內受到某種傷害而引起的,只有藥物和外科手術可以治癒或者緩解疾病。在傳染病與各種感染病為主的時期,西方醫學理論的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今天這種以解剖為基礎和以分析細化為方法的醫學,正越來越彰顯出它的局限與不足,相反中醫的整體觀與辯證論治表現的更加合理。

以上兩種不同的起源與方法論,使得中醫與西醫今天成為兩種完全不同的醫療體系。

中醫西醫,求同存異 相輔相成

中醫學是哲學、醫學、臨床經驗的統一體,其基本特點是重視人體各種器官和功能之間的關係,以陰陽氣血為基礎,強調陰陽平衡與氣血調和,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參合的方法了解病情病因。它通過整體觀念看問題,從整體上觀察人體的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變化,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等治療方法,使人體各方面達到一個協調,平衡的狀態。與西醫相比, 它更強調人體氣血的狀態與功能。而不太重視器官和功能的實體是什麼。

西醫正相反。西醫,以解剖為基礎,主要藉助各類醫療工具,簡單的或者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對人體各器官進行全面檢查,以解剖結構變化為診斷。在治療方面,它的主要原則是切除、消滅和補充替換,如細菌感染則滅菌消炎,關節損傷就置換人工關節,腫瘤就切除,維生素少了就補充,器官衰極就移植等等從解剖學與微觀看問題。與中醫相比,它突出人體器官與臟器的形態與功能。

由於歷史原因和發展歷程的差別,使得中醫和西醫在治療原理和治病方法上有著很大的區別。它們不但是兩種不同醫學,更是兩種不同的認知問題方法。一個強調整體,而一個是局部細化。中醫在治病時強調整體性,強調陰陽氣血平衡,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即強調人體各方面相互協調。中醫注重的對象是生病的人,目標是把病人治好。因此,不同的病人,即便患有同樣的疾病,在中醫看來,由於身體狀況的不同,也必須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西醫治療的對象是人的病,目標是把病治沒了,而較少顧及生病之人。因此,無論生病的人差異多大,只要病因相同,在治療和用藥上就不會有太大差別。

在治療時,西醫醫生依靠的更多的是設備與藥物,治療時有固定的步驟和公式,有所謂的標準療法( Leitlinie)。中醫醫生依靠的更多是經驗與悟性,不同的醫生由於經驗和悟性不同,治療的手段也會有所差別。這也是為何民間強調「老中醫」 的部分理由。

人體神經系統概覽圖

其實,中醫學與現代醫學在為人類治病與防病的宗旨是一樣的,兩者並不矛盾,只是形成的背景與技術環境不同而使它們各有不同。兩者各有所長,並不能簡單武斷地評判哪一個更好。兩者結合,更能讓我們達到任何一種醫學單獨無法看到的視界與深度。而且中醫西醫解決方案不同,綜合起來方法就更,療效就更好。所以說中西醫結合起來,效果不是一加一,而是可以無限放大,尤其對各類疑難雜症。由於我個人的醫學教育背景與長期的臨床經驗,使我們診所在中西醫結合基礎上,獲得了許多醫院與其他診所無法達到的療效。這也是我們診所專治疑難雜症的原因之一。

再回到前面所舉的病例,病人1,西醫的長處是及時地控制住了病情的快速發展,對病原菌有效的殺滅,但是它的局限性使它不能全面地治療病人本身,從而未能完全治癒病人。中醫則標本兼顧,不但治了病,而且改善了病人的體質。從該病例可以看出,西醫以治人的病為主,而中醫以治患病的人為主。病例2是膀胱炎後疼痛,雖然西醫早期採用消炎藥物解除了急性膀胱炎的癥狀,但是並未完全去除膀胱濕熱,再則可能正是消炎藥長期服用而傷害了腎氣。臨床上西醫這種治病不治人的醫療所導致的各類後遺症與併發症,比比皆是。我們結合兩種醫學,取長補短,常常能達到既治病又療人的境界。

西醫的方法論使得它只治人生的病,而忽視人的本身,所以治療往往難以如意。而中醫在整體觀與辯證論治指導下,它所看到的首先是生病的人。中西醫結合,則人與病可同治。

總之,中醫更傾向於是一門藝術,是一門以哲學為基礎的醫學,強調整體把握,在不破壞人體整體性的情況下,通過分析調理消除病根;而西醫則更傾向於是一門技術,以分析綜合法為基礎,先將患病部位一步步解剖,切開,之後再次組裝還原,雖然可以消除病痛,但卻破壞了整體性,有時甚至會導致多重後遺症。

我個人35年在多國的行醫經驗是,雖然西醫很強,中醫很大,但是中西醫結合則既強又大!

歡迎投稿

樸實的文字,真摯的情感,訴說與德國生活相關的點滴

廣告也精彩

刊登廣告

聯繫我們吧!

感謝您關注

德國《華商報》

《華商報》創刊於1997年初,是德國第一大華文報紙,華人在德經商的指南,生活的寶典。《華商報》是連接德國社會與華人社會、德國企業和中國企業的橋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華商 的精彩文章:

舉世聞名的德國最大節日明天開幕,很多新鮮事先告訴你
海外留學精英齊聚北京,這是要做大事的節奏啊!
100多人死於非命,德國最大謀殺案舉國震驚!
在德國手術記(四)
地球風水大陰差—全球性環境危機的風水解讀

TAG:德國華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