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人物稱謂

中國古代人物稱謂

【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蘇軾為蘇子瞻等。

【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遊號放翁,文天祥號文山,辛棄疾號稼軒,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羅貫中號湖海散人,蒲松齡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吳趼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鍊生。

【綽號】又叫外號或諢名,綽號一般根據某人的外貌、性格、行為等特徵而另起的「名字」。綽號有褒有貶,如李白外號「詩仙」,項羽綽號「西楚霸王」等。

【小名】稱呼對方小時候的名號,以示親密或侮辱。如稱呼曹操為「阿瞞」。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清朝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聖祖。但是在隋以前,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

【尊號】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片語成的特殊稱號。或生前所上,或死後追加。追加者亦可視為謚號。尊號一般認為產生於唐代。實際早在秦統一中國之初,李斯等人就曾為當時的秦王政上尊號曰「秦皇」。

【年號】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包括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

【郡望】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爵名】《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所以後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名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

【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

【帝王】(1)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朕(我,我的,從秦始皇開始專座皇帝自稱)、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2)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3)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4)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曆為乾隆皇帝。

【殿下】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

【麾下】對將軍的敬稱。

【節下】對使節稱呼。

【先】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

【卿】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豎子】表示輕慢斥罵的態度,對對方的稱呼。如《荊軻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鴻門宴》:「豎子不足與謀!」

【小子】表示輕慢斥罵的態度,對對方的稱呼。如《孔雀東南飛》:「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百姓】常見的稱呼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蒼生、氓」等。

【庖】廚師,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

【優】「優」亦稱優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的藝人,後亦稱戲曲演員。如《柳敬亭傳》中的「優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

【鞏固訓練】

判定下列關於人物稱謂的說法正誤。在正確說法後面的括弧中打√,在錯誤說法後面的括弧中打×。

1.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玄宗、欽宗、太祖,並非所有帝王都有廟號。( )

2.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 )

3.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後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後才起的。( )

4.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據其生平事迹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 )

5.陛下指宮殿中立有護衛的台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於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 )

6.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稱,此外皇帝還可以用「寡人」「孤」自稱。「卿」可以是皇帝對臣下的稱呼,臣稱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稱呼。( )

7.「謚」是謚號,是朝廷對帝王、貴族、大臣、平民等死後按其生前事迹所給予的或褒或貶的稱號,如諸葛亮謚為「忠武」,岳飛謚為「武穆」。 ( )

8.年號多指封建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如熙寧、太宗、康熙等。( )

9.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它不同於廟號、 謚號和尊號。( )

10.字,又稱表字,古代男子20歲時行冠禮,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與本名意義有關的字,而古代女子無需取字。( )

11.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

12.爵,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伯、公、侯、子、男五等爵位。( )

13.「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為一人犯罪而牽連到親屬受罰。( )

14.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會下層人士。古時對人的社會地位簡單分為公、卿、士、庶四種。( )

15.車駕有車馬之義,此處代指天子。乘輿、陛下、官家、天王、天帝、至尊、國家、聖上、萬歲亦為皇帝的代稱。( )

16.「諱」,指對君主、尊長的名字避開不直稱。在名字前稱諱,以表示尊敬。( )

17.「太平興國」是皇帝的年號,年號是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

18.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 )

19.鰥寡孤獨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無依無靠的人。鰥是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是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是年幼喪父的孩子,獨是年老無子的老人。( )

20.男子20歲稱弱冠,因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而女性成年禮為笄禮,即女子16歲時將頭髮綰成一個髻,以簪插定髮髻。( )

21.世祖,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啟下的人物的特定廟號,也有作為開基者的。( )

22.陛下指宮殿中立有護衛的台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王后,於是借用為對帝王、王后的尊稱。( )

23.元元,古時用以稱庶民百姓,杜甫詩句「窮年憂黎元」中的「黎元」與此意思相同。( )

24.耆艾,古以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泛指老年人,相關詞語還有耄耋、期頤等。( )

25.景泰,成化,都是我國古代一種紀年法,即用皇帝的年號紀年,一個皇帝可以有多個年號。( )

26.高祖,唐朝皇帝李淵的廟號,廟號是對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的評判性稱號。( )

27.足下,謙辭,古代同輩、朋友之間相稱或上稱下都可以用「足下」。( )

28.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號。我國古代多以年號紀年,此法始於漢武帝。一個皇帝可以有多個年號。( )

29.公,爵位名。《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並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襲。( )

30.煬帝,隋朝皇帝楊廣的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給予的帶有評判性的稱號,可褒揚可批評,按照古代謚法,去禮遠眾稱「煬」,「煬」表示批評。( )

31.豪右,指恃權亂法的豪門大戶。右,右族,封建時代以右為上。漢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邊,故稱「豪右」。( )

32.字是成年才起的,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故又叫「表字」。古人自稱稱名,稱人稱字。( )

33.開寶是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漢武帝首創,之後每位皇帝只有—個年號。( )

34.主帥是統率軍隊的最高將領,其麾下輔佐的副將稱「裨將」。「三個臭皮匠」是對「稗將」的諧音訛傳。( )

35.卿,在古代可以用來代表「你」,但只用於君稱臣、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 )

36.商賈是商人的統稱。古代有「行商坐賈」的說法,商是流動著販賣商品的人,賈是開店鋪賣東西的人,二字連用,泛指做買賣的人。( )

37.芻蕘,割草打柴的人,指代鄉野間見聞不多無知淺陋的人或普通百姓。( )

38.考,指已經死去的父親。普通人稱自己已故的父親為「先考」;已故的母親稱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稱「考妣」。( )

39.朕在先秦時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 )

40.俳憂,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其表演以科諢為特色,兼音樂、戲劇、歌舞。( )

41.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弱」,此時行冠禮,以示成年。另外,孔子對年齡的經典闡釋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42.處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賞識、不被重用的官員,後來也泛指有才德而隱居不願做官的讀書人。( )

43.布衣,即麻布製成的衣服,古代平民多著布衣,因而常用「布衣」來借指平民。( )

44.黃老,分別指黃帝和老子,黃老之術是產生於戰國時期以道家思想為核心的流派,對後來道教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 )

45.小字,是古人在小兒時所用的乳名。如魏武帝曹操小字阿瞞,蜀後主劉禪小字阿斗。( )

46.世子,在明代是對皇位繼承人的正式封號,多由嫡長子充任,也稱太子。( )

47.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秦漢以後僅次於王的爵位,也泛指達官貴人或士大夫,如王侯將相。( )

48.咸淳,帝王年號。「咸淳九年」是帝王年號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等四種。( )

49.太祖,通稱開國皇帝,這裡指曹操。其他如趙匡胤稱宋太祖,朱元璋稱明太祖。( )

50.隆慶,屬於年號,「隆慶元年」指該帝王改號當年。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

參考答案:

1.√2.×古代被皇帝封為儲君(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的兒子稱「太子」;其餘的兒子稱皇子、殿下,有的封王。3.√4.√5.√6.√7.×朝廷不會給平民封謚號。8.×太宗是廟號,不是年號。9.√10.×「古代的女子有名無字」錯,古代女子許嫁,及笄而字。

11.√12.×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13.√14.√15.√16.√17.√18.√19.√20.×女子一般15歲行笄禮。

21.√22.×陛下不包括「王后」。23.√24.√25.√26.×「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的評判性稱號」是謚號,而非「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27.×「足下」是敬辭,「上稱下」錯誤。28.√29.×有的爵位可以世襲,宋代之後也有很多封爵只是終身爵,身死爵除。30.√

31.×「豪右」是豪門大戶,「恃權亂法」錯誤。「封建時代以右為上」表述不準確。32.√33.×「每位皇帝只有—個年號」不一定,一個皇帝可用多個年號,明清皇帝是一帝一號。34.√35.×「卿」字用為第二人稱「你」時,表尊敬或愛意,不僅僅「只用於君稱臣、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還可以用於朋友、夫妻之間,表示愛稱。如成語「卿卿我我」, 「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等。36.√37.√38.√39.√40.√

41.√42.×處士不指「有才能而不被賞識、不被重用的官員」。43.√44.√45.√46.×在明代皇位繼承人的正式封號是太子,世子是王公貴族們爵位的繼承人。47.√48.√49.√5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珏哥講語文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官職爵位
古詩表達技巧講析

TAG:珏哥講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