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創新只跟跑 建設不了「優質校」

不創新只跟跑 建設不了「優質校」

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提出,2018年年底前建設200所左右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目前,湖南、廣東、浙江等省已選出省級層面「優質校」的建設名單。如何創建國家層面的「優質校」,成為高職教育界關注的焦點。

筆者認為,「優質校」建設應聚焦「新職教」,用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抓手、新需求、新質量、新體系、新目標,最終實現職教的新生態。

具體而言,就是要樹立面向產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產教融合型、智慧型、創新型職教新理念;構建適應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經濟發展的學科專業新結構,既要有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環境保護、機器人、雲計算、新能源、新材料等,也要有傳統職教專業的升級改造;積極探索供給側改革,實施職業教育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協同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以信息化智慧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產教融合、工匠精神、治理現代化、校企人員雙向流動兩棲發展等作為職教新抓手;要服務「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地方經濟發展等新需求;引進國際標準——悉尼協議,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招收國外職教留學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職教新質量;重塑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專科、本科、碩士、博士職教新體系;把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具有可持續競爭力,能夠適應甚至引領未來職業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即「現代魯班」和「大國工匠」,作為職教新目標。

「優質校」是國家示範(骨幹)高職校的「升級版」,是標杆校、領先校。如果只是照搬其他優質高職建設經驗,不「首吃螃蟹」,不創新,建設不了「優質校」。「優質校」是扶優扶強,其創建必須強化特色和領先的要素,在體制與機制、結構與形態、管理與服務、教育與教學、技術與技能等方面發揮優勢,形成把優勢轉化為特色,錯位發展、競爭發展、特色發展的職教新生態。

(作者李焦明,系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6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楊麗娟:「微課」里蘊藏著大「視野」
跨考教育與北理工共同成立「跨考大愛獎學金」
關於「第四屆中國幼教年會暨幼教資源博覽會」的聲明
讓當代女性快速衰老的真正元兇是什麼?陪娃寫作業!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