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戰場上的機靈勁可不比李雲龍差,看他的成名戰美陽之戰咋打的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
公元185年,在平叛羌人對峙的戰場前,因新任主帥張溫到任抗命,董卓差一點被臨陣斬殺。可惜張溫不夠決斷,讓為他出點子的孫堅憤然,也讓羸弱的東漢朝廷接下來逃不過面對這個強人的折磨。
再回到戰場上,張溫到任之後,東漢軍隊屢戰屢敗,卻忽然發生一個天文事件,一場流星雨幫了董卓一個大忙。
圖1、攪動戰局的流星雨
這個天文事件,這場流星雨,今天如果讓我們看到了,都會看作一場美事,看成一種祝福,但當時的人可不這麼認為。十一月的一個晚上,忽然有流星如雨,光芒十餘丈,看描述應該是很壯觀的一場流星雨。流星雨發出的光芒異常強烈,以至於把邊章、韓遂的軍營都照亮了。邊章、韓遂軍隊里所有的牲畜受到驚嚇,叫聲響徹軍營。邊章、韓遂這些羌人叛軍的首領認為這個事不吉利,就打算撤回到之前佔領的金城。
董卓不知道怎麼知道了這個事情。看來還是董卓對羌人熟悉,有這個優勢,或是早安排間諜進到了羌人營中。第二天就是另一個將領右扶風鮑鴻一起合兵攻擊邊章、韓遂,大敗敵人,斬首數千人,將邊章、韓遂打的逃竄到榆中(今甘肅省中部)。
圖2、東漢末戰鬥追擊劇照
一個偶發的天文事件,讓董卓乘機取得了一場大勝。可以看到,董卓作為一個將領戰場上捕捉戰機的能力。當然,前提是需要消息靈通,真不知道董卓是怎麼知道了邊章、韓遂要撤退的。
不過,戰場上的一場勝利並不能保證接下來依然是勝利。決定戰場勝敗的因素太多了,一個缺漏就足以讓一場勝利變成一場大敗。接下來,東漢軍隊吃了一個十足的敗仗,可董卓卻因此收穫了一場成名戰,繼續看是怎麼回事?
韓遂、邊章大敗之後,張溫讓另一位蕩寇將軍周慎領兵叄萬去追擊。出發前,孫堅給周慎提建議,讓他去截斷韓遂、邊章的糧道,而周慎不聽,反而去圍困榆中城,沒想到韓遂、邊章分兵,反而截斷了周慎的糧道。周慎害怕,將武器輜重丟棄而撤退。此時的孫堅已經展現出不同常人之處,而且被記載在後漢書董卓的傳記里,雖然他只是一個軍參謀。
圖3、三國人物孫堅
與此同時,董卓也被張溫派出去討伐先零羌叛軍,在望垣北(今甘肅秦安縣北、及通謂縣南、靜寧縣西一帶)被包圍,糧草斷絕,進退兩難。董卓就讓手下在修了一個壩,攔截河水,裝作捕魚補充糧草,然後讓軍隊悄悄從壩的北面撤退。等到羌人反映過來,壩里的水已經積滿,不能度過,羌人只能眼睜睜看著董卓帶軍逃走。
當時張溫一共派出了六路人馬,最後只有董卓一路全員無損的回來。因為這個事,董卓被封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美陽之戰是後漢書董卓傳里被記載最詳細的一場戰鬥。整個美陽戰役的前後,可以看到董卓在戰場上神出鬼沒的能力,特別是他築壩逃跑的事,是不是和《亮劍》里李雲龍挖戰壕消滅日軍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戰場上的臨機應變能力,董卓確實可以。帶兵打仗,董卓的能力就是後世的人看到,也得舉大拇指。漢軍雖然美陽之戰勝利,之後的追擊卻是大敗,獨獨董卓的軍隊毫髮無損。董卓也因為這樣的毫髮無損,被朝廷封侯,只是農夫的董卓終於站到了東漢的王侯之列。
圖4、馬上封侯
羌人叛亂沒有撲滅,征繳的東漢軍隊反而大敗而歸,接下來會怎樣,董卓的命運又如何,我們下期繼續。
歡迎您持續關注,和【歷史深處】一起去解讀史書上真實的三國人物。
關注【歷史深處】,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


※為啥漢獻帝北渡黃河後李傕就不追了?黃河天塹可不是白叫的
※在平定羌亂前線孫堅差點把董卓整死,如那樣那會有董卓之亂?
※概述史:只7000字讀懂宋齊梁陳,看似溫吞的南朝卻更血腥兇殘
※馬騰是羌人叛亂的頭?董卓進京之前平定的就是他們?
※區區幾千兵力的侯景,咋就能把蕭衍繁華到頂的梁朝攪個天翻地覆?
TAG:歷史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