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法治協同:推動區域發展向前走

法治協同:推動區域發展向前走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三地協同治理的原則和運行機制,是提高

資源配置效益、區域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大戰略選擇

●以法治建設和行政協議架構為基礎的行政契約式治理途徑,能夠推動京津冀協同治理有效開展

●在區域教育協同治理過程中,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規制體系無疑是其中關鍵舉措

伴隨著京津冀區域合作範圍從經濟領域擴大到非經濟領域,法治建設推動區域合作共榮的作用也在日益凸顯。隨著協同發展程度加深,影響、涉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因素不斷增多,對區域合作與協調治理進行總體、未雨綢繆式的規劃已成為實際需要。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法治淵源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日益凸顯,京津冀地區的區域合作開始提上日程。京津冀協同治理的法律規制建設也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國區域協同治理的法律規制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現實困境。有學者指出,區域規劃是推進區域政府間協作的重要機制,但相較於區域規劃實踐的發展進度而言,區域規劃的法治構建則明顯相對滯後,區域規劃的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面臨質疑,實施效果並不理想。

由於合作的機制和意識並未充分確立,三地都只是根據自身的需求來尋求相關的合作領域,無法形成有效率和有效益的合作模式。法律制度建設的滯後使京津冀地區的發展遭遇了瓶頸。

區域協同治理法治化途徑探索

(一)將區域規劃作為法律的一種存在形式

有學者研究了德國和美國的區域治理模式,發現德國的區域規劃本身就是一種法律的存在形式,區域規劃的實施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是因為區域政府間通過協商確定下協作規劃的目標、手段等基本要素,而這些要素在法律上是具有權威性的,會直接轉化為合法的職權與職責、權利與義務。而在美國,雖然區域規劃的編製與實施也具有其法律基礎,但是基於聯邦、州與地方政府間的分權體制以及市場化導向,區域規劃本身並非與生俱來地帶有法律約束力。它只是一種引導性機制,需要一系列激勵和保障機制的扶持,例如財政撥款等宏觀調控手段。

(二)實施柔性的行政協議機制

有學者研究發現,在美國的區域法治協調機制設計實踐中,州際協定和行政協議都是實現區域法治協調的重要機制。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互補充的關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依據不同的情況需要對二者進行選擇和取捨,而州際關係的重要程度是選擇採取何種機制的重要標準。例如,當情況涉及原則性的政治問題時,州際協定機制會因其剛性而成為首要選擇;而對於那些較為簡易的行政問題或者緊急情況,行政協議則更多地被使用,因其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可以因時因地進行調整。

(三)建立行政協議發展的制度平台

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出現的行政協議,是區域政府為克服行政區劃障礙而進行合作的法律機制。區域政府間行政協議的搭建,應當以區域平等為法治基礎,是對話和協商結果的行政協議締結,關係到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政府與公眾、公權與私權的界限。行政協議的履行,則涉及行政協議的效力、實施機構和糾紛解決機制。行政協議不僅適用於區域政府間的合作,也可適用於所有行政機關之間糾紛的解決與合作。但是它的運用和發展,需要以行政協議法為制度平台。

京津冀協同法治研究的意義

從京津冀協同治理法治化的基本精神出發來思考,京津冀協同法治研究對於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以及依法行政、區域法治的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建設意義。

第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三地教育協同發展是三地協同發展的關鍵因素。探索三地教育協同發展的原則和運行機制,既可以合理疏解首都教育人口,又可以優化教育資源整體配置效益,這是區域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大戰略選擇。在區域教育協同治理的過程中,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規制體系無疑是其中的關鍵舉措。

第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條件下,有限的資源亟待進行調整配置才能適應經濟發展與人民群眾的需要。與此同時,京津冀的發展也面臨著傳統治理模式與新型治理途徑的揚棄選擇。以法治建設和行政協議架構為基礎的行政契約式治理途徑,能夠推動京津冀協同治理的有效開展。

第三,在我國政治經濟合作發展的過程中,從管制型行政到區域協作式行政過渡是必然的歷史趨勢。在「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理念日益強化的背景下,對區域合作與協同治理的法治基礎作出進一步規範,使政府間行政協作的法律依據能夠更加明確。因此,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的法律規制問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有助於行政理念方式的轉變,有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作者榮利穎系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蔡春系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院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6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新生消防滅火演練
重構面向職場的課程體系
從「小龍蝦」火爆 看產業學院辦學模式
三屆學子的愛心傳遞
提高職教吸引力 有些功課必須做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