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合作引發連鎖效應

合作引發連鎖效應

通過跨區域合作,建立地方工科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同創新機制,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提供實踐樣本——

今年1月,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北京工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成立京津冀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同創新聯盟,依託各自比較優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和社會服務等方面推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整體提升,並圍繞以下工作進行探索。

教研互通

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

思政課建設與改革是學院教學質量攻堅的重要任務。三校在聯合開展教改研究與教材輔助體系建設、實現精品課程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協同開發與共享上達成共識。目前,教學改革成果分享和觀摩交流已經成為助推三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改進的有效途徑。

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沈震老師運用手機輔助課堂教學的教學手段創新、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建華名師工作室聯盟教學觀摩活動推出的教學方法創新、河北工業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慕課製作,成為三校馬院思政課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開展學習、交流、研討和借鑒的重要內容。今年9月新學期伊始,在北京工大馬院沈震老師及其技術團隊支持下,河北工業大學實施了移動互聯技術運用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改革嘗試,思政課教師從軟體運用、課程內容編排、課堂教學組織、課上學生反響等方面關注熱點、發現亮點、提煉重點、找出難點,並通過集體備課和同行交流,分享教學心得、突破教學難關,為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科研合作

推進學科交流與提升

三校馬院共建研究平台,建立聯合教研、科研攻關機制,互聘兼職研究人員,聯合開展國家社科重大研究項目的合作研究,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間優勢互補和相長;建立了一支政學研緊密結合的穩定研究隊伍,為京津冀高層次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隊伍培養構築學科平台。

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依託河北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基地建設,圍繞本校前身北洋工藝學堂工學並舉、實業興國辦學宗旨以及學校在中國近現代工業化道路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開闢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研究領域的學術研究。學院憑藉已有的研究基礎,參與到「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工業大學)——『四個全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平台建設中,承擔了「四個全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文化發展道路研究。校際間科研平台合作共建,為教師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協同創新及聯合攻關提供了契機。三校聯合舉辦馬克思主義理論高端學術論壇、講座,開展課題調研,取得規模效益。2017年3月,河北工大舉辦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新型工業化與文化創新學術研討會,三地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參加研討;三校圍繞共同的研究方向開展聯合調研活動,赴無錫考察中國近現代工業化道路和京杭大運河經濟、文化價值。合作共建提高了三校馬院的學術研究氛圍與學術研究水平,使學術研究隊伍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對獲得工科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新視角大有裨益。

人才交流

推進師生成長與發展

三校馬院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專業課教師的聯合培訓與學術交流機制,以提高師資培訓效率、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在保持人事關係及知識產權歸屬不變的前提下,推進三校教師互聘制度建設,促進跨校授課、跨校指導學生等,實現優質師資共享。

目前,促進學生在京津冀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之間的跨校交流與培養、聯合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開展創新人才選拔培養與試驗等工作正有序推進。三校建立學工系統及學生組織間的聯繫機制,聯合組織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社會實踐與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學期間能夠有機會分享京津冀工大三所院校的獨特文化、教學名師和學術資源,為本科生及研究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學習提高機會。

實踐表明,京津冀高校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謀求雙贏」的共享理念和合作機制,對學校發展起到了全方位促進作用。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更高平台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制度創新的重大需求提供了智力支持。

(作者梁慧超,系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工業大學)責任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6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打造「兩鏈」,找准診改的起點
因為智慧課堂,民辦校飛得更高
職教集團利益共同體的形成還缺點兒「資源」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