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古代夜裡的更夫嗎 古代夜裡為什麼要打更?
古代夜裡為什麼要打更
大家在小說、電影電視劇里經常能看到古時夜裡有人打更,可你知道打更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要打更?現代人知道的不多,年輕人就更少,下邊小便就和大家聊幾句古時候的打更。
古時候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沒有鐘錶,自然掌握不了精確的時間。但古人也有一些計時方法、工具,比如用點香計時,再比如沙漏或夜觀星象等。可是用這些工具的,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再者,白天還好,人們可以利用這些工具,觀察太陽的影子,大致估計時間。到了夜裡就不行了。所以為了方便夜間工作,確定時間。更夫這一個職業出現了。
打更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打更從出更一直打到五更天。初更就是從晚上七點開始,而五更天是從凌晨三點開始。我們知道古代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兩個小時。那麼為什麼古代不打第六更呢?原來古代人五更就開始起床了。皇帝上朝也是在五更天。
打更這個職業非常重要,更夫也算是國家公務員了。打更除了報時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工作,比如防火防盜,防突發情況處置。
古時候,沒有警察110。打更的受縣衙僱傭,每天夜裡打更,相當於現在的巡防隊員。夜裡要是遭遇土匪,看見跑回衙門報信。衙役們可以抓土匪,有賞。沒有醫院120。打更的可以通知醫家、藥店。起傳話的作用。古代很不方便出去,尤其是女人,找大夫上門看病,靠的是打更的來喊大夫。
因此,採用打更這種模式,每隔一定的時間,通過更夫敲鑼和喊話,讓還沒睡覺的人知道現在大致幾點了。
至於打更的人怎麼掌握時間,那就好辦了。就是咱們前面說的這些計時工具,比如更香,點燃一支是一個時辰或半個時辰,時辰到了再點一支,很容易掌握現在多少時間。負責定時的人觀測到時刻變化,告訴更夫,再由更夫敲鑼告訴所有人。這樣,一個地區只需要維護一套計時設備,通過打更實現時間共享,這也算古代科技不發達時候的一種信息廣播平台。
更夫是指每天夜裡敲竹梆子或鑼的人。打更是古代漢族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提醒人們現在是什麼時候(時間),兼顧防火防盜,處置突發事件。


※死人體重實驗證明人有靈魂,靈魂重21.3克?
※養黑貓竟然有這麼多的說法,你知道多少?
※喜鵲叫有什麼兆頭,喜鵲叫兆吉的由來和寓意
※中秋的味道——自製五仁月餅
※桔子和橘子有什麼區別,橘子和桔子一樣嗎?
TAG:啟發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