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艾灸 | 天氣漸涼,陽虛體質趕快艾灸

艾灸 | 天氣漸涼,陽虛體質趕快艾灸


中醫養生立足中醫學理論,以「治未病」為核心,主張三因制宜,其中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等一系列養生原則。治未病源於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其內容廣博,一直以來指導著中醫的臨床實踐和防病保健,關鍵在於已病前的保健防病。古時就有記載「上工治未病」之說,出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意思是賢明的人,重在防治疾病而不是治療疾病,等已經發現生病了才知道用藥去醫治,已經出現混亂了才知道需要治理,這就象你口渴了才知道去挖井,要打仗了才知道去製作武器,是不是太晚了些呢?可見,日常的預防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等到出現疾病了再治療。




我們今天說的陽虛體質是指人體陽氣不足而導致體質偏頗,以機體不得溫煦,表現為平素畏寒,手足不溫,喜熱飲食,口唇色淡,易出汗,大便溏薄,形體特徵多為形體白胖,肌肉鬆軟,肉不健壯。




發病多為寒證,或易從寒化。現在有部分人是陽虛體質,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養生和預防保健將會越來越受重視,因此,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陽虛體質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事情。我們以體質學說和治未病理論為指導,建議大家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改善陽虛的情況。




足三里穴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足三里為強壯保健要穴,對於虛勞諸證有很好的療效,也是日常保健常用穴。除採用艾條灸之外,還可以採用艾炷瘢痕灸,對於體虛易感冒之人效果很好,但是瘢痕灸會對身體皮膚有所損傷,具體採用還要慎重。







關元穴




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本穴有很好的強壯作用,是保健常用穴。具有很好的補陽作用,對於陽虛,脫證,虛勞無力,生殖系統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神闕穴




在臍中央。此處是禁止針刺的,多用艾炷隔鹽灸法或艾條懸起灸,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也可用於日常保健,治療虛寒性疾病,多用艾灸神闕,像我們之前介紹的腹瀉及脾陽虛的調理,都用到了此穴。







腎俞穴





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背俞穴穴性偏補,相應臟腑的虛症,可選用對應的背俞穴來治療,腎陽的溫煦作用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腎陽虛之人很多見,可以選關元,神闕,腎俞用灸法。






命門穴




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有溫補腎陽的作用。以上介紹的都是補益作用很好的穴位,其中以補益腎陽為主。









以上各穴可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20~30分鐘,以局部感覺溫熱逐漸向皮膚深處滲透為宜,不宜過灸或者重灸,以免造成損傷。灸法操作簡便,效果持久,堅持操作,會逐步改善陽虛體質,同時要注意平時飲食、情志及運動的合理選用,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體質的改變與飲食營養、生活起居、精神情志、運動鍛煉、社會環境、自然環境、藥物和疾病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可以使非陽虛質轉變為陽虛質,也可以使陽虛質轉變為非陽虛質。




陽虛質在臨床上主要是以平素畏冷,手足不溫為主,而艾灸穴位溫灸通過艾條的藥性及溫熱刺激,起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逐痹、補虛助陽的功效,可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飲食起居,防病於先。




#今日評論互動主題#



您在刮痧拔罐艾灸中有什麼心得體會嗎?


(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留言)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小淇(微信號:135549120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睡覺貼此「萬病方」,血壓降了、睡眠好了,大肚子都沒了
穴位 | 把脾經上的幾個大穴走順了,祛除百病,永葆健康!
中醫 |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臟病飲食療法
養身 | 喝湯進補,但你真的會喝湯嗎?
中藥 | 中藥越陳越好?老中醫澄清那些讓人頭疼的中醫傳言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